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心肺脑复苏培训的改革效果探究

2019-06-11方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手术室培训

方平

[摘要] 目的 探讨研究手术室心肺脑复苏培训的改革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手术室心肺脑复苏培训的3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32名护理人员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医护配合默契度评分、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评分、护理人员自信心评分和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评分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P<0.05)。结论 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心肺脑复苏培训的过程中,使用改革后的培训方法效果更好,更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心脑复苏;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c)-0080-02

心脑肺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心脏骤停来说,抢救时间的早晚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以,对心脏骤停护理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心肺脑复苏至关重要。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心肺脑复苏的过程中,除了医生的能力,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也十分重要,所以,对护理人员进行心肺脑复苏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心肺脑复苏培训由于各种原因,其培训效果比较差,护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低、医护配合默契度差、护理人员基础理论知识缺乏等情况普遍存在,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心肺脑复苏手术的效果。要想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心脑肺复苏手术的手术效果,就需要对手术室心脑肺复苏培训进行相应的改革[1]。该院改革护理人员手术室心肺脑复苏培训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受手术室心肺脑复苏培训的32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32名护理人员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名,护理人员皆为女性,其中学历为本科的护理人员12名,大专护理人员15名,中专护理人员5名。在这32名护理人员当中,有主管护师8名,护师9名,普通护师15名。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1.79±1.43)岁。

1.2  方法

对对照组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的心肺脑复苏培训方式,对实验组的护理人员采取改革后的心肺脑复苏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常规心肺脑复苏培训方式:首先是护士自学,在科室中发放相关心肺脑复苏资料给护理人员,护理人员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有关心肺脑复苏的知识,若是护理人员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咨询科室的指导老师,如护士长、培训老师和主管护理师等。然后是集中学习,科室组织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心肺脑复苏培训[2]。最后,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统一评价,了解心肺脑复苏培训的相关效果。

改革后的心肺脑复苏培训方式:护理人员要参加医院层面的培训工作,通过医院层面的相关培训,让护理人员可以系统掌握有关心肺脑复苏的相关知识,并对护理人员心肺脑复苏知识进行及时的更新,使得护理人员可以掌握最新的心肺脑复苏知识[3]。在护理部进行相关专项培训组织工作,各科室上报其科室内的专科培训骨干,护理部在确认各科室专科培训骨干后,对这些骨干进行统一的操作培训。培训后的骨干掌握相关知识后成为科室固定的专职培训老师,专职培训老师在科室内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在科室培训中心,加强对于护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进行心肺脑复苏手术的应急演练,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心脏骤停情况设置不同的应急演练场景[4]。对于那些操作问题比较多的护理人员进行重点指导。然后对心肺脑复苏培训进行相关的考试,考试又分为科室考试和护理部集中考试,首先,科室自行组织心肺脑复苏的相关理论和操作考试,通过相关的考试了解科室内护理人员的培训效果,对于出现问题比较多的内容和掌握比较差的护理人员加强相关培训。同时,护理部也要定期组织相关考试,通过考试的方式查漏补缺,提高护理人员的心肺脑复苏的实际操作水平[5]。培训结束后,科室护士长要对培训的相关情况进行相应的总结,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心肺脑复苏相关知识。

1.3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护士应急能力、护士自信心和医护配合默契度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满分为10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x±s)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肺脑复苏培训后,两组护理人员的心肺脑复苏的相关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采用改革后的心肺脑复苏培训方式进行培训的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医护配合默契度评分、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评分、护理人员自信心评分和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评分要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心肺脑复苏培训的对照组护理人员。见表1。

3  讨论

心脏骤停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致使人体丧失有效泵血功能,从而引起全身缺血、缺氧,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心音消失和大动脉脉搏停止跳动,随着心脏骤停时间的增加,护理人员会慢慢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停止和瞳孔散大等症状,若是不及时对心脏骤停的护理人员进行救治,将可能导致护理人员的死亡。一般情況下,心脏停止搏动5~10 s,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眩晕或者是晕厥情况;心脏停止搏动若超过15 s,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晕厥和抽搐状况;若超过20 s,护理人员会出现昏迷;若是超过5 min会造成护理人员大脑严重损伤或是死亡,及时护理人员心脏恢复了跳动也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6]。

所以,对于心脏骤停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抢救,维护护理人员生命安全。心脑肺复苏是针对心脏骤停而采取的提高心输出量,建立有效循环的一系列措施,通过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心脑肺复苏,可以有效的解决护理人员心脏骤停情况。对于心脑肺复苏来说,其抢救的时间越早,护理人员生命受到的威胁就越早。心脑肺复苏手术的手术效果除了受医生手术能力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影响,护理人员心脑肺复苏基础知识越牢固、实际操作能力越强,心脑肺复苏的手术效果就越好[7]。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心脑肺复苏实际操作能力,医院往往都会对其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心脑肺复苏培训,在传统的心脑肺复苏培训下,其培训主要是由各科室自主进行培训的,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心脑肺复苏实际操作能力,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为此,医疗机构要对手术室心脑肺复苏培训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在该次实验中,分别采取了常规的培训方式和改革后的培训方式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理人员进行了心脑肺复苏相关培训,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肺脑复苏培训后,两组护理人员的心肺脑复苏的相关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采用改革后的心肺脑复苏培训方式进行培训的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医护配合默契度评分、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评分、护理人员自信心评分和护理人员理论知识评分明显要高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心肺脑复苏培训的对照组护理人员[8]。

综上所述,在对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心肺脑复苏培训的过程中,使用改革后的培训方法,其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的培训方式,改革后的培训方式更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胜勇,于学忠.心肺复苏的研究热点和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3):330-333.

[2]  周俊杰,熊杰平,林宏忠.院前心肺复苏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19(6):355-357.

[3]  金萍.医护合作心肺脑复苏模拟演练的护士培训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1(4):409-412.

[4]  韩文斌,刘巍,宋斌,等.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0(4):308-311.

[5]  张进军,郭天伟.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效果的系统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8):585-586.

[6]  徐欣,陈肖敏,徐雪英.手术室护士急救能力培训及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47(2):139-140.

[7]  于虎,沈開金,敖其.我国心肺复苏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4,21(3):235-237.

[8]  叶新民,吴泉青.心肺复苏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5(11):696-697.

(收稿日期:2018-10-21)

猜你喜欢

手术室培训
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研究
会议·培训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我的好奇心
会议·培训
中小企业培训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