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人工智能化发展价值
2019-06-11任慧
任慧
“人工智能”是互联网时代科学科技发展及应用的下一个里程碑。基于“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的强大融合作用,会计人工智能化发展将成为行业必然趋势,并随着介入程度的变化引发一系列的嬗变,其中既有挑战带来的风险,也有机遇提供的发展,从机构到个人都应该理性地对待。本文面向会计人工智能化发展的未来,逐一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会计行业嬗变与风险,阐明会计人工智能化的发展价值,旨在引发会计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关注和思考。
十三五期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国家宏观战略规划,力争在未来世界竞争中不断赶超。其中,在科学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制高点”方面,“人工智能”是一个核心问题。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立足国家顶层设计视角,表现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高度关注。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价值,其基本线路可归纳为“人工智能技术”到“人工智能化”,即从一种技术的“工具性”过渡到一种产业的“增值性”,鉴于人工智能所具有的“技术理性”特征,它的前期行业渗透领域是可以预言的——系统化、数字化、程式化方面将首当其出,这也是本文探讨“会计人工智能化”观点的基本逻辑。
一、会计人工智能化带来的嬗变
人工智能并不神秘,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它已经进入了人们熟知的会计行业。1987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LCPA)发布了著名的《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简介》的特别报告,通过研发人工智能化系统来解决复杂的会计工作,涉及会计、税务、审计等多个方面。此后,发达国家在会计智能化研究中纷纷取得了巨大成就,如2016年英国知名会计事务所Deloitte投资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德勤机器人,在应对庞大复杂的会计数据方面,表现出人工智能强大的处理速度和分析能力;大数据时代,会计人工智能化的价值已经不在于取代人类会计重复性、低价值的工作量,而是以“专家身份”进行财务预测、分析和决策。
长期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但这一用来阐述传统工业革命认知的观点,在人工智能化时代明显存在瑕疵。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生产力”的本质仍然是人,尽管“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但科学技术一直作为生产工具使用。人工智能化的价值远不止此,它所带来的变革是颠覆性的,将传统意义上的“人驱使技术”变为“人适应技术”,达到了技术理性超越人类理性的高度。
二、会计人工智能化发展价值
会计人工智能化发展价值主要表现在“流程的再造”、“无瑕疵标准”和“人机的融合”三个方面。
(一)人工智能对会计流程的再造
当前会计(或者说“传统会计行业”)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利用软件成品形态的会计账务系统处理会计业务。尽管在互联网、计算机、会计系统等支撑下,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从本质上说,并为改变“人工为主”的传统操作模式。基于一个典型流程分析:财务部门首先依据原始凭证编制涉及经济活动的记账凭证,然后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制定各类明细表、总账表,定期进行对账并实现财务报表形式的披露。显而易见,这种人工操作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形式,在信息、数据的处理上存在天然的“滞后性”,无法保障“即见即得”的处理能力,而会计工作所提供的数据又往往是企事业组织进行重大决策的依据,滞后性必然导致一定的误差,无法准确地反映出市场的真实情况和突发变化。
会计人工智能化模式下,这一流程将面临瓦解。原始数据在人工智能技术面前,将直接利用“分析型”的处理方式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型”模式,一切中间人工介入部分都会被省略掉。其价值不仅在于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满足多样化的处理方法,例如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基础架构下与会计人工智能化相结合,数据甚至不再需要人工收集,而直接从市场中获取、筛选。
(二)人工智能形成的无瑕疵标准
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就中国而言,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速发展,国民经济成分日渐复杂化,各行业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技术、人为、过失等)造成数据处理不当,从而导致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汇集在国民经济宏观领域,会严重干扰国家会计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合理性。因此,我国《会计行业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的准确计量不仅要重视评估技术的合理性、规范化和标准化,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会计人员自身,最为具体数据的实际“经手人”,会计人员自身经验与职业道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此也存在严重的漏洞:一旦失去职业操守或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会计人员非法地进行会计信息操控而造成“會计信息失真”,这是技术力量无法防范的。会计人工智能化模式则完全取决于“技术理性”,不会掺杂人类情感,借助强大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反馈能力,实现对会计信息公正、客观、准确的反馈,从而做到“无瑕疵标准”,这是任何一种法律、制度所无法企及的管理目标;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在会计信息准确度方面的校验功能,以此来发现会计隐患和漏洞,提供科学的弥补机制。
(三)人工智能引发的人机的融合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智能机器人取代人类”的争议不断加剧。而这一争议本身的潜在内涵,是基于“人与机器分离”的前提下产生的,它表现出现代文明背景下人类在长期经济思维中形成的狭隘性。科技的进步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这一思想是没有任何缺陷的,但“人机融合”并不否定人类价值,人工智能化在会计行业的应用,已经在这一领域中体现出端倪——无论会计人工智能化发展到何种水平,提供出何种决策,但最终实施的仍然是人。
基于此,在未来的会计行业中加速双向构建,从知识经验角度加强“人工智能”与“会计人员”的融合,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双方可以取长补短、优势共享(不限于知识、技能);笔者认为,“人际融合”的新型会计行业构建,可以从人力资源角度着手,从教育、理论、实践等方面建立系统架构。例如,首先在会计人人才培养机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建立对应的学科,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会计知识体系的融合,整体上促进我国财务管理、会计专业教育方面的知识更新;其次,加强会计基础理论更新,认清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项“不可抗拒力”的现实,引导人工智能理论在会计基础理论的主导地位,从“知识融合”过渡到“学术融合”。最后,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财务人员的能力考核标准,也应作出对应的改变,基础的做账功底保留同时,要重视财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决策能力、整合能力等,以有效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处理成果。
三、会计人工智能化带来的反思
狄更斯曾经感慨道:“这是一个做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事实上,这句话中“时代”并不是一个单纯地时空概念,而是针对人类社会面临或即将面临剧变而言的,显而易见,互联网时代及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就是一个典型。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人们被赋予更加强大的选择权,但无论选择“继续向前”还是“原地踏步”,科技发展所形成的挑战与机遇都会排浪式般的“如期而至”。《规划》将“人工智能”置于国家顶层设计,在宏观布局的强有力支撑下,必然能够以更加利好的资源、政策服务于传统产业,这其中传统会计行业是首当其冲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日渐成熟的体系为会计智能化提供了监视的基础,通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促使会计行业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从而实现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创新。同时,会计人工智能化必然导致现有业态的颠覆,在充分享有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优势同时,还应该保持警惕,一方面加快传统会计人员转型,从知识结构、业务观念、操作能力等方面实现优化,另一方面要做好安全预警工作,加强相关立法完善,实现知识产权、财产权、隐私权等不受侵害,积极创造更好地社会行业整合途径,将会计人工智能化的价值提升到最大化。(作者单位:武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