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猝死并不是猝不及防的

2019-06-11付东红刘欢

科学导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脏器硬化心脑血管

付东红 刘欢

近期又有青年猝死的报道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强调了防猝死要及时的重要性。

中青年猝死时有发生,有些猝死源于过劳或者运动,本质都是透支了身体机能的极限。而大多数的猝死源于心脑血管疾病,如大面积的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瘤破裂、脑梗塞和脑出血等。

关于猝死,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定义是:突然发生的,未能预料到的死亡,从发生不适到死亡,间隔不足6小时。猝死最大问题并不是疾病有多么难治,而是这些疾病以突袭的方式出现,让人措手不及。一个人体弱多病,三天两头不舒服,吃药、跑医院,这类人群的猝死发生率反而比较低,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对自己的身体比较在意,不可能让身体透支;另外,由于常去医院检查,在此期间发现一些可能引发猝死的原因,医生会当即就给出治疗方案。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平时很少看病、吃药,这类人更容易成为“猝死”的对象,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身上背着“定时炸弹”,也不会在意身体发出的某些疾病信號。所以说,“猝死”并不一定猝不及防,更多的原因在于我们对自己的健康情况关注和了解不够。

血管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已经成为中青年群体主要的健康危险因素。血管医学是近10年逐步形成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它是以血管为基础,将人的血管树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发生在心、脑、肾、肺、肠道、外周等器官和系统疾病的一门新型交叉医学学科,包括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干预及康复等方面。血管疾病是累及全身重要脏器的系统性病症,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供应脏器的血管发生弥漫性硬化、粥样硬化和局部阻塞。

目前,血管性疾病在人类死亡原因中已居首位。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健康的“头号杀手”。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300多万,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重残。

受疾病打击后的幸存者,相当一部分可能残留运动耐量降低和偏瘫等器官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生活质量,虽然能够长期存活,却无法继续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即使是没有明显躯体后遗症者,对如何预防疾病再次发作往往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症状较轻,对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最终很有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发生;而另一部分人则对疾病抱有过度恐惧的心理,从此长期卧床休息,远离正常生活,无法完整地回归社会。

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身重要脏器的病症,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肾脏疾病和周围血管病等疾病本身不是心脏或大脑等器官发生病变,而是供应上述脏器的血管发生了弥漫性硬化、粥样硬化和局部阻塞所致。专家提醒,对高危人群进行血管病变的早期评价和血管早期病变逆转,对于预防临床血管事件和维护血管健康极为重要。

因此,处于血管疾病危险状态的人群要有效避免发生致死和致残的血管事件,应该从重视血管病治疗转向维护血管健康,规范地早期识别血管病变,对疾病危险因素早期控制,对早期症状提高警惕,早期发现血管病变信号,监测血管早期病变进展。未处于血管疾病危险状态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及血脂异常或相关疾病家族史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情况,并评估血管健康状况。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或发生了冠心病、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应在及时控制危险因素或疾病治疗的同时,监测血管损伤状况,预防上述疾病的首发或再发。

血管疾病的防治,只有长期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方针,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终末期恶性血管事件,包括中青年猝死的发生。

猜你喜欢

脏器硬化心脑血管
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下某院心脑血管类药物的采购情况分析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内镜下套扎和硬化疗法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临床对比
心脑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
多脏器功能衰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吸烟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致澳大利亚平均每天17人死亡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改变
在达古雪山巅
抗过敏药促进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恢复
海湾扇贝外套膜及脏器剥离机理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