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

2019-06-11李家鸣

科学导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山路

李家鸣

没有留言,没有感慨。他生命的河流静静趟过54年,戛然而止。

他的人生历程和大多数人一样平凡,但在丁家山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日子里,他的故事感动大山,父老乡亲的日子因他而斑斓。

你不知道,3.6公里的一条山路,他洒下了多少汗,写下了多少担当;你不知道,300天的时间里,他贴工、贴钱、贴命,更紧贴着群众的心。他走了,村口皂荚树下,全村父老还在呼唤着他的名字。

在初到丁家山村赴任的路上,面对山峦起伏,面对破旧的村庄、颠簸的道路,他思绪万千:这蜿蜒山路,究竟承载着多少乡亲的脱贫梦想?看那光秃秃的山间地头,怎样能变成脱贫的有效资源?作为沁县教育科技局干部,张水林对这些问题一时难以回答,但他一路提醒自己,“我就是党派来给大家服务的,大小难事都得帮乡亲们想办法”。这也成了之后张水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不会开车,也没有车,坐公交车到郭村镇,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当天就住在了丁家山村,报到即“安家”。农历二月间乍暖还寒,夜晚气温突降,瑟瑟发抖中,他思考了一夜,党交给的任务,自己的职责,老百姓的诉求,变得清晰起来。第二天,丁家山村出山路硬化工程就被提上日程。从此,丁家村多了一个奔忙的身影,对村里的事比村里人更上心、对村里的人比家人还关切。

修路是个操心事,从春到秋,7个月里,路基成型到路面铺筑,他不放过每一个环节。路通了,他也成了工程“专家”。“张书记真把丁家山当成了自己家了”,面对施工方略带抱怨的话,张水林的回答极为正式:基础设施关系脱贫攻坚,一条高质量的出山路,就是丁家山的脱贫路、致富路。

全长3.6公里、4.5米宽的柏油路通了,产业发展的路子也就顺了。山里的货物出了山,鸡蛋、谷子、高粱行情看好,价格接连攀升;山外的客商进了山,南瓜、玉米、山药蛋都成了宝;平展展的路,引来了投资者,迎进了新娶的媳妇,也播下了丁家山乡村振兴的希望。

路筑好了,张水林和乡亲们的梦还得继续筑,要为村里注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利用在教育部门工作的优势,张水林发起了微缩版的“人才计划”。从给8名在校大中专学生每人资助500元做起,办班培训,夜课辅导,不仅传授知识,也知行并举,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增长见识提高能力,10多个年轻人在他的培训和帮助下实现就业。“丁家山的乡村振兴以后主要靠他们了。”这就是张水林的梦想。

他真的很平凡,如果有不平凡,那就是他对平凡的理解遵从,对责任和事业的坚守。就像丁家山漫山漫沟的红高粱,不择土壤,不挑环境,落地就扎根。8个月里,他不“走讀”而走心,把心安放这里,踏实住下来,晚上想村民所想,白天解村民所难,若非有事,绝不离开。也有人问起为什么很少回家,他回答“这里不就是家吗?”

“水林不像是派来的第一书记”,也从没人把他看得高高在上,他是丁家山村所有人的亲人。自他到来,村里大小的会议记录、工作计划、精准扶贫资料、总结汇报,全部出自他一人之手,没人专门安排,是他主动任劳任怨。

谁家办事,他都是写写画画的不二人选,上梁迁居又主动送上对联。他就像“万金油”,哪里需要抹哪里。村里书写宣传标语,大小十几条,理所当然又是他。一时找不上帮忙的人,就一个人爬上爬下,一群小孩看他被油漆染红的头发哈哈大笑,他在上面也笑。

爱心超市配套需要钱,他东挪西借先垫付;头疼脑热,人们不叫大夫先叫他。偶尔回趟县城,总是带着诸多人的安排:买种子,购药品,甚至只是捎回馒头、大蒜。牛丢了,他是寻找者;孩病了,他是寻医问药者;老人缺钱他付费,邻里不睦他和事——就像“及时雨”,啥困难找他都行。没牢骚,不抱怨,工作如此,对人也如此。大家说水林脾性真如水,性情也温和。这也不全对,原则面前他就铁面无私了。一建档立卡贫困户户籍上两口人,落实搬迁住房面积应为50平方米,却认购了100平方米的房子,并要求享受全部政策性补贴,他拒绝签字,毫不让步。

“水林快来家坐坐”“水林,给你做上饭了”……村东走到村西,他需要的时间越来越多,寒暄越来越长。在这种熟络中,丁家山变样了,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公路直通村里。沁州黄、决明子等特色产业也带动了村民致富,建起15kW光伏发电站,新建了养鸡场,肉羊养殖公司……2018年12月4日,张水林却走了。那天在报交脱贫攻坚资料时,因心脏病突发而倒下了。那一天,与他来时一样的寒冷;最后一刻,也和来时一样,他心中的激情如火一般。

小河淌水与瀑布倾泻,无法追溯谁造就了谁,向前的时代大河需要激流勇进,也需要涓涓细流。没有哪颗螺丝钉可以省去,没有哪颗星星不在闪耀,就像平凡的张水林一样。他贡献出了自己最后的光热,没有遗憾,他是温柔的春雨,曾滋润着故土的麦田。

猜你喜欢

山路
三条山路
山路崎岖
来客,称之为山路
杨鹤鸣
山路十八弯
山路弯山泉甜
小山路
山路弯弯
山路
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