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蛋壳粉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2019-06-11姜冰雪武媛媛宋景新陈珊珊李欣欣孙慧敏
姜冰雪,李 帅,武媛媛,宋景新,陈珊珊,李欣欣,*,孙慧敏
(1.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62;2.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1)
近年来,随着生物聚合物概念的兴起,生物基可降解包装材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塑料来源于石油,因其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不可降解引起的“白色污染”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1]。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够被微生物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如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对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被认为符合“从摇篮到摇篮”的绿色生产理念[2]。
淀粉属于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多个葡萄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是一种可再生植物资源,广泛存在于谷物、块茎和豆类中[3]。天然淀粉主要由2 种类型的大分子组成,分别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4]。不同来源的淀粉,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含量和比例也各不相同[5-6]。此外,淀粉具有较好的成膜能力,其成膜性能主要取决于直链淀粉的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越高,淀粉的成膜性能越好[7]。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因其具有丰富的来源和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26%~28%)而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包装领域中。CS薄膜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延展性和氧气阻隔性能。但由于淀粉的亲水性较强,导致CS膜具有较差的机械性能和水蒸气阻隔性能。为改善淀粉膜的亲水特性,Ghanbarzadeh等[8]研究柠檬酸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添加量对CS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和羧甲基纤维素显著增加淀粉膜的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和水蒸气阻隔性能,当柠檬酸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添加量分别为10%和15%(m/m)时,复合膜具有最低的水蒸气透过系数(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WVP)。
鸡蛋壳被认为是一种高度有序的多孔陶瓷,具有三层结构,分别为钙化的角质层、海绵层和内膜层[9]。随着鸡蛋被大量消耗,蛋壳副产物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质量约占鸡蛋总质量的11%[10]。因此,对蛋壳废弃物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蛋壳粉(eggshell powder,ESP)是鸡蛋壳经过水洗、干燥和微粉碎等过程精致而成的[11]。ESP含有约95%的碳酸钙和5%的有机物质,如X型胶原蛋白和硫酸化多糖,是一种天然的钙源和营养强化剂[12]。
本研究以ESP为增强剂、丙三醇(glycerol,Gly)为增塑剂制备CS/ESP复合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膜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膜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利用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复合膜的性能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ESP提高复合膜TS、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EB)、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这证实ESP作为生物填充材料具有提高食品包装领域中复合膜韧性的巨大潜力,并对新型可降解包装材料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CS(食品级) 长春大华淀粉有限公司;ESP(8.12 μm) 实验室自制;Gly(分析纯) 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
1.2 仪器与设备
