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鲜素材“夸夸群”等多维解读

2019-06-09李爽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9年5期
关键词:土味科普科学

李爽

不妨把“夸夸群”视作年轻人享受过程的一种方式

李勤余

仿佛在一夜之间,我们已经被“夸夸群”团团包围了。前有复旦“夸夸群”走红网络,后有女网友被男友买来的“夸夸群”夸上了天,这个新名词和新概念不能不让我们感叹互联网生态变化之快。

所谓“夸夸群”,顾名思义,不干别的,就是夸,狠命地夸,不夸到你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决不罢休。“内心有底气,会有更好的等着你!夸!”“看似慌中带急,实则稳中带皮。夸!”“敢用自己照片做头像的都好看!夸!”……夸得太猛,还真让人有些顶不住。

“夸夸群”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有评论认为,这是年轻人疏解个人情绪,包括压力或其他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有专家指出,年轻人求夸,表明他们在生活中缺少激励和支持。这些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夸夸群”真能起到放松情绪的作用吗?

我想,只要头脑还没发热,大多数人并不会把“夸夸群”里的夸赞太当回事。说“夸夸群”是无厘头搞笑也好,是夸张也罢,其实质还是可以用一个“假”字形容。从表面上看,“夸夸群”里满满都是正能量,但包裹在其中的内核却是虚无。这不由让人联想到曾经风靡互联网世界的丧文化。和“夸夸群”里极尽夸张的表达方式一样,丧文化也有自己的符号和密码:表达个体悲观的戏谑语言、文字或图画。对于刻意传播群体负面情绪的“丧”,的确需要警惕。但不难发现,不管是以“夸”人为己任,还是整日把“丧”挂在嘴边,绝大多数年轻人并非如自己所说的那样,真的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而更像是一种习惯性的流行表达。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夸夸群”不过是信息时代消费主义的象征。消费主义,就是把个人的自我满足和快乐放到第一位。在这一文化环境中,消费已不再被看作一种手段,而成为目的本身。为消费而消费,就成了消费主义者所追求的目标。所谓年轻人缺少激励以致求夸,或者缺少动力以致颓废,很多时候不过是外界的想象。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享受过程,仅此而已。

“夸夸群”的走红也带来了附加物“怼怼群”,想来它的生命力只会比前者更短暂。为何?因为从后者中能够获得的快感远比前者来得少。至于有人开始利用“夸夸群”谋利,实在也是不足为奇。此举不正为消费主义增添了更生动的注脚吗?只是,这并不是一笔好生意。理由很简单,“夸夸群”注定只是网络世界中的一颗流星。

既然如此,对于“夸夸群”既不必批评,也不必推崇,不妨冷静旁观,抑或尽情参与。就算“夸夸群”很快消失了,也大可不必怅然若失,在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一波又一波新兴事物会向我们袭来。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具备什么“意义”,也不在乎这些虚无的概念。它们,就是“碎片化”本身。

(选自“光明网”2019年3月14日)

1.夸,不能夸大其词,无中生有,否则看似充满正能量,实则是精神的麻醉,只能让人在虚幻的迷梦中越陷越深。理性的夸,真诚的夸,才能让人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2.与“夸夸群”相对的是“怼怼群”,现在很多人不知怎么了,怼天怼地怼空气,一言不合就开怼。这种怼是不负责任的发泄,有害无益。如果怼得真诚,直入腠理,那这种怼便是良药,让人发现自身不足,从而成就新的自己。

扎根生活的“土味文化”更具生命力

赵明昊

进入新年,一段时长3分钟的“乡村版迪迦奥特曼”短视频在中日两国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这条短视频由5名“90后”青年费时半个月拍摄,不仅收获了网友大量转发支持,甚至还得到原版设计者丸山浩的点赞。满屏“渣道具”和“五毛特效”,乍看起来相当刺目,却难掩创作团队诚意满满的付出,“百万演技”“童年泪目”“国产良心大作”“镜头运用超二流导演”……这些网友留言看似诙谐戏谑,却是欣赏远大于猎奇。

近年来,此类“土味文化”异军突起,已经成为网络上一股重要的文化风潮。有舆论认为,这些来自乡间的、具有浓厚乡土味道和典型乡土元素的文化产品,是一场成功的跨圈层文化传播。“土味文化”的生产者在这场盛宴中实现了个体的自我表达和群体的身份认同,而都市受众则通过这种对“他者文化”的追捧满足了娱乐目的和獵奇心理,两者在交流中实现了精神上的“握手言和”。

客观地讲,与一切文化现象兴衰规律相同,凡是趣味低下、搞怪猎奇、内容肤浅的感官刺激之作都必然会昙花一现。“乡村版迪迦奥特曼”的跨国大热,以及去年华农兄弟“竹鼠系列”视频的全民火爆,都与过往的“土味文化”有着巨大区别。这些创作者更加“接地气”,更加擅长用优质的创作表达真实的生活,这也代表着“土味文化”开始走向成熟,以乡土元素为给养,与诞生于城市的互联网文化创作者站在了同一高度。

