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儒永院士:真正的女神
2019-06-10
4月2日,一对耄耋之年的科学家夫妇——88岁高龄的郑儒永和90岁高龄的老伴黄河,将毕生的150万元积蓄捐献给国科大教育基金会,设立永久性“郑儒永黄河奖学金”,用于激励青年学子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负时光、努力向上。
这对夫妇曾被称为科学界的“神雕侠侣”,是我国著名的真菌学家,特别是郑儒永院士,她在国际上首次发现高等植物中的内生毛霉,首次报道了我国特有的人体病原毛霉新种和新变种。时至今日,郑儒永关于白粉菌科的属级分类系统,仍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少年时的郑儒永出身金融世家,她却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大学毕业之后,师从戴芳澜教授的她却没有进行很深的科学研究,戴教授给了她一份很简单的工作——整合标本。郑儒永对待科学事业有着一份从容的奉献和忘我的精神,无论事情大小,她都一如既往地严谨认真。这份看起来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她却做得有滋有味,认认真真整理好每一个标本。
整理標本这份工作,她整整干了4年。正是这4年的积累,为郑儒永今后的科学事业打下了最初的基础。从那之后她便开始致力于真菌分类系统的合理化与完善,对白粉菌目全世界所有属的有性型、无性型特征进行了研究。
郑儒永的心里想的永远是怎样“做好”,而不是用了多少时间。别人的论文用几年就可以写出来,她的论文常常“十年磨一剑”,呕心沥血、反复修改,要达到“最好”才能去发表。她说:“这当然是要付出代价的,要耐得住这种寂寞。”
长期在显微镜前忘我的工作,使得郑儒永患上了骨质疏松和腰椎半滑脱症。2004年,她的脊柱被“钉上”了2根钢柱和9颗钢钉,医生告诉她每天只能坐一小时。从那时起,郑儒永基本无法坐着工作。但是这些影响不到她继续做科研,她垫高了自己的办公桌和实验台,每天站立8个多小时。这一站,就是15年。
培养学生,她和别人也不同,她更注重对学生“忘我”精神的培养。她既秉承老师戴芳澜的严格,又给予学生悉心的关怀和指导。“科研工作十分艰苦,只有做进去,到了一定境界,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希望能培养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时至今日,郑儒永仍然每天坚持工作,培养学生,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毕生所学。
由于自己患病的缘故,她深切地知道疾病的痛苦,2012年至2018年,郑儒永先后向公益基金会捐款3次,共30万元,用于贫病脊柱患儿的手术救治。
■热议锐评:网友在郑儒永院士夫妇设立“郑儒永黄河奖学金”的新闻下面,纷纷留言说:这才是真正的女神。郑儒永院士令人敬佩,不仅因为她倾其所有激励青年学子在追求科学的道路上努力向上,更是因为她为科研事业、为青年学生、为患病儿童的奉献精神。所谓奉献,是对科学事业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忘我地投入其中,哪怕是再小、再简单的工作也严谨认真地对待;所谓奉献,是对莘莘学子的因材施教,点燃他们求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科学的精神;所谓奉献,是“因为痛过所以懂得”,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救治深受疾病折磨的孩子。奉献,不是一个做给别人看的高高在上的词,而是不忘初心的那一份执着、坚持和对人质朴的关怀。
■素材运用:你用____温暖了我;超越自我的奉献;____的光芒……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