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生态保护离我们有多远

2019-06-11赵建军

小康 2019年16期
关键词:海洋生态

赵建军

党的十八大以來,我们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生态保护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不仅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战略,更是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大国的基础保障。

海洋不仅是生命的发源地,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资源宝库。海洋生态是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海洋生态环境的优劣不仅直接关系到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且也关乎地区经济与生态能否实现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海洋生态灾害加剧、海洋生产能力下降、海洋生态环境破碎、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衰退等,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迫在眉睫。大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9年5月9日至10日,生态环境部组织召开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加快解决海洋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不久前,欧洲海事局发布了题为《重视海洋生态系统》的政策简报,明确指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实现可持续蓝色经济增长的关键,提出了将生态系统评估纳入海洋管理决策模型、设立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创建开放数据库等7条具体建议,标志着我们对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生态治理有了新的认识与要求。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整体情况良好,海洋生态有所改观, “生态+海洋”的综合治理管理体系正逐步完善,生态用海、从严管海、系统护海、着力净海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未来我们的海洋生态保护工作主要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要求,系统采用技术、工程、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保护与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结构、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完善海洋区域生态格局,使海洋生态系统对长期或突变的自然或人为扰动保持弹性和稳定性,最终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统筹陆地海洋的生态治理。海洋生态污染大部分来自陆源,目前海陆分割的治理机制依旧存在。应当加强陆地海洋的生态协同治理保护,从源头上控制海洋生态污染物,变革各行政区域独自分立的生态治理体制模式。

第二,要优化海洋生态保护和利用的格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需要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布局。通过海洋生态保护,推动三者空间布局的协调统一,最终建构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海洋保护和利用格局,实现空间布局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第三,建立完善海洋保护修复体制机制,筑牢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要建立海洋生态保护的目标责任机制,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建立跨行政区的海陆生态保护联动机制,明确海洋生态保护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和负责制,建立海陆统筹的考核机制。同时,明确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中的确立,为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的生态保护提供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与兜底性条款。

第四,推动海洋生态经济产业的绿色转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尽快改善地方无序过度开发海洋资源的方式,同时强化管理,确保相关海洋生态保护政策实施。将海洋资源产业的开发利用保护与陆地产业结合,实现生态化转型。

第五,提升民众海洋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参与全球海洋生态保护治理。要加大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技术与资金投入,普及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提高民众海洋生态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关爱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海洋生态
出发,去看看未来的海洋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