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9-06-11熊茹
摘 要: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切实保障水资源的制度创新。安康2013年就曾开始探索河长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河长制是一种创新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河长制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河长制;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推进建议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強调要将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千年大计”,报告明确,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有着“四区叠加”独特情形的安康,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水质安全达标,安康全面落实河长制,并先后得到水利部和省上领导的高度表扬与认可,如何巩固现有成绩,谨防“河长”变“和长”值得我们深思。
一、安康推进河长制的生动实践
众所周知,安康是全省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也是汉江流经最长和南水北调水源涵养面积最大的地区,据资料统计,安康市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41条,50平方公里以上132条,100平方公里以上74条、1000平方公里左右主要支流11条,河网密度1.43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75.2亿立方米,汉江在境内流长340km,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省首位。因此,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安康绿色循环发展的基础,扎实保护水资源,切实做好水文章,是安康发展重要的一项工作。既是国家大局要求,也是安康发展需要。既是政治使命,也是群众期盼。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来,陕西省政府也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国解决复杂水问题的有效举措,作为“人养山、山养人”“人养水、水养人”的安康更不能落下。早在2013年,安康就曾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河长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肯定过去探索的基础上,安康出台下发《全面深化河长制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将治河责任分解细化落实到人,严格落实河长制“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工作要求,探索建立了“河长+警长”四级河长制管理保护体系,即:以市、县区、镇办、村(社区))四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四级公安部门负责人任警长,全力打造安康“河长制”的升级版。目前安康市总河长及汉江干流安康段河长由安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11条主要支流(月河、任河、黄洋河、岚河、旬河、坝河、子午河、池河、南江河、白石河、恒河)分别由市级领导任市级河长,并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任总警长。全市共确定河长2993名。其中,市级总河长2名、副总河长4名、市级河长13名,县级河长112名、镇级河长582名、村级河长2286名;确定各级警长965人,其中河道总警长1名、市级警长12名。河长制的核心要义,在于把地方党政领导推到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其目的在于通过各级行政力量的协调、调度,有力有效地管理关乎水污染的各个层面。使每条河流都有了责任人,也就是河水流到了哪里,那里就会有人对其负责,那些对河流负责的人,就是各级河长。安康的做法得到了水利部、水利厅以及省督导检查组的多次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安康河长制实施以来,有效整治乱挖采、乱占建、乱倒排等现象,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突发水环境事件,确保了首都人民喝上安全、放心、高质量的水。2017年全市地表水质优良率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二、安康推进河长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然而,在我们肯定成绩、收获经验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江河的治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河长制的实施和推进必须严格把控和监管,否则很容易回弹,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依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非法排污、设障、捕捞、养殖、采砂、采矿、围垦、侵占水域岸线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这些突出问题对顺利开展河长制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1.公民护水意识不强,对环境保护缺乏忧患意识,存在自我满足、盲目乐观的现象
安康受荆楚文化、巴蜀文秦陇文化影响较深,在一定程度存在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近几年来,安康受众关注度更大,被李克强总理赞誉为“秦巴明珠”,有着中国十大宜居小城、最美绿色园林城市、全国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市和省级生态健康养老示范市等称号。近两年,一度热传国家环保部对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实时监控排名中,安康空气质量一跃成为全国第一,最低也在全国前三,更增加了安康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人们在享受汉江生态带来各种红利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一江清水的保护。安康是一个临水而居的城市,安康人依托汉江生存,也依托汉江发展。汉江涉水企业较多,由于工业起点低、规模小、效益差,技术含量不高,企业靠自我积累投入污染治理能力薄弱,尤其是大多数集体或民营企业,受利益驱动,只顾眼前利益,轻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设施简陋,造成了水体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另外,农村的污水大多是直接排放至河流,垃圾处理跟不上,堆积在河边同样会遭受严重污染。每到夏天,市区汉江边就成了市民最佳的避暑纳凉圣地,许多商家就选择在江边发展饮食娱乐业,经常有着少量不法商家夜间往河边倾倒废弃垃圾。江边的浣溪声是安康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景色虽美,然而随之流出来的污水也成了污染源。
2.执法管理存在漏洞,对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行为查处制裁力度不够,致使突出问题愈发严重
私挖滥采,非法采矿既是社会毒瘤,也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与当前社会提前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在政府严格管控下,汉江流域仍然存在非法采矿、电毒炸鱼、企业废气排放的涉河非法行为。对其制裁追责不严,个别地段出现执法变“执罚”,处罚后虽有收敛,但无法从根源上彻底铲除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行为的反弹回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违法成本低,利益诱惑巨大。截止2017年年底,已开展涉河矛盾纠纷排查1340次,排查问题隐患94起,现场整改落实93起,联合执法检查296次,查处涉河违法案件99起,刑事拘留12人,行政处置10人。这些数据看出,政府一边在治理,不法企业一边仍在破坏,非法生产将会长期存在,如果对企业排污治理追责仅限于罚款,那环境污染无法从根部彻底铲除。
