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路,让大山的资源醒过来

2019-06-10何杨波,刘瑜澍,纳梦月

今日民族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河怒江客栈

以“怒江”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搜索,有一个扎心的问题排名很高——“云南怒江那么美,为什么很少游客去?”

答案非常简单——行路难。时至今日,这里没有机场、没有铁路、没有水运、没有高速公路,别说普通旅游团,如果没有越野车,自驾游都难以成行。美却闭塞,是怒江州在大众心中的刻板印象。

2017年8月,怒江州以“长痛不如短痛”的决心和魄力,启动“休克疗法”,对丙六公路(国道G219丙中洛至六库段)进行改扩建,修建全新的怒江美丽公路。预计2019年年底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怒江内连外通的快速运输能力,助推怒江融入云南省主要城市群、滇川藏国家精品旅游带、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为开发怒江大峡谷、“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良好的交通支撑。

在规划中,这条美丽公路仿佛一条项链,将像串起颗颗宝石一般,串联起怒江第一湾、石月亮、知子罗等天境美景以及沿线众多绚丽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何在这条“项链”上出彩?怒江儿女有初心,也有创新。

01 老姆登村:郁伍林和他的朋友们

2019年1月,我们一早从泸水出发,一路颠簸到福贡匹河乡老姆登村时,已是暮色四合。这个时间,恰好是颇负盛名的150怒苏哩客栈在一天当中最美的光景之一:抬眼,是赫赫有名的皇冠山,重峦叠嶂的大山背后,是燃烧般的万丈霞光,以及被染成金红色,絮状或丝状的云层;远眺,是简朴地立在一方水塘边的老姆登教堂,白墙红柱的教堂和霞光一起映在镜面似的水面上。这是一种不动声色又惊心动魄的美,静谧而有穿透力,它温柔又强横地冲走了我们一身的疲惫,让所有人都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开始拍照。

当天的客人不多,连上我们只有五六个人。“现在在修美丽公路,路难走,客人只有往年的两三成。以前这个时间段,房间早就订完了。”客栈主人郁伍林说。在老姆登村甚至匹河乡,他都算小有名气。以他的名字谐音开设的150客栈,更是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慕名而来的游客不知凡几。

02 朋友相会好风光

说起客栈的创立和发展,郁伍林觉得离不开自己那些天南地北的朋友。

老姆登村位置上佳,景色绝好,2017年,获评2017中国最美村镇50强。村子位于碧罗雪山半山腰,山顶有高山湖泊龙潭,到“记忆之城”知子罗仅4公里,到著名景点石月亮100多公里,靠近兰坪茶马古道,峡谷风光奇险动人。于是,这里成为背包客们的必经之地。

最早,背包客来老姆登借宿,怒族人家多会热情接待,把火塘旁的好位置让给游客休息,并且不收钱,但游客们往往会悄悄把钱放在枕头下面再离开。因为能说普通话,郁伍林成了村里和游客沟通对接的主力,也和很多游客结下了友谊。“客栈就是这些朋友建议我搞的。”郁伍林说,1999年,在南来北往的游客的建议下,他和妻子一边继续种地,一边开始尝试做农家乐,增加收入之余,也为外来的客人提供方便。

此后,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郁伍林的客栈也根据来客的需求不断地升级换代。从一个个简单的床位,到带有卫生间的单间,再到2017年刚刚建好的被戏称为“250”的新客栈,郁伍林的农家乐俨然走上了一条连锁之路。

150客栈还有一个专门的微信公众号“云南怒江怒苏哩150客栈”,推送的信息从怒江风光、老姆登风土人情到当地特产不一而足。每篇推送文章中都附有郁伍林的电话号码。“一开始,是个北京来的大姐到我们这里玩,说我们这里景好人好,就缺宣传,主动提出来帮我们做微信,后来又有一个杭州开客栈的朋友免费帮忙。2014年这个公众号搞起来后,客人真的越来越多。民俗、饮食和图片多的文章,点击量最大。”此外,在朋友的帮忙下,他还搞起了自己的微店,销售村里的茶叶、蜂蜜等。

