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导向的审计发展创新
2019-06-10郝欣
郝欣
摘要:作为一种新的内部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无论是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方法都较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做出来更大的革新与变化。本文阐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分析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特点,探讨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银行内部审计创新应用。
关键词:风险导向;银行;审计;内部控制
银行承担着客户存贷款业务办理的重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极大地带动了银行业的繁荣。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部市场经济因素给银行运营资本也给银行内部审计引入了更多的潜在风险。面对这一金融形势,在银行财会核算工作中大力推广风险导向审计制度,有助于强化银行运营资金的风险管理,提高銀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市场经济因素给银行带来的潜在风险,从而保证银行内部业务安全稳定地运行。本文将围绕风险导向的审计发展创新这一话题,以风险导向的银行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审计特点、风险导向模式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变化,并给出了一些风险导向模式下银行内部审计的创新应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新经济态势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新的内部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无论是审计理念、审计内容、审计方法都较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做出来更大的革新与变化。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早是由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面临大量的关于注册会计师申诉威胁情况下提出的。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评价为核心内容,倡导任何审计业务都务必尽最大限度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这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创新举措一改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革新了传统的审计工作理念,丰富了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优化了传统的审计工作方法,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稳妥、低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特点分析
(一)内部控制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础。首先,就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来看,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内部审计实际上就是对内部控制中其他各个环节的再控制,如果缺少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将沦为无稽之谈。再者,内部控制始终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现行的《内部审计实物标准框架》已经将内部审计工作范畴延展至风险管理和治理程序部分,但是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改善工作依然是内部审计三大核心内容之一。除此之外,对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资金运营风险管理工作的评估和改善,首先要着眼于企业或组织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工作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石,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下预测、治理、评估、检测企业或组织内部资金运营风险的根基。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首要目的是评估及预防风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准则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要尽最大可能地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决定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首要目的是评估及预防风险。具体而言,内部审计工作的执行要涵盖一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或组织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要善于充分利用自身在审计风险内部控制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在企业或组织的审计工作目标指导下,通过分析内部审计工作中现存的风险,生成相应的审计报告,上报至管理层。第二,企业或组织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要主动协助管理层进行发展战略的决策与部署,以确保组织内部重大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要善于挖掘并总结审计报告中价值数据反馈出来的有用信息,尽最大肯能避免因组织内部决策失误招致的不必要的经济风险与损失。第三,企业或组织内部的审计职能部门要主动发挥自身在风险预测与管控中的领导作用,积极和组织内部风险管理部门打造风险预测管控信息高度共享平台,将自己对组织内部的全面了解和对经济风险的直观认知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风险管理部门,用以决定采取何种风险管控措施的参考依据。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银行内部审计创新应用分析
(一)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实现对风险及时有效的预测防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将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都围绕“风险”展开部署,这就要求内审项目在执行时需要从分析风险入手,结合企业或组织的实际运营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现存风险和潜在做出全面评估,确保及时发现业务运营中存有的财会违法、经济犯罪等问题,从而实现风险有效预防。
(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准确定位审计重点和范围。以风险预测及管理为首要目的的风险导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在审计内容的重心和范围上,较之传统的银行资产运营审计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与革新。风险导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囊括了以下要点。第一,对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制度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做出评价。银行行业作为资金运营的枢纽,在金融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业务特点呈现出规模大、范围广、分支多、风险不稳定等特征。鉴于这种行业特征,在银行内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模式,要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制度作为切入点,通过调查银行内部控制工作环境、审查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执行、组织机构的划分、业务审批的流程,以及内部资产保全措施是否得到合理运用。对完善和改进银行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制度建言献策。第二,重视资产质量。传统银行审计工作“重量轻质”,致使银行在信用贷款方面,存在大量的呆账、坏账,这对银行内部资产的保全造成了巨大的阻力,严重妨碍了银行自身的转型升级。风险导向银行内部审计模式重点审查银行资产质量,对其作出合理评估,并根据审计结果分析其带来的隐患和风险,并给出有效的风险预防和管控建议。以银行信用贷款中呆坏账的处理为例,呆坏账的存在严重拉低了银行资产的资金质量,通过风险导向审计,能够对呆坏账给银行带来的资产保全风险做出预测及评估。银行根据审计结果,结合呆坏账审理情况,对客户进行分级管理。将客户群体划分为重点类、适度进入类、谨慎类、退出类四种。对于重点类企业客户群,应保证其信贷的正常运行;对于适度进入类,要综合考量,旨在保证商业银行自身的市场份额不滑坡,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谨慎类客户要采取限额信贷管理,或者逐步压降信贷额度,直至其出清市场;对于退出类客户,要坚决执行退出收缩策略,并及时地核销其不良信贷记录。如此一来,在风险审计模式的协助下,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呆坏账给银行资产保全带来的威胁。
(三)发挥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的协同增效作用。银行在具体执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模式时,需要注重将风险管理工作和内部审计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二者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准确评估机构风险的前提下,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具体执行计划;第二,审计范围要服从于银行总体运营部署,要以服务于组织战略性计划为准则;第三,在全面综合地对银行内部资产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后,再结合银行现实情况和发展升级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计计划;第四,在实施执行审计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对银行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与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第五,选择运用证实风险的技术和方法时,要注重区分性,要能够反映出银行资产管理现存风险的重大性和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要在划定的风险大小基础之上,准确定位追踪下一步风险导向审计工作范围,要秉承着“风险越大,追踪审查范围就越广”的审计工作理念;第六,在审计报告中,需要能够体现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到位的情况,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或执行方案。
我国高度重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各项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并借助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审计准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模式,对各个企业或组织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各个企业或组织机构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引入这一创新审计模式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发展,帮助自身规避审计风险,以求在变幻万千的外界市场环境下占据竞争优势,实现自身良好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刘冰.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16).
[2]李学光.商业银行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的路径[J].商讯,2018 (20).
[3]胡波.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和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8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