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实践途径研究

2019-06-10杜福杰刘峻齐马玉青

学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杜福杰 刘峻齐 马玉青 

摘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果导向教育是根据学生学习成果确立目标,反向设计达成方式的教育模式。我院基于成果教育理念,通过确立“爱国、敬业、誠信、友善”四个方面的目标,反向设计“课堂留印、文化熏陶、实践体悟”三条实践路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成果导向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6-00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0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未来国家建设者的行为方向和社会的发展高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指明了大学生思想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现已经成为价值引导的核心内容。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层面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其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就是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决定着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能否实现,也决定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集中在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但是,在实际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

当前部分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较为陈旧、更新缓慢,很多学校将精力放在对知识的理解与论述上,没有很好地结合时政热点,对大学生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也没有给予应有的纠正。大学生不冷静、易跟风的特点,导致他们容易冲动,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敬业思想培育

1.敬业教育的欠缺

时代飞速发展,注重理论的书本式传统教育已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环境,很多学校总是本着“以不变应万变”的传统思想教育学生,注重理论层面,却忽视了现代社会对大学生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

2.敬业思想不端正

敬业不仅仅是敬重职业,也要敬重学业,部分大学生存在旷课、逃课、外出通宵等情况。在职业和学业方面也不懂如何权衡,有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因忙于兼职而耽误学业,也有的大学生眼高手低,对自己未来期望过高,不满意当下的职业、岗位,导致工作怠慢,不认真。

(三)诚信精神养成

1.诚信教育体制不健全

学校对诚信的教育应该逐渐完善,重视起来,并贯彻到底,有的大学把诚信教育放到大一来讲之后少有过问,取而代之的仅仅是大学生诚信手册,此外,有的大学在学生诚信教育的奖惩制度上存在缺陷,赏罚不明确。

2.没有良好的诚信意识

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开始放松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知识,却又不想挂科,从而有了考试作弊的失信行为。在助学金上,有些大学生恶意造假,虚报自己的家庭条件等,这些不诚信的行为时有发生,究其根本是诚信意识淡薄。

(四)友善思想教育

1.友善教育重视不足

友善是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之一,但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高校针对友善价值观教育的重视度也不足,弘扬友善精神多通过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来实现,对于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的大学生而言,这还远远不够,对大学生的友善思想教育势在必行。

2.不友善行为时有发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相处方式,但与人友善这种品质人人都应该具备,有的大学生对同学漠不关心、待人不友善,助人为乐观念十分淡漠,尊师敬长的思想也渐渐退化,甚至出现网络暴力、校园暴力等现象。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教育是指非常精准地把关注点集中在组织教育系统上,以保证学生得到的经验,可以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赢得真实的、有效的、本质的成功。该理念强调以学生在一段特定的学习经历后所预期达成的最终学习成果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个人表现与个人发展, 重点就在于明确成果目标、反向设计达成方式、优化调整策略等。

世界各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提出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先进、科学的理念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美国、英国等很多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将之确定为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教育理念,同时该理念也在不断地演进、完善,走向成熟。另一方面,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实用性、创新性吸引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如,香港教育学院提出了7项核心能力,像社会互动能力、问题解读、沟通能力等都是毕业生应该具备的,而这些能力正是根据成果导向理念进行课程体系安排而提出的。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侧重对学生灌输,并没有关注学生的能力是否符合预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迎来一条切实可行的实践途径。

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途径

(一)依据成果导向理念,明确目标

1.爱国情感

第一,自身使命。帮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密切关系,使其不但刻苦地学习理论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技能,而且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理性爱国。大学生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8-22岁,纵然情智日益丰富,但心智仍未成熟,容易被煽动,故理性的爱国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做到理性爱国,就必须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遇到事情时能够冷静、不冲动。

第三,全面发展。将理性的爱国思维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成为有着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广博文化知识、身心健康的全方位人才,而且也拥有足够的勇气、智力来面对未来人生中遇到的多种挫折。

2.敬业精神

第一,养成独立的性格,能够吃苦耐劳。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基本生活在娇生惯养、坐享其成的环境中,以致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工作的态度,并不那么认真,甚至敷衍了事。因此,养成敬业精神十分必要,让大学生意识到工作的严肃性、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要有勤恳的工作态度,树立责任心。

第二,具有创新精神。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思维活跃,且知识面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开动脑筋,大放异彩,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三,事事敬业。敬业精神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塑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有利于个人行为的养成,从而由对工作敬业发展为事事敬业,成为一名真正敬业的人。

3.诚信精神

诚信是立身处世的根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与素养。大学阶段学生受到的教育,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诚信素养,提高诚信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从而更好地成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贡献。

4.友善意识

第一,重视友善意识。友善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却是最容易忽视的。当代大学生有爱心,但付出行动的人很少,没有意识到友善的重要性。因此,让大学生认识到友善与自己息息相关,与人为善、友好待人也是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弥补性格缺失。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但抗压能力弱,友善意识可以帮助弥补大学生在性格方面的缺失。勇敢面对自己在性格方面的不足,遇到困难调整好心态,用笑容来应对。

(二)依据目标,反向设计实践途径

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先进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牢牢地围绕德育成果目标,针对大学生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从“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体悟”三个维度入手,反向设计实践途径,实施“核心价值观入心入脑行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行动、核心价值观志愿行动”三项教育行动。

1.走进课堂,让价值观教育“亮”起来

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会自发生成的,要想全面、深入地学习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精髓,课堂这一主渠道必不可少,课堂教学的作用必须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在理论方面,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采取讲授法、案例法、小组法等方式。在实践方面,主要采取师生访谈、论文写作、读书报告、知识竞赛、征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对价值观的知行转化。

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在各学段、各学科的德育目标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的主旨和要求,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注重将核心价值观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创新学习形式。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报告主题,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状况,确定具体宣讲内容,让学生变身“传道授业”的导师。

联系社会热点。将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房价、就业、教育、卫生等现象引入课堂,科学、全面、辩证地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分辨是非,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

2.融入传统文化,让价值观教育“厚”起来

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饱含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优秀文化育人的功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认同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深厚底蕴和灿烂辉煌。

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创新文化育人途径。高校可协同驻地博物馆共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博物館参观学习,深化学生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眼界和视野,让学生积极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立足高校自身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积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论语诵读活动、学习弟子规活动、举办汉服走秀、诗词大会等活动,实现民族性、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3.携手志愿服务,让价值观教育“活”起来

社会实践是育人的重要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中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素质、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不断领会和认可核心价值观。

学生走出课堂、体验社会的重要途径就是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开展敬老、美化城市、车站义工、文明出行等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点亮社会,培养友爱互助、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

榜样塑造是开展学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发现“身边好人”,争当“学习标兵”、推荐身边好人等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与道德观念,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同时引导学生认同、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还要充分发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学习标兵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广大学生树好榜样,达到“知”“行”结合、“言”“行”统一。

四、结语

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的转变,价值观念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大学生自身的潜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

参考文献:

[1]申天恩,斯蒂文·洛克.论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J].高校教育管理,2016(5).

[2]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

[3]赵海莹,骆雁南.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8).

[4]吴浩.基于全员育人理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探析[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1).

[5]许静波,张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2).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杜福杰(1969.10— ),男,汉族,山东高密人,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刘峻齐(1988.1— ),男,汉族,山东淄博人,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马玉青(1990.10— ),女,汉族,山东青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实践途径选择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初中生如何自主学习英语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