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质量评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2019-06-11瞿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科护理质量

瞿星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质量提高过程中护理质量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8月—2017年8月,实施护理质量评价前,于该院分娩的3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纳入2017年9月—2018年9月,实施护理质量评价后,于该院分娩的3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产科护理指标评分。结果 ①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基础知识(92.27±3.53)分、表格书写(93.20±3.33)分、服务态度(93.28±3.53)分、操作技术(93.72±4.02)分、设备仪器(90.36±2.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7.83±2.84)分、(81.31±5.35)分、(80.15±2.57)分、(81.26±3.27)分、(79.20±2.17)分,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5);②产科护理指标评分:观察组护患沟通时间(25.27±9.17)min高于对照组的(12.64±5.74)min,观察组母乳喂养早吸允开始时间(17.91±7.51)h低于对照组的(25.28±8.25)h,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5)。结论 护理质量评价在产妇护理中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护理质量评价;护理质量;产科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a)-0031-02

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1]。人们对于护理所寄予的期望也不断增加,这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就必须要不断的促进自身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升,以此来适应新形势下对护理所提出的新要求。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以病人接受护理的实际效果对护理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对护理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予以反馈和纠正,就是护理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2]。在该篇文章中,笔者特纳入2016年8月—2018年9月,于该院分娩的64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就产科护理质量提高过程中护理质量评价的应用效果展开简单评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8月—2017年8月,实施护理质量评价前,于该院分娩的3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纳入2017年9月—2018年9月,实施护理质量评价后,于该院分娩的3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5~35(30.14±1.12)岁,孕周38~41(40.04±0.17)周,其中初产产妇22例,经产妇10例,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4例;观察组年龄26~34岁,平均(30.13±1.12)岁,孕周38~41岁,平均(40.02±0.19)周,其中初产产妇21例,经产妇11例,阴道分娩29例、剖宫产3例。予以SPSS 21.0完成入选患者资料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0.05),试验可操作。

1.2  方法

1.2.1 完善护理组织体系  形成护理科室三级护理管理体系,一级体系为护士长、二级体系为护士长助理、三级体系则为质量控制和相关的护理人员。在三级体系中,对于每一级体系的人员都应该做到责任明确划分,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原有的各项护理制度,对于新提出的护理方案应该严格进行贯彻实施与监督[3]。

1.2.2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  科室应该提高对护理质量评级的重视程度,并定期的针对护理质量评价的相关人员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以便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其次,还可以将有关护理质量评价的知识汇编成册,然后向护理人员进行发放,以便于护理人员及时学习[4]。

1.2.3 完善工作流程  对于新入院的患者,作为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协助患者完成常规的检查,做到对患者的病情及时了解和掌握,以便于在后期护理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制定。同时,针对于医疗基础设施以及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工具向患者播放有关于产科分娩的相关知识介绍,使患者对分娩有一个科学正确的认识[5]。

1.2.4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讨论和分析,以探讨和寻求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式,针对于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更应该注重护理评价的作用,以确保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不会出现相同的问题,逐步提高护理质量[6]。

1.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质量评分及其产科护理指标评分在两组间的出现和发生情况。

1.4  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分评估依据:参照该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表中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基础知识、表格书写、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设备仪器等5项内容,每项内容的满分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意表明护理的质量越好。

产科护理指标评分评估依据:参照该院自制产科护理指标评分表,表中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护患沟通时间、母乳喂养早吸允开始时间两项,每项指标的满分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意味着产科护理质量越好[7]。

1.5  統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实施实验中所有数据的计算,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在基础知识、表格书写、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设备仪器指标上均高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5),见表1。

2.2  产科护理指标评分

观察组护患沟通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乳喂养早吸允开始时间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对患者现存问题和潜在问题进行诊断和处理的最佳方式,更是医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对于产妇的分娩质量以及良好护患关系的建构建具有直接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护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因此,护理管理工作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基于此背景下,对于符合良好医患关系建立的护理管理模式的探索便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8]。护理质量评价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措施,在医院的整体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在以产妇为主体的医学理念引导下发展而来的。此护理模式中的所有工作都围绕产妇进行开展,尽最大可能满足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生理、心理各个层面的需求。护理管理对于护理质量具有制约和监管的作用。因此,对于院方而言,应该加强对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该文中,①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在基础知识、表格书写、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设备仪器指标上均高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5);②观察组护患沟通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乳喂养早吸允开始时间低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P<0.05)。由此结果不难看出,护理质量评价在产妇护理中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在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彭春英.护理管理在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2):101-102.

[2]  马琳.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产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155-156.

[3]  张维仙.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保障母婴安全的实施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34(19):113-114.

[4]  杨璠,刘艳平,谭瑛.层次分析法在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690-3691.

[5]  付萍.临床护理路径及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的评价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69-270.

[6]  刘淼.产科护士疼痛知识培训对妇产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效果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5):767-771.

[7]  孟晶.应用产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價医护一体化服务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7,34(5):389-391.

[8]  刘欢.床旁新生儿护理技能指导在产科护理质量体系中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23(46):74.

(收稿日期:2018-10-11)

猜你喜欢

产科护理质量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浅谈产科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