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地区高职医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9-06-11蒲小平

教师·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就业教学改革

摘 要:高职医学教育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医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的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要求、高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学生择业的观念及技巧几方面总结出一些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旨在为高职医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高职医学教育;就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1-0073-02

高职医学教育是我国现行医学类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下在医药卫生基层的工作人群中,中(含中专)、高职毕业的专业人员占比超过90%,可以说是绝对的主力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全社会对学历、文凭普遍要求的提高,高职类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困难。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了目前医学类高职学生就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具体如下:

一、就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们采用走访面谈、发放问卷的方式,对2015、2016和2017届已经就业的一些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81份,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结果可看出,高职临床类专业学生主要去向是乡、镇、社区卫生院和私立医院,护理类专业在县级医院就业的人数居多。这和近些年甘肃省的就业政策导向是完全一致的,也与高职类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二、影响就业的一些因素分析

我们设计了以下的问卷调查表,通过整理,共收回有效问卷281份。

以下(表2)是你对各种影响就业因素的看法,表示你的同意程度,请在相应数字上画“√”。(选项中1表示完全同意,2表示比较同意,3表示勉強同意,4表示不太同意,5表示不同意。)

利用EXCEL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分析结果可知,P大于0.05,说明以上影响因素总体能通过统计学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影响就业的因素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是明确的。

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入,医药卫生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1)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日渐提高。现阶段,县级以上医院是不允许大专及以下学历人员从事临床工作的,这也是执业医师法所规定的。助理级医师在县级医院没有处方权,所以,临床专业刚毕业的高职(含大专)学生几乎进不了县级以上医院。护理专业和其他一些小专业因高学历人才较少,所以就业形势还可以。另外,护理专业流动性是医疗行业中最大的,就业率高,但从业稳定性不高。这些从以上的调查研究都得到了证明。因为社会及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日渐提高,所以高职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彻底。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现行的情况是各学校延用本科教育模式,重视理论课、通识课程教学,文化课占比较大,挤占了大量时间,导致实践课程学时严重不足。另外,高职类学校基本没有自己的教学医院,学生的见习教学流于形式甚至被取消,实习环节基本都是交给一些签约医院,学校几乎放弃了管理。这些都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明显下滑,从而影响了就业。从调查分析可见,学校的技能教育及就业培训,对学生就业的影响是明确的,所以高职学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技能培训,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就业定位过高,应聘技能欠缺。因各种原因,学生对就业的定位不合实际。不能正确、理性地分析形势,不愿到乡村、基层及私立医院工作,有的学生宁肯去电子厂也不愿到乡村卫生院工作。这除了薪酬因素外,更主要是受人的心理因素影响。同时学生的应聘技能欠缺,不会向用人单位或招聘人员推介自己,往往错失了一些好机会。

三、改进就业的几点建议

一是高职学校应深化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加强实践技能训练。高职教育要紧扣“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制订合理的培养方案,可将一些通识课、公选课调整为网络选修,并适当压缩学时和学分,切实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及训练。改革实习管理及考核模式,实习教学要充分借鉴目前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教学医院的资源,加强管理及考核,切实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学校的理论课教师要定期在医院进修学习,包括一些非专业课程的教师。当然,对非医学专业的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医院的一些运行情况,熟悉医院的流程,避免医学类学校的教师完全不了解医院环境。所以,我们的意见是专业课教师应当每隔两到三年,去医院学习三个月或一学期,也可以在假期接受短期培训,目的不是当医生,而是了解新的知识及熟悉基本操作。而非医学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适当时机,到医院参观基本的操作或请专家讲些情况,但最好是到医院里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教师了解医疗卫生行业,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对一些知识点、知识结构及知识表述的需求。我们不建议到学校进修,当然去一些知名学校进修也是提升能力的很好的途径,但我们认为,对医药卫生类高职学校的教师来说,去医院学习比到学校学习更有意义。

二是教育学生正确定位,提升自身素养,强化应聘技能。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使学生有正确的就业观,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使学生提升个人素养,加强能力训练。要帮助高职学生克服择业时的自卑心理,提高其择业的成功率和就业满意度。

三是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转变就业理念。学校及社会应为学生提供、创造一些良好的择业环境,转变用人理念,呼吁一些单位针对岗位需要设置合适的学历要求,不应该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应该以适合岗位需求、能胜任工作为招人的原则,以为高职类学生留下生存空间,提供发展的平台。

总之,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极其复杂,要促进学生的就业,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政府政策的导向,提升学生个人素养,改革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加强就业指导,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改变高职类医学专业学生目前的就业窘境。

参考文献:

[1]尹 珲.基于多元回归方法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楚丽雅,李凤军,邵红英,等.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J].价值工程,2012(31):232-233.

[3]蒲小平.甘肃地区医学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教师,2017(23):81-83.

猜你喜欢

就业教学改革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