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8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2019-06-10李秀荣杨彬彬王润超景海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敏感性量表问卷

李秀荣 杨彬彬 喻 标 王润超 景海霞

敏感性皮肤的定义以往存在争议,尽管目前存在专家共识,但缺乏国际公认的特定客观的诊断标准。现有的共识认为,敏感性皮肤是指对于常规刺激出现不适感觉,包括刺痛、烧灼、疼痛、瘙痒及麻刺感的一种综合征,该不适感不能被任何皮肤病相关皮损所解释,皮肤外观可正常或伴有红斑。敏感性皮肤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特别是面部[1,2],其病因复杂,精神因素等参与发病[3]。为了更好的评估敏感性皮肤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治疗提供依据,笔者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8例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进行调查,并与正常人群及全国常模进行对照,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分组及入选标准 面部敏感性皮肤组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十堰市太和医院郧阳分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入选标准[4]:①自觉皮肤灼热,伴或不伴有刺痛、瘙痒、干皱及紧绷感;②皮肤在红斑的基础上有毛细血管扩张,伴或不伴丘疹、脱屑;③上述症状在温度变化、精神紧张、日光照射等外界刺激下加重;④除外妊娠、精神心理疾病以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和对此研究非自愿者。对照组为本院健康职工。

1.1.2 一般资料 面部敏感性皮肤组78例,其中男3例,女75例,年龄21~55岁,平均(36.65±7.96)岁;对照组共62例,其中男2例,女60例,年龄23~58岁,平均(37.86±8.31)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调查工具

1.2.1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采用龚氏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和手册(成人)。由四个量表组成,即精神质(P)、内外倾性(E)、神经质(N)和掩饰性(L)四个因子。P分高或低提示个体有或无病理性人格;E分高或低提示个体个性特征较外向或较内向;N分高或低提示情绪不稳定或较稳定;L分高或低提示有或无掩饰倾向[5]。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6]SCL-90量表,包括90个项目,分为9个因子, 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一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法,严重度从1(没有症状)到5(极严重)分为5级进行评定。以该量表各因子分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

1.3 实验方法 问卷和量表由专人负责发放, 先交待清楚测试方法,要求被调查者根据最近1周的实际情况按问卷和量表上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选项,认真答题, 单独完成,不与他人讨论或受他人影响,完成后统一收集问卷和量表, 由工作人员检查有无不符合要求之处,如有,则及时请被调查者补充和修正。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EPQ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组进行SCL-90测查,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资料均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面部敏感性皮肤组与对照组EPQ各量表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面部敏感性皮肤组P分和N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E分和L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面部敏感性皮肤组个性具有情绪不稳定倾向及神经质特征,见表1。

表1 两组EPQ测试结果比较 分

2.2 面部敏感性皮肤组SCL-90量表各因子评分与中国常模[6]比较 与中国常模相比(表2),面部敏感性皮肤组SCL-90量表各因子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方面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躯体化分值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SCL-90测试结果与中国常模比较 分

3 讨论

敏感性皮肤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多种内源性(性别、年龄、 肤质及特应性体质)及外源性因素(紫外线照射、冷、 热、风、空气污染、护肤品、食物及饮酒)均可能诱发或加重敏感性皮肤的不适症状[7]。 国内外多个研究指出,精神心理因素在敏感性皮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8-12],约40%男性和66%女性敏感性皮肤的发生与精神刺激有关[11]。Saint-Martory等的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肤患者其生活质量主要是因为精神因素而产生不良影响,但似乎并不会引起抑郁[10]。Misery等的研究则显示,压力和情绪可诱发或加重敏感性皮肤患者的神经感觉伤害症状及红斑反应,并且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特别是出现面部潮红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其研究表明,心理压力越大,皮肤越敏感[12]。

精神心理因素在敏感性皮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具体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以往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都表明,心理应激可影响皮肤的通透性屏障[13],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心理压力甚至可以损害皮肤的抗菌屏障[14]。Jiang等[9]通过对敏感性皮肤患者面部脂质的差异性分析证实,心理压力会同时对皮肤的通透性和抗微生物屏障造成损害,从而导致皮肤敏感。

回顾文献,目前国内外关于敏感性皮肤患者个性特征、心理状况等方面的调查研究非常少见。Zafiriou等[15]曾采用心理测评工具SCL-90以及DSSI/sAD评估了37例敏感性皮肤患者,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现出重要的精神症状,特别是焦虑(尤其恐怖性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以及躯体化,同时作者指出,这些精神症状并非敏感性皮肤独有的心理模式,它们同样存在于其他皮肤病中。本文SCL-90量表调查结果显示,敏感性皮肤患者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以及精神病性方面分值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说明敏感性皮肤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总体上比正常健康人群差,并存在多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EPQ测试结果则显示,敏感性皮肤患者的P分及N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敏感性皮肤患者个性特征多倾向于病理性-情绪不稳定型,这种个性的人脾气急躁,易怒而又抑郁,情绪起伏波动大,经常迫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情绪不稳定的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也不稳定,对外来刺激反应强烈,更易于焦虑和抑郁[16]。

此调查对于从心理健康水平的角度去预防敏感性皮肤的发生、发展以及完善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医生在诊治敏感性皮肤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药物的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另一方面应注意个性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正确引导和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适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解除其心理压力,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反复。

猜你喜欢

敏感性量表问卷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问卷网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
问卷大调查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