JA10002型电子天平 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90-1型双向磁力搅拌器 上海振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ZKW-C小型三用恒温水箱 北京市医疗设备厂;SKFG-01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XLW(B)型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SPX-150C型恒温恒湿箱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TSY-T1L型透湿性测试仪 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GDP-C型气体渗透性测试仪 德国Brugger公司;JSM-67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日本电子公司;Avatar 360型FTIR仪 美国尼高力仪器公司;D/Max2500pc型XRD仪 日本理学公司;STA449C型TGA仪 德国Netzsch公司。
1.3 方法
1.3.1 ESP的制备
取新鲜的鸡蛋壳用去离子水清洗除杂,加热煮沸10 min进行杀菌处理。再将其放在50 ℃烘箱中烘干。将烘好的鸡蛋壳放在粉碎机中粉碎3 次,每次30 s,然后过300 目筛。最后将过完筛的ESP放在105 ℃烘箱中烘干至恒质量,保存在干燥器中备用。
1.3.2 CS/ESP复合膜的制备
取一定质量的ESP分散在蒸馏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2 h,使其充分润湿。称取一定质量的CS和Gly溶解于蒸馏水中,在90 ℃预先糊化5 min,随后将ESP分散液逐滴添加到淀粉膜液中,再继续加热搅拌25 min。将上述配制好的溶液冷却到室温,在-0.09 MPa真空脱气20 min,然后静置1 h。取120 mL膜液流延到自制的有机玻璃板中,在50 ℃干燥12 h。待膜干燥冷却后揭膜,并放置在23 ℃、相对湿度50%的恒温恒湿箱中平衡48 h,用于膜性能的检测。
1.3.3 CS/ESP复合膜性能测定
1.3.3.1 膜厚度
按照GB/T 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测定薄膜的厚度。在膜样品的4 个角各取一点,中间取一点,用螺旋测微器测定这5 个点的厚度并取平均值(μm),用于计算薄膜的TS和WVP。
1.3.3.2 机械性能
按照GB/T 13022—1991《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测定膜的TS和EB。采用切纸机将被测样品裁剪成15 mm×120 mm的长条形状,测量速率为200 mm/min,实际测量长度为80 mm。按照公式(1)和(2)计算膜的TS和EB:
式中:F为薄膜断裂时承受的最大拉力/N;A为实验前薄膜的横截面积/mm2;L为实验前薄膜的长度/mm;L0为实验断裂时薄膜的长度/mm。
1.3.3.3 WVP
按照GB 1037—1988《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 杯式法》和GB/T 16928—1997《包装材料试验方法 透湿率》测定膜样品的WVP,测试面积为100 mm2,每个膜样品重复测量3 次,计算平均值。
1.3.3.4 氧气透过率(oxygen permeability,OP)
按照GB/T 19789—2005《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和GB/T 1038—2000《塑料薄膜和薄片气体透过性试验方法 压差法》,采用GDP-C型气体渗透性测试仪测定薄膜的OP值,样品的测试面积为108 mm2,实验气体为99%氧气,每个样品重复测量3 次,计算平均值。
1.3.3.5 CS/ESP复合膜各个性能指标综合评分的计算
采用隶属度综合评分法[13]对膜的性能进行评价,优化CS/ESP膜的最佳制备条件,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的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14]确定。TS和EB 2 个指标的隶属度根据公式(3)计算,WVP和OP 2 个指标的隶属度根据公式(4)计算,膜性能的综合评分(S)按公式(5)计算:
式中:P为指标隶属度;Ai为指标值;Amin为相同指标最小值;Amax为相同指标最大值。S为膜性能的综合评分;a1、a2、a3、a4分别为TS、EB、WVP和OP 4 个指标的权重;P1、P2、P3和P4分别为TS、EB、WVP和OP 4 个指标的隶属度。
1.3.3.6 单因素试验设计
以膜的TS、EB、WVP和OP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见表1。固定水平为CS质量浓度5 g/100 mL、ESP添加量1%、Gly添加量50%,所有实验重复3 次,取平均值。
表1 单因素试验因素与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used for one-factor-at-a-time (OFAT) design
1.3.3.7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设计
选取CS质量浓度(X1)、Gly添加量(X2)和ESP添加量(X3)为试验因素,以TS(Y1)、EB(Y2)、WVP(Y3)、OP(Y4)4 个指标的综合评分(S)为响应值,设计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2。
表2 响应面试验因素与水平Table 2 Factors and levels used for response surface design
1.3.4 FTIR分析
将膜样品在45 ℃干燥24 h,剪碎研磨,采用KBr压片,利用FTIR仪进行分析。选择仪器分辨率4 cm-1,扫描次数16,扫描范围4 000~500 cm-1。
1.3.5 XRD分析
采用D/max2500pc型XRD仪对ESP微粒进行分析,Cu靶,Kα射线,管压40 kV,电流250 mA,步进扫描范围5°~50°,步长0.02°,扫描速率2 °/min。
1.3.6 SEM分析
将膜样品在50 ℃干燥4 h。并将部分样品在液氮下冷冻脆断,用于观察膜的断面结构。采用SEM观察膜表面微观结构形态,取2 mm×2 mm膜样品用导电胶固定于不锈钢载物片上。真空喷金处理,加速电压15 kV。取出样品置于载物台上,观察样品表面和断面的微观形态结构。
1.3.7 TGA