聊天时,郁伍林的电话不时响起,大多是外地朋友向他打听路况等信息,他总建议“明年再来”。接听电话时,他会很自然地根据对话人,换用怒族话、云南方言和普通话。

“现在客人要求高,要卫生、要景观,新客栈我贷了200多万元的款,又和亲戚朋友借钱才建起来的。朋友跟我开玩笑,说以后还要有‘350’‘450’客栈,继续升级。”郁伍林笑呵呵地说,“我也没想到自己胆子会那么大,敢贷200多万!边做边还吧。”他的淡定不是没有来由的,随着美丽公路今年底完工,他预计“明年游客就要井喷”,在修建美丽公路这个空当,自己正好“练内功、打基础”。

·升级版的150客栈已经开始营业 ·

·客栈内景·

·采访郁伍林(右一)·

·150客栈中经常有怒族歌舞表演 罗金合 摄·

03 “是生意更是生活”

在客栈建设中嵌入民族特色,是郁伍林20年来经营农家乐的心得。他认为,老姆登之所以成为一个旅游热点,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外,也离不开这里淳厚的民族文化。

“游客住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但是在吃、玩、看,尤其是民俗民风上来说,他们更喜欢原汁原味有本土特色的传统内容。”因此,郁伍林只提供土鸡、腊肉等传统食材。此外,他还会根据游客的需求,请来村里的老艺人、村民唱歌跳舞,展示民族文化或者同游客拍照合影。所有参与者,都有了一笔新收入。

“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向往的地方”,素有“怒江之顶、怒苏风情”的美誉。怒族歌舞众多,其中,“哦得得”是怒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相互表达感情时不可缺少的曲调,是一种保留完整的民间歌曲,于2006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郁伍林就是怒族民歌“哦得得”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他很向往澜沧老达保的经营模式——村里成立民族歌舞演艺公司,演员全是村民,“传统民族歌舞表演+周边旅游产品”。

“这样子家家来参与,人人有收入,而不是只有我们这些开客栈的才能赚到旅游钱。”郁伍林说,他也在默默地做些准备。从2017年开始,他自费在假期组织村里孩子学习民族舞蹈、弹唱,以及怒族礼仪文化和非遗文化。“怒族历史上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现在,怒族的传统文化和语言都在逐渐地消失,特别是现在的孩子,接受的都是新鲜事物,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道得太少了,希望通过培训,让怒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也许是长期的经营实践,加上与各地游客及朋友有充分的交流,郁伍林对于民族文化的思考也更为深入。在他心里,民族文化不仅仅是歌舞表演等显性的内容,更应该是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的传承。“我觉得一定要保持好我们本民族的经营方式和理念,就是原来那种好客与淳朴,不能学一些地方那样来一个客人宰一个,那是不行的。”他说,“我们世代住在这里,不仅我们这一代住这里,以后我们的娃娃、娃娃的娃娃也会住在这里。所以一定要眼光长远、诚信经营。”

郁伍林是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也是民族文化带头人,他身上的荣誉不少。但说起自家的奖状来,他总说最值钱、最看重的就是“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的牌子。“对我们人口较少民族,政府样样都有扶持。以前的农作物种植,现在的茶叶种植加工、旅游业、民居改造。当时评上这个模范家庭,得了2万元做客栈升级改造的资金;新客栈的贷款,也是政府帮忙担保贷到的。”郁伍林畅想着村子的未来:停车场已经建好,游客服务中心在建,他希望村里整体规划进行村容村貌提升,让民居外观恢复传统风貌,打造更美的老姆登。

04 三河村:“鸟人”张朝江

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张朝江有很多别称,村民一般喊他“张哥”,还有的叫他“鸟叔”,而他则喜欢介绍自己为“鸟人”。

