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机器人新闻写作现状

2019-06-11张全菊山东师范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领域机器人

张全菊 山东师范大学

一、机器人新闻写作的现状

在大数据智能化的加持之下,使用算法对新闻写作需要的数据进行精确的整合处理,而自动生成新闻报道的方式已经成为新闻界特有的现象。就国内而言,机器人新闻写作的成功案例就有今日头条的“张小明”、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等,这种快速高效的新闻写作形式已经对我们的新闻生产业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图1 可知,机器人新闻写作在财经、体育、地震报道等新闻领域中使用较多,因为机器人新闻写作过程中不会掺杂个人情感,写作成稿的时间非常短,就算面对着海量数据,机器人在写作程序的控制下也不会出现错误。机器人新闻写作已经成为现实,但我们不应该盲目的乐观,理应于目前发展现状中发现问题。

二、机器人新闻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程序化模式致使报道范围受限

机器人新闻写作的使用范围基本集中在财经、体育等题材的新闻写作中,相对于众多的新闻写作领域而言,报道范围过于狭窄。目前,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它们的功能相比专业记者来说过于单一,如果仅针对数据资源的简单分析和整合还是可以应对的,但是在其他的新闻写作领域,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还没有呈现出自己的优势,因此机器人新闻写作在真正的运用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限。

(二)缺少深度、温度的写作

机器人新闻写作只是对现有材料的抓取和排列组合,不能像我们人类一样进行深入的相关性思考和专业的深度拓展,在写成的文章中往往存在结构单调、问题中心不突出的现象,最关键的是千篇一律的写作形式会生产出高同质化文章,这种文章会给读者留下生搬硬拉、缺少温度的写作印象,使新闻逐渐没有了原本的阅读韵味。

(三)机器人新闻中数据抓取存在失实可能

机器人新闻写作所收集、分析和整合的数据是在网络世界中寻找的,但是由于网络的特性,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留下错误的信息,因此在海量信息真假难辨的数据局限性下,机器人新闻报道可能由于信息源存在的问题,而产生错误的报道。并且我们在网络上留下的个人信息在属性上是隐私的、个人的,而机器人新闻写作在使用过程中极有可能会侵犯我们用户的数据隐私,造成对数据的滥用,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三、基于大数据下对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反思

基于大数据下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笔者对目前阶段的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一)人机结合培养高效把关的编辑

机器人新闻写作过程中会出现文章结构单一、深度温度不足以及逻辑中心不清楚的情况。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培养高效的专业编辑,对新闻内容进行二次把关处理,调整全篇文章的整体结构,突出报道重点,挖掘出新闻数据背后真正反映的事实。而对于某单一领域的把关编辑来说,最好由有相关背景的人来充当这一角色,因为丰富的经验只是可以提高机器人新闻写作的专业性,从而真正做到人机结合,创造出更加高效有质感的新闻报道。

图1 人民网研究院

(二)增加创新模式,拓展报道领域

目前,机器人新闻写作仅仅在比较小范围的新闻报道中出现,主要还是因为机器人写手的成文模式较简单化,不足以处理多元的数据源,并且进行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工具只有在接入对应数据源的时候,才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但由于机器人新闻写作难以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完美的整合,因此未来机器人新闻写作还是要在这一方面不断深耕。例如在技术方面,可以在增加创新写作模式与跨领域写作方向上下功夫,使不同的数据库可以相互补充,不断创作出更加完善的稿件。

(三)对技术的冷思考

机器人新闻写作给新闻业带来了新的发展,但是过度的依赖数据,会将具有思考能力的我们引入歧途,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机器人新闻写作技术是我们报道新闻的工具,是一种手段,有利有弊,对其的发展和应用要掌握好度的问题,我们不能被我们创造的工具所控制。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业带来新鲜血液,机器人新闻写作不是对记者的取代,机器人新闻写作它缺少了记者的深度思考和行文写作的技巧,并且人类的情感传递也是它们不能取代记者的原因。在新的形势下,记者应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培养自己“多面手”的能力。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领域机器人
2020 IT领域大事记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领域·对峙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