取3~5 mg试样于铝坩埚内,将空坩埚作对照,以N2(99.999%)作为保护气体,对ESP进行热性能测试。测试参数为:加热速率10 ℃/min,测试范围30~500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利用Design-Expert、SPSS 17.0、Origin 7.5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计算 ±s,以P值小于0.05的Turkey法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2.1.1 CS质量浓度
图1 CS质量浓度对CS/ESP膜性能的影响Fig. 1 Effect of CS concentration on properties of C S/ESP film
如图1a所示,随着CS质量浓度的增大,膜的TS先上升后下降。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CS质量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淀粉分子数就越多,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15]。当CS质量浓度为5.5 g/100 mL时,TS达到最大,为4.13 MPa。随着CS质量浓度继续增加,膜液的黏度增大,体系的流动性变差。与低质量浓度的CS膜液相比,在相同时间内淀粉颗粒的糊化程度较低[16],膜内部结构的致密性和连续性较差,导致膜的TS下降。随着CS质量浓度从4 g/100 mL增大到6 g/100 mL,膜的EB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CS质量浓度为5 g/100mL时,膜的EB达到最大,为96.85%。这是因为随着CS质量浓度的增大,淀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膜的柔韧性增加。当淀粉质量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构成膜骨架的分子数增多,导致复合膜的刚性结构增强,EB下降。
如图1b所示,随CS质量浓度的增加,膜的WVP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这是由于CS质量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淀粉分子数越多。由于淀粉为亲水性物质,CS质量浓度的增加导致其亲水效应增强,膜的水蒸气阻隔性能下降[17]。随着CS质量浓度的增加,膜的OP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CS质量浓度越大,淀粉膜形成的空间交联结构越致密,复合膜的连续性越好,氧气阻隔性越强。当CS质量浓度为5 g/100 mL时,膜的OP值最小,为1.36×10-5cm3/(m2·d·Pa)。随着CS质量浓度继续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导致分子间隙增大,OP值增加。
2.1.2 ESP添加量
图2 ESP添加量对CS/ESP膜性能的影响Fig. 2 Effect of ESP content on properties of CS/ESP film
如图2a所示,随着ESP添加量的增加,膜的TS和EB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小分子的ESP微粒作为增强因子填充到CS膜基质形成的网状结构中,导致复合薄膜结构的致密性增加。此外,蛋壳表面含有丰富的极性基团,如胶原蛋白、硫酸化多糖等。这些有机成分充当ESP微粒和淀粉膜基质之间的偶联剂,促使ESP微粒能均匀地分散在淀粉膜中,进而增加膜TS和EB[18]。当ESP添加量为2%时,复合膜具有最大的TS和EB,分别为4.69 MPa和108.38%。随着ESP添加量的继续增大,由于ESP的团聚作用导致共混体系出现相分离,TS和EB相应减小。
如图2b所示,随着ESP添加量的增加,膜的WVP和OP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添加的ESP微粒分散在膜液中,渗入到膜的间隙里,使气体分子的扩散路径变得曲折,延缓其运动速率,从而导致WVP和OP降低[19]。此外,由于蛋壳表面上有机物的存在增加ESP的黏附性,使ESP微粒能均匀地分散在淀粉膜基质中,导致膜的致密性增加。与CS相比,ESP中含有的碳酸钙具有较低的亲水性,分散在膜液中降低薄膜整体的亲水特征。当ESP添加量为2%时,复合膜具有最低的WVP和OP值,分别为1.44×10-12g/(cm·s·Pa)和1.22×10-5cm3/(m2·d·Pa)。与Sun Qingjie等[20]研究的碳酸钙/玉米淀粉膜相比,CS/ESP复合膜表现出较好的机械强度和水蒸气阻隔性能。随着ESP添加量继续增大,由于ESP的团聚使其在膜液中分散不均,破坏膜结构的致密性和完整性,导致其阻隔性能下降。综上,选择ESP添加量2%作为响应面试验的中心水平。
2.1.3 Gly添加量
图3 Gly添加量对CS/ESP膜性能的影响Fig. 3 Effect of Gly content on properties of CS/ESP film
如图3a所示,随着Gly添加量的增加,膜的TS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EB先上升后下降。这是因为Gly与淀粉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并且Gly作为小分子增塑剂能够进入到淀粉分子链之间,削弱淀粉分子间的作用力,破坏淀粉的刚性结构,从而增加膜的柔韧性[21],所以淀粉膜的TS减小,EB增加。当Gly添加量为55%时,CS/ESP膜TS的下降速率增大,EB值最高,此时的TS和EB分别为3.23 MPa和103.69%。然而,随着Gly添加量继续增加,Gly与淀粉的作用面积增大,淀粉分子链的流动性增强,导致淀粉膜过于柔软,所以TS和EB下降。
