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话的艺术价格
2019-06-10卢文超
卢文超
安迪·沃霍尔的$ (Quadrant),1982
关于艺术价格,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立场。一种立场认为,将艺术与价格放在一起谈论,这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一种亵渎。当艺术与市场相遇时,市场会腐蚀和污染艺术。艺术价格则将艺术品质上的差异通约为数量上的差异,这是道德的堕落。另一种立场则认为,艺术与市场的相遇本身是中性的。在市场中,艺术并无特殊之处,和其他商品无异。它同样受制于普遍的经济法则,诸如“供求定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参与其中的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品商人,都符合经济学上的经济人模型,是永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个体。因此,艺术价格并不指涉道德的堕落,而是指涉中性的价值,是艺术内在价值的外在指针。尽管两派的立场针锋相对,但他们在一个方面却具有一致性,那就是都认为艺术价格具有单义性,它或者指涉堕落的道德,或者指涉中性的价值,而并没有其他内涵。这造成了人们对艺术价格理解的简化。奥拉夫·维尔苏斯(Olav Velthuis)的《艺术品如何定价:价格在当代艺术市场中的象征意义》(Talking Prices: Symbolic Meanings of Prices on the Market for Contemporary Art)從文化社会学视角为艺术价格研究提供了一幅远比这些理解更为复杂和丰富的图景。
在文化社会学看来,文化是一种“意义制造”的过程。人不仅是理性的行动者,也是意义的制造者。维尔苏斯以文化社会学视角审视艺术价格,呈现出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在维尔苏斯看来,价格并非只有单纯的经济含义,它还具有某种符号含义。正因如此,价格永远是多义的。
对艺术市场的参与者而言,价格并不仅仅是经济价值的体现。对收藏家而言,艺术品的买入价和现价之间的差别证明了他是否有审美眼光,由此决定了他在收藏界的地位;对画廊商人亦然。对艺术家而言,价格同样具有分级作用。艺术品价格高的艺术家,人们一般认为其水平也高,艺术品水准也高;反之亦然。维尔苏斯指出,价格确认了艺术品商人、收藏家和艺术家的地位等级。
在艺术市场的参与者眼中,价格也具有道德内涵。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将一些价格定义为道德的,而将另一些价格视为不道德的,而不是将艺术价格一概视为一种堕落和亵渎。涂尔干在其《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提出了神圣与世俗的对立冲突关系。维尔苏斯认为,艺术市场中到处都存在着这种神圣与世俗的对立,这其中也包括艺术价格。在艺术商人看来,价格具有不同的类型,它们的道德意义并不相同。他们将交易圈中的价格分为两类,一类是推广者的价格,这是道德的,因为它是为了传播艺术,而非为了迎合市场;另一类是牟利者的价格,这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不是为了发展艺术,而是为了赚取利润。前者是画廊的价格,后者是拍卖行的价格。前者是一级市场的价格,后者是二级市场的价格。前者的价格属于神圣的艺术世界,后者的价格则属于亵渎艺术的商业世界,两者之间存在着尖锐对立。正因如此,与拍卖行仅仅将艺术视为商品的操作方式不同,画廊商人会有意地控制艺术品的商品属性,而保护它的艺术属性。首先,他们将画廊的前厅设计得像博物馆的展览空间,而不像商场,以此隐藏艺术品的商业属性。其次,他们还会有意控制艺术品的收藏生涯,避免它被铜臭所沾染。有的艺术商人坚持只与三类收藏家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即“3D”收藏家:死者(Death)、离婚者(Divorce)和负债者(Debt)。在他们看来,这是收藏家售出藏品的正当理由,否则就可能有牟利的嫌疑。总之,艺术商人的价格是神圣的,而拍卖行的价格则是亵渎艺术的。前者关注艺术,后者关注商业,他们的艺术价格具有迥然不同的道德内涵。
《艺术品如何定价》[ 荷兰] 奥拉夫·维尔苏斯著何国卿译译林出版社2017 年版
但是,这只是先锋画廊商人赋予艺术价格的道德内涵,并不具有普适性。在艺术市场中,不同的角色对艺术价格的道德内涵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布尔迪厄指出,在艺术市场中存在着艺术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的对立。维尔苏斯采用布尔迪厄的分类法,用“先锋艺术”和“传统艺术”来表示这两个对立的圈子,并且划分出先锋画廊商人和传统画廊商人。他指出,传统画廊商人宣称自己的艺术价格才是道德的,他们强烈斥责先锋画廊商人,认为他们既傲慢又势利,是不道德的。他们自己是将艺术带给广大观众的传道者,是“致力于将阳春白雪的艺术带进寻常百姓家的传道者”。维尔苏斯指出,艺术市场不仅具有商业的轴心和艺术的轴心,它还有一个道德的轴心。但这里的“道德”并不具有普适性,而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论是传统艺术品商人,还是先锋艺术品商人,还是拍卖行,他们都为自己的价格寻找到了道德话语的支撑。
在艺术市场的具体参与角色之外,价格也具有多重象征意义。首先,某个国家艺术品的价格与该国家在国际艺术界中的地位息息相关。艺术价格上涨或处于高位,是国际地位高的一种象征。其次,艺术价格还与艺术界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相关。艺术的高价可以提升艺术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从而有利于对艺术品的保存。因此,维尔苏斯指出,价格处于一个意义之网中,它非人格化的、纯商业的含义只是其诸种含义之一。价格机制是一种类似于语言的符号交流系统,它本身就是会说话的。价格所具有的象征含义,即其多重含义,对艺术品的实际定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威廉·格兰普(William Grampp)看来,艺术品与其他商品没有什么差别,会受到供需法则的影响。因此,当艺术品供不应求时,自然会提高价格;当艺术品供过于求时,自然会降低价格。但是,由于艺术价格的多义性,艺术市场有时并不受供需法则影响,艺术品的定价会存在诸多“反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