“这是我喜欢的名字。我要在三河带着大家建鸟塘、做鸟家乐、发鸟财;要引来游客观鸟、住鸟巢、吃鸟饭。叫‘鸟人’最合适。”张朝江说。55岁的他身材精悍、精力充沛,爬起山路来能远远把我们这些昆明来客甩在身后。

他是怒江州科技局派驻三河村的驻村工作队员、业余摄影爱好者,也是三河村观鸟产业的最初创想者和现实推动者。

05 生态资源能赚钱

古炭河、滴水河、湾转河三条秀美的小河,在三河村境内汇聚合一,三河的名字就由此而来。全村现有农户400户,1336人,以傈僳族、汉族为主,是一个多民族杂居村。原有建档立卡户89户,336人,截至2019年1月,已退出贫困户83户315人,尚余6户2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1%。2017年,三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7564元。

三河村脱贫致富做得好,靠的是“活”“新”二字。依托生态、区位、民族文化三大优势,三河村念好“山”字经,做活“林”字文,走出了一条特色生态产业致富的路子。这条路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棵树两棵草一只鸟”,即:核桃树、花椒树、刺龙苞树;草果、重楼;以及以高端观鸟游,带动三河村全部产业发展的“怒江·百鸟谷”计划。

泸水市委宣传部开办的微信公众号“美丽泸水”曾推送过一篇《快来听!泸水三河村的百鸟交响曲正在演奏中……》的文章。最高赞的回复是:“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共赢的新思路,愿泸水的山更绿,民更富!”

1 密林里的三河村 罗金合 摄

2 张朝江投食归来

·藏黄雀 张朝江 摄·

·全国18省市的摄友 张朝江 摄·

这里说的,就是三河村的“高端观鸟游”。

2016年,爱好摄影的张朝江到保山市百花岭拍摄鸟类时,当地通过打造观鸟产业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启发了他。偌大一个生态资源宝库高黎贡山,保山市境内才100多公里,在怒江州境内的就有400多公里,别人能富,自己难道不能富?张朝江经过反复调查,发现怒江州境内许多地方自然资源丰富,适合建立“鸟塘”。所谓鸟塘,就是在鸟类栖息地边缘创造一个人为投食、喂水的环境,鸟类研究者、摄影爱好者则在伪装棚里进行观察、拍摄。

经过怒江州科技局近一年的详细调研,2018年底,三河村得到了试点机会,张朝江也来到这里,开始了他的“鸟人”生活。

“整个高黎贡山有525种鸟,其中怒江段有316种,仅在三河就发现了112种。这里有候鸟,也有留鸟。像比较特别的剑嘴鹛、太阳鸟、白鹇这里都有。”说起鸟儿,张朝江滔滔不绝。现在三河村已建成鸟塘15个,按统一标准搭建,造价约3万元/个,州科技局全程指导,建好后交由建档立卡户负责运营。

“观鸟拍鸟,行内一般叫‘打鸟’,不仅考验器材,更考验耐心。”张朝江说,一般“打鸟”人会在棚里待上一天,等鸟、等光、等构图。而村民则能通过服务,赚取机位费、背包费和餐饮费等。此外,村里还设立了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增加建档立卡户的收入来源。

据统计,仅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运营3个月以来,三河村鸟塘已接待国内外拍鸟游客500余人次,总计收入3万余元。2019年,三河村计划发展鸟塘至50个。

06 精准宣传怒江百鸟谷

观鸟这个新兴产业一开始在三河推广的时候,村民并不是没有疑虑的。幸运的是,前行的路上,张朝江遇到了自己事业上的好搭档——怒江三河源林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袁开友。为消除村民思想上的障碍,袁开友出钱,组织了12个村民到具有成熟经验的保山百花岭取经学习,吃鸟饭、住鸟窝、看鸟塘、走鸟路、观鸟群……“看回来就知道什么叫做‘把资源变钱’啦。”张朝江他们还通过开会做动员、搞培训等,一点点转变村民观念,例如提升环境卫生、增强服务意识、迎合市场需求等。这是三河村观鸟产业难点、关键点,但也是最深远的益处。

