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意识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1李文亮
李文亮
摘 要: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由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板块构成,理论体系完备,逻辑性和专业性较强。对高中生来说,不论学习哪一个板块,都是全新的探索过程。仅靠有意识记无法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因此不随意识记应受到重视。
关键詞:高中政治课教学;不随意识记;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1-0061-01
一、“不随意识记”发生的现实条件
将“不随意识记”运用到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来辅助理解较为抽象的新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识记并运用。“不随意识记”发挥作用,离不开行为主体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体验。高中学生抽象思维日益占据主要地位,使其有较强的批判性和创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独自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增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为教师引导学生调动知识储备,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提供了现实条件,符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不随意识记”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大脑记忆负担,但激发不随意识记的内在动力往往是主体的兴趣、好奇等情绪,以及客体的独特性、直观性等因素。作为年轻的政治课教师,要颠覆学生对该学科的刻板认知,积极主动地创设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如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等。
二、“不随意识记”运用的主观阻碍
高中思想政治具备一定的理论高度与深度,初学者很容易因内容抽象难懂而产生厌学心理,但决不可避难就易。回顾课堂,囿于教学任务、课时安排等因素,思想政治课变成了“勾画课”“背诵课”,机械记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其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较强者表现出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的特点,学习能力较弱者在课堂中“被边缘化”。这二者都是极少数人,真正影响课堂效率的是置于中间的绝大多数。他们表现平平却因人数众多牵制着课堂节奏、影响着课堂氛围。缺乏活力的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知识背景匮乏、学习方法失当而依然努力坚持的绝大多数人所挟制。而这部分学生也是最易对教育施加影响的群体,更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
三、新要求呼唤新探索
为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与探索。
“减负”不是做减法,思想政治课要广泛涉猎。在课堂上既要体现时代性、科学性,也要兼顾启发性和趣味性。任课教师应当精心挑选时政热点,辅助课堂教学。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一种观点认为,时政热点的解读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对此笔者却认为,恰恰是学习资源的匮乏造成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囫囵吞枣”的恶性循环,最终失去学习兴趣。尽管课改要求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但如果只局限于学生所“熟知”的事例,无异于坐井观天,仍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营造活泼的“政治环境”。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就得“润物细无声”,否则会产生反作用。应当鼓励、引导、帮助学生来布置有利于他们提高思想政治学习兴趣的校园“大环境”、教室“小环境”。例如,可以让学生就教材某一单元的主题和某一区域,鼓励他们集思广益进行设计与布置。
课堂提问就是现场开卷考试。教师应当定期回顾旧知,就某一宏观问题进行简要整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归纳能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拿着书回答要比合起书来回答难得多”。学生自己按知识逻辑整合的问题能够在脑海中留下更持久的印象。通过上课观察与课后交流所得,高中生们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充满兴趣,而他们学习中的“拦路虎”就是大量机械地背诵。
背诵记忆相关重难点是任何学科都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记忆。要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就要不断扩大其知识面,让不随意识记发挥作用。学生通过不随意识记获得的具象知识越多,那么他在记诵那些抽象概念和理论知识时就越容易。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9-70.
[2]周雪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48-250.
[3]王黑铁.“不随意识记”教学四法[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