3.部门联动不够,缺乏协作配合
在打击破坏水资源的执法活动中,存在多部门共管而实际协作不到位的现象。个别地方领导存在对河长制工作的思想重视不够,对河长制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部门职责不明确、协同配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提到水环境治理,都习惯于将责任推脱到环保、水利部门,而忽略河长制的全面推进需要水利、环保、公安、纪检、财政、发改、财政、林业等多部门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将其落到实处。
4.社会知晓率低,缺少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机制
虽然,在全市范围启动河长制,并在汉江岸边设置公示牌,但流于形式,并未起到明显的作用。笔者随机采访了江边的市民,他们纷纷表示知道河长制,但是具体职责不清楚,更有甚者谈到河长制是政府的责任,与自己无关。政府科学决策和工作部署,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若缺乏公众积极踊跃参与,就会成为政府的独角戏,制度的贯彻落实只会大打折扣。
三、推进安康河长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生态文明的新号角,描绘了美丽中国的新画卷。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是十九大的重大部署。安康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重要战略定位,是扎实践行省委“五新战略”的生动表达。安康自然禀赋最大的优势就是绿色、生态。近年来,安康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绿色富硒食品、水产业、茶产业及其他健康产业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些都得益于安康“绿色、有机、富硒”的地域品牌。因此,全面推行河长制,保护一江水,就是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安康实践。安康推行河长制工作目前仍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的阶段,在后续的推行实施中,为解决现存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实现长效治理,必须从宣传、制度、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为河长制的工作取得实效提高多渠道的保障。
1.在宣传上发力,全市应加强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河长制工作宣传力度
水是生命之本,万物之源。汉江是安康的母亲河,安康的发展离不开汉江。开展河长制工作,是保护母亲河的必要手段,是每名市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应通过报纸、网络、广播、电视、app、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宣传,扩大知晓率。开展各种活动,让各机关部门、社会团体和群众参与进去,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提升节水意识和增强环保理念。可将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党员进社区活动与河长制相结合,开展党员志愿帮扶服务。还可将水资源保护纳入“社区自律公约”和“乡规民约”,建立护河巡河队伍,开展对日常的监管维护。使全社会成为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参与者、实践者,增强全社会环境保护、关爱母亲河的浓厚氛围,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尚。
2.加大对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力度
河湖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长制必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应将集中治理转变为常态化治理。执法部门对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要经常、不定期开展,不给非法行为留出口,余漏洞。加大对非法排污、破坏水环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处理和曝光力度。严厉查处污染水质案件,对性质恶劣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严肃处理,不能停留在“执罚”层面,更不能受利益关系驱使,执法过程中要敢于硬碰硬,对妨碍执法的个人、企业或部门进行严格追责,这样才能确保安康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
3.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河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水利、环保、公安、财政、国土、交通等多个部门,需要在河长制的平台上,进一步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协调有序,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加强沟通配合,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执行高效的强大工作合力,整合各部门执法力量,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工作维护河湖良好秩序,为河长制的全面推行提供有力保障。
4.完善河长制管理制度,使每个河长真正成为每条河流的“保护神”
河长制的核心是“长”,就是以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负总责为核心,统一思想、统一治理。落脚是“制”,就是用制度来保障治理,实现江河湖泊的长治久安。因此,做好河长制工作必须要从管理制度上着手,让河长制的推行变得有章可循。如建立完善河长巡查、河长信息公示、投诉举报受理、督导检查等等相关制度与现行法律制度进行衔接,保障制度的实施。还应严格考核,使市、县区、镇、村河长制落实情况列入当地年终工作考核,河长履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还应出台相关责任追究办法,对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治理和管护出现失职、渎职导致河流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必须追究责任。
5.创新探索河长制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助推群眾脱贫致富
可结合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将具有劳动能力、责任意识强的贫困户纳入管护人员体系,聘用为河道管理员、保洁员,负责每日开展河道巡查、垃圾清理等工作,由财政统一支付工资。这种模式既能有效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又能维护河流生态,也激发了群众对生态保护的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3]《陕西省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
[4]《安康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实施方案》
[5]《2017、2018年安康政府工作报告》
[6]张权伟.《河长制守护水源地——陕南河长制实施情况调查》.陕西日报,2017.9.1第009版陕南瞭望
[7]刘锐萍.《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流淌出乡愁——陕西安康市推进河长制工作纪实》.中国水利报,2017.7.13第003版
作者简介:
熊茹,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委党校助理讲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