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豪车攀比”之机,教孩子不做“空心人”

2019-06-11刘律延

现代妇女 2019年6期
关键词:豪车空心儿子

刘律延

以豪车为荣乃人之常情

这学期一开学,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我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因为家中不同的交通工具而走到一起成为朋友。我希望家长们不要将豪车、跑车开来接送孩子,希望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单纯。”

我家是普通工薪阶层,孩子上学自己坐公交车。我们偶尔接送的时候,他会要求我:“爸爸,你能不能把车停在离学校远一点的地方?”我一直没有太在意,以为他是担心校门口拥堵。这次的家长会后我一琢磨,感觉孩子可能是爱面子。这个年纪的男孩儿都喜欢好车,我曾经看过儿子的微信朋友圈,少男少女的照片背景不乏豪车与豪宅。

说实话,我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态。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们,家有豪车也会刻意开到学校门口炫耀一下,更何况孩子呢?

我觉得这个事情要循循善诱,不能一味说教。孩子对豪车的欲望和对身份的认同并不完全是坏事,适当加以引导,可以变成促进孩子上进的动力。

观察儿子目前的精神状态,我想到我最喜欢的作家三毛。三毛针对下一代曾提出“空心人”的概念,并在《江洋大盗》一文中做过解释:“‘空心人是指那种没个性,没特点,不是很有内容的人。”其实很多人在青少年阶段都是“空心人”。但三毛觉得,这是可以通过学习加以补救的,于是她开始向周围的人学习,从父亲、母亲、姐姐、弟弟身上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用阅读和游历填充自己,最终使自己成为我们所知道的那个伟大的作家。

感受更精神化的生活

十一假期,我带孩子去我的母校复旦大学参观。

我读大学的时候,物质条件还相对匮乏,我们所住的宿舍条件很差,我经常带着面包进入图书馆,一坐就是一整天。那个时候,我们的内心非常丰富。理想主義的氛围中,一个平凡学生的心中也有万丈豪情。

儿子不太理解我所讲的,他划着手机自拍,不时给我看他同学的度假照片。没错,跟豪华游轮与五星级宾馆相比,大学校园似乎太平淡了。

晚上,我们站在阶梯教室的后排,聆听了一位老教授的讲座。讲座结束之后,那位老教授走出教室,来到离教室不远的自行车棚,骑上一辆老旧的自行车,“吱呀吱呀”地离开了校园。我告诉儿子,我在这里读书的时候,骑的是一辆二手自行车。我经常在自行车棚里遇到很知名的大教授。他们虽然没有好车,但他们视野开阔,聪慧敏锐,自信而独立,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泰斗级的人物。

返回的路上,儿子说他欣赏老教授们的精神境界。不过,他也诚实地说:“可是,我还是希望自己有一个富爹,每天开着豪车来接我。”我借机告诉儿子“目标”和“愿望”的区别:前者是你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后者是被许多客观条件制约、只能期待而不能强求的。我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富爹和豪车,就应该给自己立一个长期的目标,然后将这个目标分解为无数个小目标:比如好好学习、考上名校、提高财商……长大后用劳动创造价值,社会回报给你财富,让你成为你孩子的富爹。”

儿子说:“你难道就不想成为富爸爸吗?”

我说:“我成为开豪车的‘富爸爸,那只是你的愿望,不是你的目标。你要为你的目标去努力,我也会为家人们的愿望去努力,但是我们各人负有各人的责任,不能越界。”随后我转发了一篇微信热文给儿子,那是复旦大学一位老校友陈先生对全体师生的演讲——《不做空心人》。

陈先生说:“在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一个人如何才能不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呢?答案是,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我期待同学们能够成为这样的自觉者。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火。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长得过快的树是空心的,其材质不堪大用。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我期待同学们从这种强悍的惯性中挣脱出来。”

我一边在路上开车,一边听儿子出声地朗读这篇文章。我知道很多东西他在这个年龄尚无法体会,但这些文字总会在他内心留下些许痕迹,启发他更深入地思考。

尊重孩子正当的物质欲望

从母校参观回来的次周,一则新闻刷屏了。因为事情就发生在本市,所以儿子跟同学们也很关注。

新闻说某一个家长开着法拉利去接送孩子,在家长微信群里被劝阻无效之后,老师将这个家长踢出了群。

儿子跟同学们都为这个家长打抱不平:“不偷不抢,开个好车就招人嫉妒吗?真是国民性之恶劣啊!”

这个年纪的孩子很容易偏激,儿子甚至跟我说:“等我以后成为富爸爸,我天天开豪车去接娃。要是有家长嫉妒我,我就主动退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我一方面赞赏儿子有志气,另一方面也在想如何与儿子沟通。恰好他的语文老师推荐他们读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名作《月亮与六便士》。

我读过这本书,跟儿子对其精华的部分进行讨论。书中有一句话:“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作者毛姆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欲望,要有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的眼界,要追求更高尚、更永恒的东西。

我说:“豪车这件事儿,这位家长没有错。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上讲,他都无可指摘。只是我觉得,如果他更懂得人性,更能够体会其他家长的心情的话,可能他会表现得更低调一点。”

儿子说:“我有时候觉得老师好虚伪——明明自己领一次双薪,发一次奖金,都好开心。财富增长与面子荣光明显让他快乐,为什么不敢承认?为什么不敢让孩子们知道呢?为什么要让我们安贫乐道,以豪车为耻呢?”

想了想,我坦诚地告诉儿子:“没错,有些时候大人是虚伪的。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利益的羁绊与身份的限制,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尤其是生活在重压之下时。

我告诉儿子,我最近多接了两个项目,希望到年底的时候,把家里已经开了十年的车换一换。

儿子一听开心极了。不过我告诉他:“我换车,不是为了虚荣,而是为了安全与环保。人光有进取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开豪车与骑单车没啥区别的心理承受力。”

儿子还是不太懂我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是他看到了我跟他妈妈在平凡生活中的真味、深味,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不反对羡慕外在的物质,但是更鼓励孩子深入阅读、钻研科学、了解艺术,让内心更充实、更丰盈。我觉得,面对青少年蓬勃的物欲,家长必须成为一个真诚的人,懂得尊重自己和孩子的欲望,同时又为这一切设立规则与界限,注入美好的精神元素,那么孩子一定不会成为“空心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他就会有更精准的认识和更崇高的追求。

(摘自《现代家长》)(责编 芳庭)

猜你喜欢

豪车空心儿子
唤醒心灵的【空心圆】
为什么竹子是空心的?
打儿子
豪车
“空心房”还需法律界定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豪车集会
空心病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