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9-06-11梁慧歆
摘 要:从世界城市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战略视野的维度,系统分析了国家中心城市布局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系统阐释了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六大特色优势,并进一步指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集中着力的六大突破路径。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背景意义;优势;路径
一、布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时代背景
1.符合世界城市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战略决策
总体上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形态发生了极大改变,以经济一体化为主导的一体化区域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全球竞合的基本单元,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成为新时代区域竞争主体。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将有力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新时代国家面向全球格局变化,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代表国家形象的中心城市的前瞻性战略决策。
2.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部署。国家中心城市是辐射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将全面提升西安城市功能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化中西部地区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是我国优化城镇体系和区域发展格局、协调区域发展、谋划战略增长新空间的重要支撑。
3.引领区域高质高效发展的核心载体
国家中心城市处于全球城市体系的最顶层,是国家主要经济区域和城市群的核心、是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中枢和集聚扩散中心,将是新时代国家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城市网络、打造现代城市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将充分发挥西安“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多重战略叠加的综合优势,有力增强西安的国际影响力和城市魅力,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高效发展、提升关中城市群国际地位的核心载体。
4.西安实现战略角色跃升的时代机遇
明确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再次将西安发展聚焦到国家的战略视野,将充分发挥西安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的独特战略地位,为西安实现从区域首位城市向国家战略支点城市的跃升,带来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同时,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也将为西安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优势
1.战略地位之优: 战略区位聚焦地
西安是国家“以点带面”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党的十八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西安是首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城市,全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2条经验列入国家第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目录。同时,荣获“全国十大创新城市”、“国家创业创新示范城市” 西安获批全国首个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
2.经济基础之实:产业发展基础扎实
西安工业发展优势凸显。西安隆基硅公司的太阳能单晶电池片产能达到全球第一,西电集团现已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配电成套装备及其它电工产品的研究、开发、制造、试验、贸易为一体的重要基地。西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物流节点城市。西安是全国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在第八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评价体系中,西安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为36.47,排名全国第12位、西部地区第3。
3.历史人文之厚:中华文化的地标城市
西安是境外旅客最想来的三个大陆城市之一,是“亚洲十大美食城市”中唯一的中国大陆城市。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级影响力,被称为“最具东方神韵的国际遗产旅游目的地城市”。历史上是我国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第一个“让中国走向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开放窗口,西安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74家,其中5A级景区3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景区、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4A级景区25处。西安有条件也有资格成为最具中华文化代表性的城市。
4.科技教育之强:国际合作的智力高地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个国字号”创新示范工程取得突破进展,西安技术成果交易额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西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数量位居全国(42项)第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3项,数量位居全国(47项)第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全国仅有3项。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例及18岁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均居全国第一,并且5.5个市民中有1个市民受过本科以上学历教育,该比例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西安有条件成为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国际创新之都。
5.陆路口岸之全:开放经济的广阔平台
西安开放平台完备,西安是全国六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西安借助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国际港务区等平台,实现了空港陆港联动,构筑了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网络。西安还拥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并且设立内陆型自贸区,是西部地区开放平台最多的城市,依托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正积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探索形成更高标准、更加普惠的投资便利化新模式,西安有条件成为内陆改革开放的第一门户。
6.区位地缘之便: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西安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平均距离最短、平均成本最低,1小时航程可覆盖中西部主要城市,2小时可覆盖全国85%的地区,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全国航空六大国际枢纽之一,西安咸阳机场与国内外62家航空公司建立了航空业务往来,开辟的通航点达171个,航线313条,开通国际航线37条,通航城市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连通世界的重要门户。西安有条件成为东联西进、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7.国际交往之广: 互联互通的国际窗口
西安是全国的对外开放高地。“西安港”成为我国首个获批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向东开行了中欧、中亚“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通了全国首条陆空联运跨境电商货运直飞航线(荷兰阿姆斯特丹—西安)、西安是西北唯一获批的自贸区重要片区。西安是欧亚经济论坛的永久会址。欧亚经济论坛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平台之一。
三、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突破路径
1.大产业升级:筑牢现代产业体系根基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西安将坚持产业兴城,产业立城。紧盯“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认真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积极发展西安硬科技“八路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以及文化产业等“3+1”大万亿级的产业集群,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筑牢产业根基。
2.大空间承载:统筹推进大西安发展
2017年1月22日,规划控制面积882平方公里的西咸新区划归西安托管,拉开了大西安建设的序幕。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推动大西安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好大西安在关中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与观众城市群城市间的协同互动,与西部、中部、东部城市的合作发展,推进关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步伐稳步前行。
3.大格局支撑:扩大对外开放格局
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和提升国际影响力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坚实动力。围绕“一带一路”总体战略部署,创新国际合作交往的体制机制,强化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西洽会、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世界西商大会等载体功能,推动国际政治交往名片化、文化交流品牌化、产业合作高端化、科技教育国际化、社会治理创新化,将西安打造成“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引领新经济发展的全球硬科技之都、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之都、世界旅游时尚之都、国际生态智慧宜居之都、国际重要门户枢纽。
4.大文化彰显:打好文化这张特色王牌
彰显特色文化魅力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灵魂。充分挖掘西安历史文化底蕴的独特魅力,以历史的坐标、长安的高度、国际的视野,加快实施文化复兴工程,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彰显中华文化的城市形象和发展氛围,将西安建设成为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家文化展厅、极具现代气息的国家新型文化之城、极具成长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之城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
5.大手笔推进:充分激活科创优势
促进创新创业是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活力源泉。发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等先行先试功能,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上狠下功夫,持续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改革、“放管服”改革,推动开放型创新网络建设,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打造国家军民深度融合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化创新创业之都、丝路创新型人才高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6.大力度支持:集聚高素质人才队伍
高素质人才储备是西安建设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城市发展的竞争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创新要素的竞争上,人才的集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创新活力。出台更多吸引人才的新政,敞开怀抱拥抱人才。吸引文化创意人才、知名音乐人、知名导演影星、知名作家、网络写手、知名书画家和其他各行業高价值人才来西安创业定居,吸引社会各界名人回西安创业创新,共同推动城市经济超常规发展。
7.大引擎迸发: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
发挥开发区的示范作用,一些新办法、新举措可以在开发区先行先试,形成示范推广的典型同时,也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引擎。充分利用楼宇经济的集约作用,以最少的占地面积释放最大的发展能量。西安科技、文化资源聚集,同时围绕科技、文化产业聚集的中小企业又特别多,这为我们发展楼宇经济提供了先决条件,进一步加快楼宇经济的发展。借鉴上海、北京、杭州、成都等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和做法,明确总部经济发展的总牵头部门和主管单位,加快引进高质量的总部地产和甲级写字楼,吸引总部企业汇聚。
参考文献:
[1]邴璞.科技创新引领大西安蓬勃发展[N].西安晚报,2018.03.06
[2]全国50个中心城市最新排名发布[N].中新社,2018.02.04
[3]杨耀青.建好国家中心城市西安责无旁贷[N].西安日报,2018.03.07
[4]朱逸宁.西部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与文化软实力提升——以西安和成都为例[J].中国名城,2018.11.05
作者简介:
梁慧歆(1988--)女,西安市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