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韦伯模式视野下高职数电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

2019-06-11龙海莲陈世国刘万松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1期
关键词:一致性教科书习题

龙海莲 陈世国 刘万松

[摘 要] 教科书内容应当与课程标准保持良好的一致性。采用韦伯模式分析法,对广东省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的高职阶段《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教科书课后习题进行一致性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在知识种类上,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在知识深度上,数显抢答器制作这一目标一致性在可接受的水平内,但电子秒表的制作这一目标一致性不在可接受水平内;在知识广度上,两个目标一致性也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在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上,电子秒表的制作目标一致性在可接受的水平内,但数显抢答器制作目标的一致性可接受水平较弱。

[关 键 词] 课程标准;教科书课后习题;一致性;韦伯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016-02

一、引言

课程标准是教科书内容编写的重要依据,因此,教科书内容应与课程标准保持良好的一致性。韦伯模式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分析方法,专门用来分析美国基础教育的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文章要研究的教科书课后习题不仅是教科书内容的一部分,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因此,可以借鉴韦伯模式分析方法对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进行分析。

二、韦伯模式内涵及分析方法

(一)韦伯模式内涵

韦伯模式是美国学者韦伯(Norman L. Webb)提出的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方法,主要从知识的种类、深度、广度、分布平衡四个不同的维度判断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每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及判断标准为知识种类一致性是判断学业评价的题目包含的知识内容范围与课程标准中的是否相一致,如果在学业评价的题目中至少有6道题目命中课程标准,那知识种类一致性就在可接受的水平内;知识深度一致性是判断学业评价中的题目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与课程标准中的是否相一致,如果在学业评价的题目中,至少有50%的题目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与课程标准中的相符合,那知识深度一致性就在可接受的水平内;知识广度一致性是判断学业评价的题目要求学生正确回答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观点与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知识内容范围是否相一致,如果学业评价的题目至少命中课程标准中50%的具体目标,那知识广度的一致性就在可接受的水平内。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是判断学业评价的题目在课程标准中具体目标之间均匀分布的程度。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由平衡性系数决定,如果平衡性系数小于0.6,那此维度的一致性不在可接受的水平内,若大于0.6且小于0.7,则可接受的水平较弱,若大于0.7,一致性就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平衡性系数公式为:1-,其中,O=被命中的某目标所包含的具体目标总数,IK=命中具体目标的试题数,H=命中该目标的试题总数。[1]

(二)韦伯模式分析方法步骤

韦伯模式的一般分析方法为:(1)根据课程标准确定一致性分析目标。(2)对每一个目标进行具体分析,划分出具体目标,并确定具体目标的认知水平要求。(3)从学业评价中每个题目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与认知水平要求两个方面考虑,进行每个题目的一致性检验,即分别检验题目内容与标准、题目认知水平要求与标准的一致性程度。(4)把每个试题的一致性进行数据汇总,并对每一个目标进行整体性检验,确定其一致性程度。[2]

三、高职数电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一)一致性分析数据汇总图的制作

1.选择课程标准并对其进行分析,确定一致性分析目标

本文选用广东省《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的某高职院校上课用书——《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程》(第2版)对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根据《广东省中高职衔接专业教材標准与课程标准》,可以在高职阶段课程标准中找到关于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包含在两个项目教学内,分别为数显抢答器制作及电子秒表的制作。因此,一致性分析目标确定为数显抢答器制作及电子秒表的制作。

2.对一致性分析目标进行具体分析,划分具体目标,确定每一具体目标的认知水平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对两个目标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具体目标。数显抢答器制作的课程标准一共有6条。[3]在这6条标准中,第5、6条是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无法用教科书习题来评价。因此,文章只选择课程标准中的理论知识部分来作一致性分析。笔者根据课程标准将数显抢答器制作目标的理论知识部分划分为7条具体目标。同理,电子秒表的制作划分为4条具体目标。对两个目标的具体目标进行认知水平要求确认。这里的认知水平划分标准采用布鲁姆的六步认知结构水平进行划分,即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若具体目标的动词表述可以直接对应布鲁姆的认知结构水平,则确定该具体目标的认知水平要求为对应的这个布鲁姆认知结构水平;若不对应,则选择相似的动词进行确定。

