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设而不求”的解答分析与思考
2019-06-11唐俊涛
唐俊涛
江苏省吴县中学 (215151)
1.问题呈现
在高中数学解题过程中,有一类题型需要设置一些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的变量,而这些中间变量可以通过相应的化简变形进行消除、或整体代换,对最终的结果起到了重要的衔接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数学中的“设而不求”.
而高中阶段我们最为熟悉的“设而不求”题目就是圆锥曲线中的一种解题方式,往往过程是:联列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方程,消元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设出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x1,y1),(x2,y2),利用韦达定理得到x1、y1、x2、y2的关系,从而解决相应的问题.其实“设而不求”并非只是处理解析几何问题中的通性通法,在很多数学“板块”中都能适用.作为教师,对此应该要有全面的认识,不可以以偏概全,更不能绝对化.可是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设而不求”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不变的套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是“死记硬背、套用模式”.长此以往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没有提高,相反如此长期训练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的教学未免有失偏颇.其实我们应该摒弃一些陈旧的、定势的思维,努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创新思维.
2.题型汇总
笔者将常见的设而不求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总结,供大家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得到专家同行的指点.
2.1 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
解析几何中的设而不求往往是为了避免坐标的繁琐,通过寻找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从而简化运算的一种方案.
图1
例1 点A(-a,0),
(1)求椭圆的方程;(2)过点C任意作一条直线PQ与椭圆相交于P,Q,求PQ的取值范围.
本题是典型“设而不求”在直线与椭圆中的应用.P(x1,y1),Q(x2,y2)的坐标在计算过程中没有具体去求出,而是利用韦达定理整体去求出PQ的表达式,从而进行求解.这是常见“设而不求”的应用,也是学生最熟悉的一种“设而不求”的题型.当然在利用韦达定理时应该先确保联立所得的二次方程有解,即△≥0.但上题中直线所过点C(0,1)在椭圆内部,所以可确保△≥0.
在解决此类题目时,学生解题的思路往往没有问题,关键在运算上会出现问题,所以此类问题教学教师需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求解,自行突破运算化简的“瓶颈”,这样考试中遇到类似问题时,学生就能从容应对,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例2并不是圆锥曲线中常用的“设而不求”.若设出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进行联列后用韦达定理求解,则计算量会相当的大,而且表达式会比较繁琐,学生进行处理时往往会“半途而废”.反之如果设点坐标进行化简求解,虽然字母较多,但表达式相对简单,只需要合理的变形,突破要求量的“瓶颈”,解题就自然顺畅、简明很多.这也体现着“思维量大,运算量小”的特点,同时这也符合近几年来高考压轴题的命题趋势.
当然在解析几何中,设直线与设点往往都是可行的,这也需要学生通过一定的分析来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案,从而避开繁琐的运算.
图2
此题处理不仅可通过设直线求解,同时还可利用设点的坐标求解,当然在具体解答时可发现设点坐标相比设直线运算量要小,但是思维量要大.这就需要学生数学感觉更强,对选择切入点的能力要求更高。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需要分清远和近,多多思考找捷径,重视思维提能力.”
2.2 三角函数中的设而不求
当然在“三角函数”板块中当遇到所求角度并不是特殊角时,有时也需要设“辅助角”来进行过渡,这也是“设而不求”的方法.
解析:函数f(x)=2msinx-ncosx=
此类题型的特点就是题中“合一变形”后φ不是特殊角,所以学生在解题中就会陷入困境.事实上,只要对φ“设而不求”,让其满足题中条件即可.
2.3 函数零点中的设而不求
对于某些复杂函数的零点问题,并不能简单的通过求解相应的方程来进行处理,此时该函数零点可以先将其设出,通过该零点满足的方程或等式,整体代换,达到设而不求的效果,从而达到简化数学运算的目的.
例4 (2013年全国卷理科)已知函数f(x)=ex-ln(x+m).(1)x=0是f(x)的极值点,求m,并讨论f(x)的单调性;(2)当m≤2时,证明:f(x)>0.
解析:(1)略;(2)函数f(x)的定义域为(-m,+∞),由m≤2,可知f(x)=ex-ln(x+m)≥ex-ln(x+2),所以原命题就变成只需证明ex-ln(x+2)>0.
2.4 方程同解中的设而不求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从数的角度是统一的,方程的根与函数图像交点则是从形的角度是统一的.所以当图像的交点相同时,则它们所对应的方程也应该是同解的.
本题中涉及的方程根的设而不求,并没有用到前面所讲的韦达定理来解题,而是利用了两个方程的解相同,所以通过方程的对应系数相等或成比例解答,这样的解题就避开了求解P、Q坐标这样繁琐的步骤.
3.总结反思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只在圆锥曲线中涉及到“设而不求”是狭隘的,在三角、函数、方程等数学“板块”中也常常会出现需要通过“设而不求”来解决的题型.
教师在教学“设而不求”内容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首先要了解“设什么”,“怎么设”,这是“设而不求”的核心;其次列式后如何根据所得的等式中提取我们题目中关键的信息,从而过渡到所需要的结果,这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变形、化简、转化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
就“设而不求“本身而言,它具备广泛的应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能让学生产生定势思维,应该引导学生全面地进行思考,独立地进行解答,将各个数学知识板块内容串联起来,高视角思考问题,同时还能够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与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