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应用研究

2019-06-11郭雅楠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3期

【摘要】越来越多的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享受着经济飞速发展带来可观收益的同时忍受着生活忙碌、通勤时间长、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城市千篇一律等“大城市病”,同时,受城市用地高强度开发的影响,环境破碎化程度严重,加快绿道绿廊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在综合考量京津冀一体化对冀州影响、通过GIS分析冀州绿道绿廊建设优势及现状问题后,从建设河北重要的休闲度假基地、滨湖生态文化名城的目标出发,依托冀州生态资源本底和历史文化资源,分两级规划出冀州绿廊绿道系统。

【关键词】区域绿道;城区绿道;文化内嵌;冀州

冀州自获评省级园林城市以来,绿化成效较好,已经建成多条绿化廊道供市民游憩,但全域绿廊系统不完善,且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绿道。如何在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品牌不突出、风景简陋、人文情怀高远、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的衡水湖周围构建绿道绿廊系统呢?

1、区域绿道规划布局

区域绿道总体规划布局: 区内绿道共有八条,总长度约为192.98公里,均以冀州古八景命名,突出冀州特有文化,建成有冀州地域特色的区域发展绿道。绿道串联了大部分文物遗迹、风景名胜资源,并将滨河景观、田园风光连接起来,居民可以根据不同的休闲需求进行近郊游、远郊游不同选择,游览多重风光,参加多样活动。

1.1似山非山,紫微夕照——东湖—索泸河风光绿道

全长15.17公里,是衡水市域绿道冀州段重点展现滨湖冀州现代风貌的区域发展绿道。

串联景点:滨湖公园、碧水湾港、老盐河生态公园、郊野公园

线路特色:冀枣衡一体化发展、都市郊野滨水景观联合发展

1.2樵歌牧曲,长堤烟雨——滏阳河风景绿道

全长28.25公里,采用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等设施尽可能接收“客水”用于景观水面和绿地灌溉的集雨型区域发展绿道。打造丰富的亲水区域,创造有机生态的都市乡村连接空间。

串联景点:扶柳城遗址、天界寺遗址

线路特色:生态集雨

1.3冰雪消融,清水春澜——滏东排河骑行绿道

全长23.14公里,沿滏东排河两侧建设绿道,是衔接衡水市绿道绿廊系统的重要线路,借助现有硬质河岸,建设集骑行、观赏、游憩于一体的区域发展绿道,可在此开展自行车骑行赛与健步走等竞技活动。

串联景点:小寨森林公园、扶柳城遗址

线路特色:体育竞技、休闲健身

1.4凌空响彻,开元晚钟——衡湖生态观光绿道

全长31.25公里,规划形成以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主题,打造衔接衡水市绿道绿廊系统的具有重要地位的衡湖烟雨绿道。

串联景点:小寨森林公园、滨湖公园、九州文化广场、灵秀山庄、竹林寺、碧水港湾。

线路特色:生态休闲、观光健身

1.5紫气红云,巨鹿何如——堤北绿色产业绿道

全长18.61公里,连接以汽配、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码头李镇与以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为发展重点的门家庄乡,是冀州西部一条串联南北的生态产业绿道。

同时,生态产业绿道实现了破碎的绿色空间及景区景点的连接和绿色空间的有机结合,,促进旅游产业及农副产品的销售。打破破碎的绿色空间之间的分隔,让分散的绿色空间相互联系,形成生态网络,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促进产业优化发展。

线路特色:蔬菜产业、汽配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

1.6瓮城寒泉,古井涵星——田园特色产业绿道

全长18.58公里,从南至北串联以食用菌生产交易为主的北漳淮乡、棉花服装加工为主的徐家庄乡,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产业绿道。绿道建设通过雕塑、特色广告牌等普及食用菌产业特色,辅助食用菌产业发展。

串联景点:小寨森林公园、淄村遗址、田园棉文化产业园

线路特色:食用菌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

1.7怀古忧今,信都晴秋——临水竞技休闲绿道

全长38.10公里,以滨水景观和丰富的湿地植物景观为主要特色,体现冀吕渠、冀午渠秀丽的水域风情、岸线周边的村庄、树林等湿地植物人文景观,是集自行车休闲,步行观光以及科普教育为主的临水竞技休闲绿道。

串联景点:冀宝斋博物馆、双冢汉墓、冀州市烈士陵、后恩关遗址

线路特色:水域风情、步行休闲

1.8竹院丹顶,洞玄仙观——林野农家景观绿道

全长19.91公里,选线依托现有的村路、林间小路,注重区域绿道交通网络的构建,统筹城乡绿色空间。串接自然村落,在展现居民建筑以及农家日常生活场景为特色的同时,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塑造大地景观,让在绿道中观光的人们体验当地特色建筑以及安居乐业的生活面貌。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构建城乡一体化新的生态景观格局。

串联景点:田园棉文化产业园

线路特色:朴实农家、人文情怀、郊野休闲、四时农园风光、野炊聚餐

2、城区绿道规划

2.1规划布局

根据冀州绿道潜在连接斑块评价,形成“三环抱冀州,两带临清渠”的绿道空间布局结构。

2.2规划线路分类

依据其各自特点将其分为环城绿道、濱水绿道、休闲绿道三类绿道。

2.2.1环城绿道

环城绿道通过保护并连接城区周边的绿色空间控制城区的无序发展,实现城乡绿色空间的融合并促进城乡绿色空间综合功能的发挥,形成减缓城区蔓延的有效屏障,限制城区的无序蔓延。同时以线性形态构成大量楔形绿地,拉长城镇与周围环境的交汇界面,增加城区碳汇系统布局的均匀性。

2.2.2滨水绿道

滨水绿道主要依托城区水体,构建滨水低碳环境。规划通过创造一系列滨水沿岸目的地,创造不同的滨水特色地区,发挥自然河道对城区环境的最大效益。是冀州历史文明展现和提升的重要公共空间载体。通过河湖水岸周边的空间发展,强调滨河的亲水性,着重考虑了城区公共文化与生活功能。

2.2.3休闲绿道

休闲绿道主要分布在城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区域内社区、绿地、公交枢纽数量较多、分布较密,绿道的构建有利于区域内市民方便以步行或公共交通方式到达学校、体育用地等用地,实现交通低碳化。

结语:

在冀州区绿道绿廊规划的实践中,规划全区绿廊434.3公里,绿道273.95公里。在将区域内的自然生态人文资源通过绿廊绿道连接起来的同时,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生态、休闲、宜游、宜行的绿色廊道,充分发挥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亮出最美城市名片。

参考文献:

[1]高淑慧,郭飞.《城市绿色空间构建的空间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4.

[2]李方正,肖遥,李雄.《低碳城市理念在绿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迁安市为例》[J].《中国园林》,2015.

作者简介:

郭雅楠(1990年)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