3.教科书每一课后习题的检验

确定教科书每一课后习题包含的内容和认知水平要求,其中,教科书课后习题认知水平要求的确定方式与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认知水平要求确定方式相同。确定以后和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进行匹配检验。

4.所有习题一致性分析数据汇总,确定一致性程度

根据以上步骤,对所有习题的一致性进行分析,进行数据汇总,数据汇总表如下。(注:A:知识;B:领会;C:应用;D:分析,E:综合;F:评价)

(二)一致性分析结果

1.知识种类一致性分析

从图可知,在知识种类一致性分析中,数显抢答器制作的命中习题数目为51题,电子秒表的制作命中习题数目为13题。该分析结果表明,数显抢答器制作和电子秒表制作两个目标的习题命中数量都大于6,根据一致性分析标准,这两个目标在知识种类一致性上在可接受的水平内。

2.知识深度一致性分析

从图可知,在知识深度一致性分析中,数显抢答器制作这一目标符合课标要求的习题数为36道,占命中总习题数51道的70%,高于课标认识水平要求的有15道,占命中总习题数51道的30%。低于课标认知水平要求的有0道,占命中总习题数51道的0%。电子秒表的制作这一目标符合课标认知水平要求的总数为3道,占命中习题总数13道的23%。高于课标要求的有10道,占命中习题总数13道的77%,低于课标要求的为0道,占命中习题总数13道的0%。该分析结果表明,数显抢答器制作符合课标要求的习题百分率大于50%,根据分析标准,它的知识深度一致性被认为是可接受的水平。但是,电子秒表的制作符合课标要求的习题百分率低于50%,根据分析标准,它的知识深度一致性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水平。

3.知识广度一致性分析

从图可知,在知识广度一致性分析中,数显抢答器制作的具体目标总数为7条,习题击中具体目标总数为7条。击中率100%。电子秒表的制作具体目标总数为4条,击中具体目标总数为3条。击中率75%。该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目标的命中率都大于50%,根据一致性分析标准,它们在知识深度一致性上被认为是可接受的水平。

4.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分析

从图可知,在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中,数显抢答器制作的平衡性系数为0.63,电子秒表的制作平衡性系数为0.87。该分析结果表明,电子秒表的制作平衡性系数为0.87,根据一致性分析标准,它的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被认为是可接受的水平。然而数显抢答器制作的平衡性系数为0.63,说明它的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可接受的水平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高职数电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理论知识部分)的一致性研究分析结果中,在知识种类上,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在知识深度上,数显抢答器制作这一目标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在可接受的水平内,但电子秒表的制作这一目标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不在可接受水平内;在知识广度上,两个目标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也在可接受的水平内;在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上,电子秒表的制作目标一致性在可接受的水平内,但数显抢答器制作目标的一致性可接受水平较弱。

(二)建议

广东省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是广东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一个试点,也是一个特色。要提高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的教学效果,所选用的教科書和课程标准应当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从本文研究的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理论知识部分)一致性分析结果来看,在知识深度水平上,电子秒表的制作这一目标的一致性不在可接受的水平内,高于课标认知水平要求的习题数占77%。因此,应当降低教科书中课后习题的认知水平难度,使之符合课标认知水平,把符合课标认知水平的习题数占比从当前的23%上升到50%。在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上,数显抢答器制作的一致性可接受水平较弱,因此,应当重视教科书课后习题在课程标准中的各个具体目标之间的均匀分布,不应在某个具体目标设的习题过多,也不应在某个具体目标设的习题过少,而是使习题均匀分布于各个具体目标,使数显抢答器制作这一目标的习题与课程标准在知识分布平衡一致性上为可接受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学智,张雷.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韦伯模式本土化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12):13-17.

[2]岳喜腾,张雨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韦伯模式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10):79-85.

[3]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一致性教科书习题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