我们乐见这种乡村文化的繁盛。曾经有知名导演感叹道:“80年代全民在谈文化,哪像今天全民在谈票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文化产业商业化气息浓厚的当下,许多创作团队以票房、流量为导向,通过取悦大众获利。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技术更广泛地覆盖从城市到乡村的各个角落之后,我们正在进入全民文化时代,人人都可以参与文化创作、都可以表达自我、展示其对世界的感知。

事实上,文化产品的创作从来不在于“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而是要做到特定时代的“社群生活的表达”。回顾以往,20世纪西方出现的众多艺术流派,与曾经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常常大相径庭。但事实上,这些创作源于传统艺术面对新世界的不适应,需要艺术家们探索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方法。

扎根时代,扎根生活,这是文化产品创作的不二法门。而今,创作者、作品、受众高度融合,全民文化时代正在徐徐拉开大幕,更多更优秀的“土味文化”无疑将是其中重要的角色。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1月17日)

1.“土味文化”最初兴起之时,多以贫乏、空虚、无聊等负面印象出现,城市人群对它的追捧也更多带着戏谑、猎奇。但若宽容一些,不难发现除去“山寨味浓厚”的摇摆舞蹈、喊麦DJ等自娱自乐,“土味文化”中也不乏真挚深刻的情感表达,不缺少乡镇青年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和向往。当趣味低下、内容肤浅的感官刺激逐渐被淘汰,“土味文化”也开始走向成熟,并得到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2.具有乡土气息的土味文化朴素、真诚、自然 ,但相对来说却一直沉默,甚至被排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网络自媒体平台使土味文化有了表现的机会,赢得了人们的青睐。文化本无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分,文化的多元与交融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愿更多的人扎根生活,把握核心价值, 创作出更多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的“土味作品”,让“土味文化”拥有更加旺盛、更加长久的生命力。

科学家不能缺位科普

崔 爽

“看!这是《化学总动员》动画片,这是《我们需要化学》短视频,还有《化学萌萌说》漫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激动地掏出手机,急于展示自己的朋友圈,“元旦到现在一共发了25条,19条是化学科普,中央电视台曾有个人做广告,说‘我恨化学,我就做了18集《我们需要化学》批驳他,看我们离了化学能生活吗?”

院士专家上科普一线,他显然是急先锋。

如此高涨的热情来自长久的担忧:“为什么好多人被忽悠买保健品,钱都被骗走了,我想可能和我们的正面科普工作没到位有关系。还有我们的孩子们,要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用通俗的语言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丁奎岭说。

和他有同样忧虑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蔡荣根,在他看来,大家之所以会被权健忽悠、上量子针灸的当,都是科学精神的缺失造成的。“我们国家整体的公民科学素养并不高,和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加上自媒体时代谣言跑得快。”

蔡荣根参与了不少科普活动,“这也是科学家的责任,要把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和最新的科学进展及时告诉大众。”他强调要重视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很多人一辈子的科学知识是在高中时期积累的,要利用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建立理解科学、理解科学家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培养终身受益的科学素养。”

“我的提案就是谈科学教育。”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同样是科普工作的“长期义务宣传员”。“讲科学的问题、人才的问题自然而然要讲到教育的问题,科学教育不仅针对学科学的人,其他行当的人也需要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周忠和把科学教育分为在校学生的科学教育和成人的科学教育,“2017年开始,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科学课,这是一件好事,但现在还存在教材不够、教师严重不足等问题。尤其是科学教材的编写,很需要一线科学家的参与,保证科学性。”

“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帮助大众树立基本的、理性的判断能力尤其重要。科学发展不只是科学家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土壤。”蔡荣根说。

(《科技日报》2019年3月5日)

1.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科技創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科学素质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持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6.2%,近年来虽然我总体水平略有上升,但发展依然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依然较大,这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之一。

2.科学普及是建造创新“通天塔”的塔基,塔基越宽广越牢固,创新的“通天塔”也就更高更壮美。祖国的明天寄托在青少年身上,其科学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大力加强科学教育,让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长大后投身科学,实现科技创新的接力和传承,是科学普及的重中之重。这既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耕耘,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类媒体的共同努力,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尊重科学的社会风尚。

3.科普缺位,科学便会被不法分子利用。比如传得神乎其神的量子鞋垫、量子针灸,凡和高科技扯上关系便大火,这和科普缺位,一些人科学素养低有着必然关系。虚假与谣言止于科学,科学也“制造”虚假与谣言,科普到位,人们才能不迷信科学,科学才不会被别有用心者甚至不法分子利用。

猜你喜欢

土味科普科学
土味情话
现代生活的“桃花源”
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
科普侠:古代历险(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现代生活的“桃花源”
“土味”不土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