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警方破获部督特大跨境销售假药案
2019-06-11
浙江省义乌市公安局破获一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跨境销售假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8名,缴获各类违法美容产品50余种、6000余盒,涉案价值近亿元。
美容美甲店非法销售假药
2018年3月,义乌警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家美容美甲店内有人违规销售、使用肉毒毒素类假药。经查,这家美容美甲店的2名主要负责人通过不法途径,从供货商手中购入多款肉毒毒素类假药,违规进行医疗美容。警方进一步侦查后发现,由王某主营的“美容工作室”进入了办案民警的视野。
經查,这家所谓的“工作室”未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且不对外营业,从2017年开始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从事医疗美容。在“工作室”内,警方当场查获了各类违法美容产品10余种、数百盒。
“这家‘工作室在义乌小有名气,主要违规注射玻尿酸、肉毒毒素等美容针剂,现场不仅卫生条件堪忧,从业人员也是‘零基础。”办案民警介绍,曾有一名女子在此注射肉毒毒素后,因为注射剂量和个人体质等问题,出现体内呼吸肌衰竭,抢救数日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工作室”牵出亿元违法销售网络
将这家“工作室”取缔后,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摆在了义乌警方面前:眼前品种、数量繁多的假药究竟从何而来?
据王某交代,他与上级供货商主要通过“飞行模式”进行交易,即双方互不见面,仅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沟通交易。
义乌警方针对互联网犯罪特点,不断扩大侦查范围,通过对王某的资金、物流信息等各类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后,一个辐射全国、涉案巨大的销售网络浮出水面。该销售网络的幕后黑手张某随后被警方抓获,民警在张某的住所内查获各类违法美容产品50余种、5000余盒,涉案价值近亿元。
据了解,张某曾在某美容整形学校培训过,但之后发现从事项目实操有风险,容易产生纠纷,便很快转投产品分销。2017年起,张某开始从境外走私医疗美容假药,再通过微信等途径分销至全国各地。
大数据分析锁定境外供货商
至此,国内的一条特大销售假药链条被斩断,但是真正的境外供货商究竟在哪里?通过数月的缜密侦查,义乌警方奔赴广东、吉林、北京等7个省市搜集线索,利用大数据分析,最终锁定了韩国供货商权某。
“境外供货商非常狡猾,他们往往不会直接将假药走私到国内,经常利用第三国、第四国进行周转,资金流动也有多个中间平台,目前均已被查清,犯罪嫌疑人权某已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办案民警表示。
目前,28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义乌警方采取强制措施,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警方提示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系毒麻类药品,受国家严格管控,目前在国内注射使用的肉毒毒素类美容产品需经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注射美容类针剂进行美容,属于一种医疗行为,而某些美容机构并不具备医疗资质,在这些地方接受相关医疗风险极大,广大爱美人士应尽量选取正规的医院、具有相应资质的大型美容机构进行美容整形。发现假药劣药,应积极向食药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