如图3b所示,随Gly添加量的增加,膜的WVP和OP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这是因为适量Gly能与淀粉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成膜物质之间结合得更加紧密,阻碍水蒸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通过,因此WVP和OP减小[22]。当Gly添加量为50%时,WVP和OP值分别为1.69×10-12g/(cm·s·Pa)和1.38×10-5cm3/(m2·d·Pa),此时CS/ESP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水蒸气和氧气阻隔性能。然而,随着Gly添加量继续增加,Gly与淀粉分子间形成的氢键键合力大于淀粉分子内的氢键键合力,破坏膜内部的网状结构,导致分子间隙增大。综上,选择Gly添加量50%作为响应面试验的中心水平。
2.2 CS/ESP膜性能的综合评分
2.2.1 主成分分析
以膜的TS、EB、WVP和OP 4 个指标作为分析对象分别从 3 个单因素试验数据中各随机抽取2 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如表3所示。相关成分的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见表4。由表4可知,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5.624%和41.286%,并且二者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910%,说明前2 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样品中绝大多数信息,能够反应CS/ESP复合膜性能指标的整体信息,即可代替原来的4 个指标(TS、EB、WVP、OP)[13]。
表3 主成分分析结果Table 3 Properties of CSS/ESP films prepared under randomly selected conditions from OFAT
表4 相关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Table 4 Eigenvalues and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由表5可知,提取的2 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反映各指标对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主要为TS、EB和WVP,其中TS的载荷最大。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TS、WVP和OP,其中OP的载荷最大[22]。
表5 2 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Table 5 Factor loading matrix of first two principal components
2.2.2 CS/ESP膜性能的综合评分
结合各个主成分的分析结果,经过归一化计算后得到评价CS/ESP膜性能的4 个指标(TS、EB、WVP、OP)的权重分别为0.39、0.12、0.40和0.09。根据公式(3)~(5)计算得出膜性能综合评分的数学模型为:S=0.39P1+0.12P2+0.4P3+0.09P4。
2.3 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结果
2.3.1 试验设计及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CS质量浓度(X1)、Gly添加量(X2)和ESP添加量(X3)为试验因素,选择TS、EB、WVP和OP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优化试验,结果见表6。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83-0.036X1-0.057X2-0.081X3-0.010X1X2-0.028X1X3+0.025X2X3-0.12X12-0.21X22-0.25X32。
表6 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结果Table 6 Box-Behnken design with experimental and predicted results
2.3.2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表7 模型方差分析Table 7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quadratic polynomial model
由表7可知,失拟项不显著(P=0.607 9>0.05),并且模型的P值小于0.000 1,表明该二次回归模型差异极显著;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96 3,表明通过该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模型的一次项X1(P=0.000 5<0.01)影响极显著、X2(P<0.000 1)影响极显著、X3(P<0.000 1)影响极显著。二次项X12、X22、X32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交互项X1X2影响不显著、X1X3(P=0.013 9<0.05)和X2X3(P=0.021 1<0.05)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X1均方值为0.0 1 1,X2均方值为0.0 2 6,X3均方值为0.053。因此,对CS/ESP复合膜性能评价的综合评分影响的主次顺序为ESP添加量>Gly添加量>CS质量浓度。
2.3.3 回归方程综合寻优与实验验证结果
结合回归模型以及Design-Expert的分析结果,得出CS/ESP膜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CS质量浓度4.93 g/100 mL、Gly添加量49.28%、ESP添加量1.92%,预测得到CS/ESP膜性能综合评分为0.979。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考虑到实际操作情况,将最佳工艺条件修正为CS质量浓度4.9 g/100 mL、Gly添加量49%、ESP添加量1.9%,在此条件下进行3 次平行实验,得到CS/ESP膜性能的综合评分为0.950,达到预测值的97.04 %,验证实验结果与拟合值无显著性差异,对应CS/ESP膜的TS、EB、WVP和OP分别为4.97 MPa、109.12%、1.31×10-12g/(cm·s·Pa)和1.19×10-5cm3/(m2·d·Pa)。
