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精神康复模式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

2019-06-11王丽彬代俊李红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康复

王丽彬 代俊 李红梅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康复模式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崇明区登记在册精神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照护;研究组60例接受阳光心园康复训练。随访6个月,运用自知力评定量表(SAUMD)、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家庭疾病负担量表(FBS)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UMD评分为(19.19±4.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2±4.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8,P<0.01)。干预后,研究组PANSS评分为(38.14±9.6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13±1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1,P<0.05)。干预后,研究组PSP评分为(68.29±12.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7±1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2,P<0.01)。干预后,研究组FBS评分为(20.75±7.1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9±8.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P<0.01)。结论 社区精神康复模式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工作中,有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减少个人和社会功能困难,减轻家庭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精神康复模式;精神障碍;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1(c)-0043-02

精神障碍是一种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均发生改变的疾病,临床可表现为痛苦体验或功能损害,具有病程极长、病情重、反复发作以及迁延不愈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1]。精神障碍患者仅能依靠药物或其他强制手段控制日常行为,长此以往,对患者本人及家庭均会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我国,大部分数精神障碍患者均在精神病医院或精神病疗养院进行治疗和康复。长时间住院治疗不仅造成医疗资源浪费,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因此,予以科学、有效的康复模式帮助患者减轻精神障碍、缓解家庭压力,具有重大临床意义。该研究旨在通过将社区精神康复模式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工作中,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崇明区登记在册精神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60例,女37例,男23例,平均年龄为(47.15±15.23)岁;对照组60例,女39例,男21例,平均年龄(49.28±14.74)岁。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ICD-10精神障碍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具有至少1名健康亲属看护;④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疾病者;②无法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仅予以常规治疗照护,包括定期访视、遵医嘱用药及突发情况处理等。

1.2.2 研究组  在上述基础上接受阳光心园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药物治疗:安排医师定期访视并发放免费药物,帮助患者控制发病期症状及维持治疗,以帮助患者维持日常生活行为正常。②心理治疗:医生定期对康复期患者进行解释性、支持性心理治疗,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社会的偏见歧视,正确对待家庭生活工作等方面造成的困难,以恢复自知力,增强社会心理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③职业治疗: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通过针对性、循序渐进的职业康复训练,促进疾病康复[3]。④家庭护理:包括饮食、个人生活照料,根据患者家庭状况,对其监护人进行家庭护理知识讲座,日常说话技巧教育。

1.3  判断标准

采用自知力评定量表(SAUMD),4个分量表评分范围为1~5分,高分提示认知及归因较差[4];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精神症状评价,评分越高越严重;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进行个人和社会功能评估,共分为4个领域,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困难越轻;采用家庭疾病负担量表(FBS)进行家庭负担评估,共包括7大项,24小项,总分48分,分数越低表示负担越轻。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SAUMD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SAUMD评分为(19.19±4.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2±4.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8,P<0.01)。见表1。

2.2  干预前后PANSS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PANSS评分为(38.14±9.6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13±14.25)分,差異有统计学意义(t=3.601,P<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PSP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PSP评分为(68.29±12.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7±1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2,P<0.01)。见表3。

2.4  干预前后FBS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FBS评分为(20.75±7.1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9±8.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3,P<0.01)。见表4。

3  讨论

国内外研究均指出[5],传统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模式会造成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缺失。因此,应将社区基础康复和非住院化治疗等纳入精神卫生事业主要方向,以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而通过实施社区康复干预,有助于患者重回正常社会生活中。

在该研究中,通过不断尝试对精神病人进行社会康复,以证明阳光心园这种康复模式存在的意义和发展前景,为建设具有崇明特色的社区精神服务的有效途径打下良好基础。在社区康复模式中,以社区为平台,可在更自由的环境和更少代价的情况下接受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职业训练、家庭监护及讲座与宣传,以减帮助轻患者症状,减少复发和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U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社区精神康复模式有利于提升精神障碍患者自知力。另一组数据显示,干预后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精神康复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再一组数据显示,干预后研究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干预后个人和社会困难更轻。最后一组数据显示,干预后研究组FB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干预后家庭负担更轻。

综上所述,社区精神康复模式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工作中,有利于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知力,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减少个人和社会功能困难,减轻家庭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晶.量子共振检测仪在检测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分离性障碍自知力评估中的应用探索[D].咸阳:陕西中医学院,2013.

[2]  沙蓉,陈颀,付培鑫,等.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2):150-152.

[3]  刘黎彪.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0(9):7-9.

[4]  HE Barder,K Sundet,BR Rund,et al.Neuro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first episode psychosis 5 years follow-up: associations between illness severity and cognitive course[J].Schizop-hrenia Research,2013,149(1-3):63-69.

[5]  趙宝龙,许东升,王祖承.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4):283-285.

(收稿日期:2018-10-21)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康复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探路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影响妇产科产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的应对措施探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80例临床疗效观察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受伤火鸡迈出康复第一步
四川省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