村民胡贵玉的鸟塘是离村子最近的,伪装棚外还配备了一个环保厕所。一早就有两位来自中国鸟网的摄友守在棚里,架起炮管一样的相机镜头,静待鸟儿光临。等了20来分钟,多彩轻灵的鸟儿们纷纷飞来,开始在这个环境惬意、有美食有清水的“沙龙”里玩耍起来。又过了10来分钟,一束阳光斜斜射下,为鸟塘分割出明暗的光影,鸟儿们也更加放松,吃食的吃食,还有的更洗起了澡,羽毛掠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晕。而棚里则人人屏息敛声,只有快门啪啪按动的声音。

今年,胡贵玉对自己的鸟塘有个打造计划。他考虑在鸟塘周边种植观赏类花树,观鸟的环境好了,游客来了还能赏花摘果,自家的产业会更丰富。“这是个长远的事,要有耐心培养。”他觉得,要做好一个“塘主”,关键是自己要学习,“一喂二看三要懂”是基本功。“不然你光有鸟来,别人问你这是啥鸟,你说不出来不行。还要会分辨鸟的品种、稀不稀有,才能养出一个好塘子。”他笑嘻嘻地说,这是“张哥”教他们的。

张朝江是汉族,当年父母从昭通来到怒江支边后留在了这里,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怒江人。做事风风火火的他,最看不得村民在发展产业上的“拖延症”,看到鸟塘养得不好,他会耳提面命严肃跟进,因为在他心里,除了一个个散落的鸟塘,三河村的鸟产业是一个大构想。

“旅游是怒江州的重点产业,从我们基层来说,要融入、要顺势,就要让乡村留得住人。”张朝江介绍,未来三河村要围绕观鸟游做好配套的旅游服务,比如开办提供食宿的鸟家乐,销售本地土特产的商店,甚至可以开展观鸟摄影大赛等等。如今,三河村已经在酝酿规划,将通过樱花、刺桐花等规划种植,营造美丽乡村的四季花海,既兼顾景观打造又增加对鸟类的环境吸引。

同时,张朝江还精准地瞄准目标客户开展了怒江百鸟谷的宣传。他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国鸟网等渠道和平台,推出三河村稀有鸟类的美图进行宣传,效果甚佳。“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在中国鸟网接团,还能组织村民到机场接团。你看,一个鸟带动了多少人?”他得意地说。

如今,“天境怒江”的旅游产业发展即将迎来蝶变新生。这片三江并流之地正在努力“练内功”“憋大招”,而以郁伍林和张朝江等为代表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致富带头人们,则在抓紧时机求变求新,用从质朴民风中脱胎而出的现代经营智慧,以及积极对标行业一线水平的理念与实践,唤醒着青山绿水间沉睡的旅游资源,去开辟一番新天地。

记者手记:

驰骋在怒江的高山深峡间,我们不禁为怒江自然条件的艰险感叹不已,在与当地干部群众的交谈中,我们又为当地干部群众改天换地的斗志和精神所折服。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审视怒江的发展变化,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国家的特殊关心下,一个贫困的民族地区逐步走上繁荣发展大道的典型代表,是各族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真实写照,是各族人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彩缩影。

从全国全省看,怒江经济社会发展虽仍相对滞后,但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中,怒江步伐坚毅,不曾骄躁,依旧奋勇。

(本专题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特此鸣谢。)

猜你喜欢

三河怒江客栈
一间客栈
怒江卡雀哇节
“三河一山”绿道成为新的“打卡地”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美丽公路 串起怒江人民幸福的生活
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
客栈惊魂(中)
客栈惊魂(上)
我最爱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