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在ICU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2019-06-11陈天飞施官秀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业务能力护理质量

陈天飞 施官秀

[摘要] 目的 研究层级质量控制在ICU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该院ICU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入常规组和质控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质控组患者给予层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比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同时选取ICU病区40名护士为对象,对比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结果 质控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5.0%,低于常规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13.0%(P<0.05);质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且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层级质量控制的实施明晰了ICU各层级护士的职责,层级之间层层递进式管理,不仅能提升护士的业务能力,使护理质量提高,还加强了护士之间的监督管理和自查,进一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值得推广。

[关键词] 层级质量控制;ICU护理管理;压力性损伤事件;护理质量;业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c)-0032-02

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下,每名护士轮流负责护理岗位的各个班种工作,岗位与能力的不同步极易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职业挫败感等,也不利于护士个人价值的体现,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1-2]。因此,如何采取合适的方法管理护理人员,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近年来不少国内外学者提出对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能优化人力资源分配,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层级质量控制,将质量控制目标、措施一层层落实下去,发挥各层级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性、连贯性,提高护理质量[3]。ICU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与其他科室相比,患者病情危重,负面情绪较重,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从该院ICU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00例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研究对象,探究层级质量控制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该院ICU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质控组,每组100例。从每组患者的护理人员中各抽取2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常规组的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0~72岁,平均(43.9±13.5)岁;颅脑损伤患者39例,胸腹腔复合伤患者31例,呼吸衰竭患者17例,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3例。20名护士中:男护士5名,女护士15名,年龄20~43岁,平均(31.3±7.6)岁;其中主管护师2例,护师8名,护士10名。质控组的患者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2~76岁,平均(44.3±13.8)岁;颅脑损伤患者41例,胸腹腔复合伤患者28例,呼吸衰竭患者19例,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2例。20名护士中:男护士1名,女护士19名,年龄19~47岁,平均(31.5±8.1)岁;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9名,护士9名。两组患者及护士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也即对该组患者实施分区责任制,各个小区域有专门负责的责任护士和护理组长,护士长则全面监督所有的护士。质控组采用层级质量控制:①明确层级模式。层级是根据护士的业务能力、岗位特点等进行合理分配,并对各个层级护士赋予相应的管理责任,设立三级质控模式,护理部为三级,护士长为二级,护士为一级,实施逐层递增式管理模式。②明确各层级护士的职责。护理部设立专门的质控员,需是科室骨干,有很强的协调、组织和社交能力,负责配合护士长做好对各个层级护士的培训教育、制度措施执行监督以及APN排班负责等工作,每个月定期进行4次护理质控,记录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在科室质控会议上汇报长,提出改进措施;协助护士长进行相关考核等工作。护士长负责统筹主管的全盘护理工作,组织协调其他科室的相关护理工作。护士负责对患者的各项临床护理工作,如分管患者的各种治疗及技术性护理操作,督促本组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制定需完成的护理计划。③层级质量控制方案。科室设立质量控制小组,制订质量控制检查标准,护士长带领科室质控小组,每日对该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此为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片区护士长每周到科室进行检查和指导此为二级护理质量控制;护理部每月进行质控检查和指导,此为三级业务查房质控。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实行缺陷共享,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护理方案;每月进行一次业务考核,并与护士的绩效挂钩。④强化压力性损伤的基础预防性护理。ICU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加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影响,易发生压力性损伤事件,而强化基础护理十分重要。首先加强体位护理,如侧卧位时尽量选择30°侧卧位,抬高足跟,定时更换体位,以减少身体的易受压情况,给患者更换体位时抬起患者的身体,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保持患者的舒适度。其次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支撑位,降低压疮发生率,如使用环状或圈形的支撑面装置,局部减压垫放置在床垫之上。再者加强皮肤护理和加强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采取本科室的护理质量评分法评估,满分100分);观察两组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用[n(%)]及(x±s)表示,组间差异的对比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

质控组的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对比

两组护士的考核对比: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质控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层级质量控制模式是指不同层级的人员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体系,在ICU护理管理中,层级质量控制根据护士的业务能力、服务态度、职称等合理划分层次,并明确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分工更加合理,且实施自上而下的护理管理模式,当护士遇到疑难护理问题时能及时获得上级护士的指导和帮助,及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4-5]。在层级质量控制模式下,护士与所包干的患者之间形成固定的对应关系,在诊疗活动中这种关系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还能增强患者对护士的倾诉欲望,有利于护士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等,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康复。加强基础护理服务,提供基础护理服务的合格率,预防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该研究结果显示质控组的压力性损伤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

該研究结果显示质控组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在层级质量控制模式下,各层级护士责任明确、权责清晰,且岗位职责也符合护士的业务能力,这使得护士有更多的精力钻研业务[8]。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提高护士的钻研积极性,学习热情,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升操作技能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各层级护士都有各自的约束机制,提高各层级护士的责任心和压力感,促进业务能力提高。

综上所述,层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在ICU患者护理中应用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减少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对于科室建设、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钱英.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94-1395.

[2]  黄青,罗萍.PDCA管理下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01-102.

[3]  李雪,陈金华,卢蓉,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放射诊断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41-44.

[4]  朱娜,马洪,詹旭蕾,等.层级质量控制在外科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0):71-72.

[5]  刘源泉,吴成秋,罗爱武,等.层级质量控制在医院手术质量管理中的实践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214-215.

[6]  陈洁,李萍,卢敬钗,等.层级管理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2):1186-1188.

(收稿日期:2018-10-23)

猜你喜欢

业务能力护理质量
机关干部提升业务能力的几点体会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资料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
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
发挥新闻媒体业在弘扬主旋律中的作用初探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浅析如何提高网络广告销售人员业务能力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