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医院分工协作下患者双向转诊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9-06-11李威懿
李威懿
[摘要] 目的 研究城市医院分工协作下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的方式对2018年1—9月收治的517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患者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和转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有23.79%的调查对象完全知晓双向转诊制度,34.81%的调查对象完全不知晓,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对其影响程度远大于性别、年龄及月收入(P<0.05)。愿意上转人数占80.85%,不愿意占19.14%,愿意下转人数占23.98%,不愿意占76.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上转或下转的主要因素是医疗水平和医疗费用。结论 患者对于双向转诊的认知度不高,文化程度和医保类型是主要影响因素,患者普遍存在着愿意向上转诊而不愿意向下转诊的态度,医疗水平和费用对患者的转诊选择导向性最强。
[关键词] 双向转诊;认知度;社区医院;分级治疗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c)-0061-0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日益突出。“十三五”后分级诊疗正式纳入卫生健康规划,旨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建立“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1]。双向转诊是分级诊疗的关键,它指在社区首诊的重大疾病患者转入上级医院,将上级医院处于恢复期患者转至社区医院的医疗体系[2]。研究发现,双向转诊存在着转上容易转下难、患者认知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医疗体系的运转和分级诊疗的实现[3]。因此,该研究以2018年1—9月收治的517例患者进行调查就城市医院分工协作下患者双向转诊认知度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为分级诊疗的实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该市某三甲医院及辖区内社区医院就诊的5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能独立配合完成调查;③有双向转诊经历。排除标准:①生活无法自理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调查研究者。其中三甲医院患者336例,男159例,女177例,平均年龄(38±4.25)岁;社区服务中心181例,男104例,女77例,平均年龄(41.23±3.96)岁。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①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等;②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知度;③对上转或下转的意愿及原因。调查人员均经专业培训,当面指导患者进行填写,对被调查者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解答。共发放517份调查问卷,回收517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
517例被调查者中对双向转诊完全知晓的有123例,部分知晓214例,完全不知晓180例,分别占总数的23.79%、41.39%、34.81%。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和医保类型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知情况影响最大(P<0.05),性别、年龄、月收入的影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调查对象对上转或下转的意愿
在符合双向转诊制度的前提下,愿意从社区医院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有418例,占80.85%,不愿意的有99例,占19.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级医院接受治疗且病情得到控制后,愿意回到社区医院康复治疗的有124例,占23.98%,不愿意的有393例,占76.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调查对象愿意/不愿意上转或下转的原因
进一步分析转诊意愿的原因发现,促使调查对象向上级医院转诊的原因主要是上级医院医生水平高(80.85%)、检查检验结果准确(75.24%)、药品齐全(77.56%),促进向社区医院转诊的原因主要是社区医院费用低(23.21%)、无须重复检查(20.69%)、有上级医生指导(18.76%);阻碍向上级医院转诊的原因主要是上级医院费用高(18.95%)、医保报销比例低(17.21%)、需要重复检查(18.37%),阻碍向社区医院转诊的原因主要是社区医院医疗水平太低(75.43%)、不是医保定点单位(62.66%)。详情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健康意识的增强,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我国医疗资源更多地流入大医院,而社区医疗资源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目前绝大部分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倾向于进大医院就诊,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和社区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更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5-6],因此如何分配当前医疗资源与指导患者理性就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双向转诊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举措,旨在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和降低医疗费用,但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其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诸多因素阻碍着双向转诊制度的正常运行。该研究对517例患者调查研究发现,仅有23.79%的调查对象完全知晓双向转诊制度,而完全不知晓者高达34.81%,且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医保类型的影响远大于性别、年龄、月收入,表明患者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知度普遍较低,高文化水平和城镇医保人群对双向转诊制度更加了解,这与刘晓枫[7]“不同类型患者对于双向转诊制度的了解程度不盡相同,提高其认知度是促进政策施行的重要举措”的结论一致。此外,被调查者中愿意向上转诊的人数占80.85%,不愿意的占19.14%,愿意向下转诊的人数占23.98%,不愿意的占76.01%,表明大多数人愿意向上转诊而不愿意向下转诊,这与袁建明等[8]“双向转诊体制下,患者就医普遍存在着上转容易、下转难的问题”的结论相符。进一步分析就诊意愿的原因发现,上级医院对患者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上级医院医生水平高、检查检验结果准确、药品齐全等方面,而患者青睐社区医院的主要原因为社区医院报销比例高、费用低、不需重复检查,表明医院的医疗诊治水平和看病的费用对患者转诊选择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故要想提高双向转诊制度的施行力度就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几点建议:①加大双向转诊的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和农村医保者,采取电视、微信、现场教育等方式宣传双向转诊相关政策,提高居民对双向转诊的认知度。②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完善社区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多提供一些进修学习机会,提高社区医师的诊治水平。对社区医师待遇进行适当补贴,加强社区医院人才建设。更换或补充社区医院检查、检验设备,减少重复检查。③调控三甲医院医疗费用。降低手术耗材、药品成本及提成,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检验,禁止不合理医疗收费。④完善医保政策,平衡医保报销比例。适当增加社区医院的医疗保险纳入范围,同时拉开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报销比例差距。
综上所述,患者对于双向转诊的认知度不高,文化程度和医保类型是主要影响因素,患者普遍存在着愿意向上转诊而不愿意向下转诊的态度,医疗水平和费用对患者的转诊选择导向性最强。
[参考文献]
[1] 陶钊,谢波,程晓庆,等.分级诊疗认知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8(3):300-303.
[2] 陈璞.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模式与监管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3] 凡萌,周国鹏,段英伟.基于医院协同医疗系统的双向转诊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4):4232-4236.
[4] 程继侠,王西利,吕云侠,等.铜川市1300例就诊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及满意度的现状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7,24(9):1072-1074.
[5] 高翔,张新宇,李硕,等.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的下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0):1177-1180.
[6] 殷丽兰.医院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的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5):197-198.
[7] 刘晓枫,杨竹,代安琼,等.城市医院分工协作下患者双向转诊认知度及其原因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5(19):2661-2663.
[8] 袁建明,黃健,袁海龙.新疆某省级医院与地州县医院之间双向转诊满意度调查研究[J].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2):103-104.
(收稿日期:201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