2.4 FTIR结果
图4 CS膜和CS/ESP复合膜的FFTTIIRR图Fig. 4 FTIR spectra of CS and CS/ESP films
由图4可知,CS膜在波数为707 cm-1处的吸收峰是由骨架上的C—C伸缩振动产生的。添加ESP之后该峰向大波数方向移动。分析原因是诱导效应导致的,ESP中O—C—O键面内变形振动的吸收峰在713 cm-1处,C—C键受到O—C—O键的诱导作用,使电荷分布发生变化,向大波数方向移动[23]。此外,CS膜在波数为574 cm-1和528 cm-1处为吡喃环骨架模式振动的吸收峰。添加ESP之后该吸收峰向小波数方向移动,并且伸缩振动的谱带变宽。这是因为淀粉和ESP之间形成了氢键,使吡喃环骨架振动的频率降低,导致其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24]。综上所述,CS与ESP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2.5 XRD结果
图5 CS膜CS/ESP复合膜的XXRRDD图Fig. 5 XRD spectra of CS and CS/ESP films
由图5可知,未添加ESP的CS膜在19.72°~21.7°之间出现了弥散峰,呈现出无定形结构,说明纯玉米淀粉膜属于非晶高分子材料[25]。这是因为淀粉颗粒是由无序的无定形区和有序的结晶区组成的。在糊化过程中,淀粉颗粒膨胀,水分子先后进入到淀粉分子中的非结晶区和结晶区,破坏淀粉颗粒内部的氢键,导致微晶束解体,淀粉分子的晶体结构消失。此外,由CS/ESP复合膜的衍射图谱可以看出,在29.4°处出现1 个明显的衍射峰,此处为ESP中方解石晶体的特征峰[26-27],表明CS/ESP膜是一种半晶性高分子材料[25]。
2.6 SEM结果
图6 膜的SEM表面和断面图Fig. 6 SEM surface and cross-section images of the films
由图6可知,未添加ESP的CS膜(图6a1)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突起和孔洞。添加了ESP的复合膜(图6a2)表现出和CS膜相似的表面形态,说明ESP在淀粉膜中分布均匀,这是因为ESP与CS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并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了致密的网状结构。未添加ESP的CS膜(图6b1)和添加了ESP的复合膜(图6b2)的断面结构致密,进一步证明了CS/ESP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阻隔性能[20]。
2.7 TGA结果
图7为CS和CS/ESP膜的TGA和微熵热重分析(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ic,DTG)曲线,由图7a可知,CS膜的热失重过程分为3 个阶段:第1个阶段的质量损失主要表现为淀粉膜内部水分的散失[28],温度在50~120 ℃之间,质量损失率较小。随着温度继续升高到250 ℃,这个阶段膜的质量损失与增塑剂和结合水的蒸发有关[18]。最后一个阶段主要发生的是淀粉和ESP的分解反应,质量损失最大,温度在250~400 ℃之间。由图7b可知,CS膜的最大降解温度为313.10 ℃,CS/ESP复合膜的最大降解温度为320.06 ℃。结果表明ESP的添加导致淀粉膜的热降解温度滞后,提高CS/ESP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此外,与未添加ESP的CS膜对比,当温度为500 ℃时,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剩余质量。这是因为ESP微粒属于刚性粒子,添加到淀粉膜中影响了复合材料的热传导,对膜的热降解起着阻碍作用,致使热降解温度滞后[29]。
图7 膜的TGA(a)和DTG(b)图Fig. 7 TGA (a) and DTG (b) curves of films
3 结 论
由单因素试验得出,随着CS质量浓度的增加,膜的TS和EB先上升后下降,OP先下降后上升,WVP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ESP添加量的增加,膜的TS和EB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WVP和OP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Gly添加量的增加,膜的TS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EB先上升后下降。WVP和OP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影响CS/ESP膜性能综合评分的主次顺序为ESP添加量>Gly添加量>CS质量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修正为CS质量浓度4.9 g/100 mL、Gly添加量49%、ESP添加量1.9%,在此条件下进行3 次平行实验,得到CS/ESP膜性能综合分为0.950,对应CS/ESP膜的TS、EB、WVP和OP分别为4.97 MPa、109.12%、1.31×10-12g/(cm·s·Pa)和1.19×10-5cm3/(m2·d·Pa)。FTIR结果表明,ESP与CS膜之间形成了氢键,说明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容性;XRD结果表明,CS/ESP膜是一种半结晶性高分子材料。SEM分析表明,CS/ESP复合膜具有光滑的表面和断面形貌,没有明显的突起和腔;TGA分析表明,ESP的添加提高了CS膜的热稳定性,阻碍了膜的热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