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记叙文,如何发掘故事素材
2019-06-09王环乐
王环乐
江苏作文阅卷组历来看好记叙文,而且每年都是佳作选出。许多考生不选择记叙文的主要原因是思路没打开,找不到合适的故事。其实合适的故事不一定非得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我们平时接触的影视剧小说是考场创作的最大源泉。合理的便是存在的,虚构的故事只要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就一样可以拿高分。下面以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为例谈谈记叙文的构思。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江苏卷文题材料共三行文字。命题者先是泛化表达语言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继而用4个词语“音乐、雕塑、程序、基因”形象阐述语言的内涵,这4个词语也给考生提供了选材的方向。最后一句“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是命题者提供的立意方向,也可以说它表达了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面对江苏文题,考生应当在命题者的立意方向上思考选材,也就是说应当围绕“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叙写故事,表达立意。
1.语言丰富生活
这个角度可叙写的故事最多,因为“丰富生活”这四个字实在太宽泛了。“音乐语言”能丰富生活,考生可以叙写自己学习音乐或者欣赏音乐过程中的趣事,感悟。但要突出音乐语言的丰富作用,应当体现生活由单调到丰富的过程。比如在没学习音乐之前,你常被某一問题困扰,生活显得单调。然后被一次音乐会或者是街头艺人的演奏打动,你对生活突然之间就有了深刻的领悟。这样一篇一波三折的记叙文就诞生了。
“雕塑语言”能引人遐想。中国的每个城市都不缺少雕塑,大家基本都有旅游的经历,都可能看过某一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塑。比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的工农兵雕像,扬州朱自清的雕像,苏州白居易的雕像,无锡的灵山大佛,徐州的王杰、小萝卜头纪念馆……这些雕像身上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物语言,都能给观者以深刻的教育。考生完全可以叙写自己瞻仰英雄人物雕像或参观某一雕塑的故事。这样的记叙文有情节,有感悟,有“语言”,很容易出彩。
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还有肢体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时不必开口说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也能心领神会。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时无声胜有声”。曾经打动亿万中国人的“千手观音”现在的学生有点陌生,但同学的一个拥抱,老师的一个眼神,警察叔叔的一个手势里面可能都有言说不尽的爱意,由此都可以衍生出一篇上好的记叙文。
2.语言演绎生命
语言如何演绎生命?笔者以为可以写两类记叙文。一类是以“语言”为载体的爱的组合。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所以叙写父母的爱情故事自然就诠释了“语言演绎生命”这个立意。可以写父母恋爱的经过,写他们在日常婚姻生活中如何相敬如宾,如何恩威并施地对“我”进行教育。生命是一个过程,从瓜熟蒂落到成人成材,父母都是我们的引路人,这里应该有很多故事可写。
还有一类记叙文可以印证“语言演绎生命”。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形式的“语言”联动起来拯救生命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经常见诸报端,比如人们在地震等自然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医生千里接力送药;客机为突发疾病的乘客而改变航线……可对这些故事进行艺术加工,使之变成自己生活中的故事。
3.语言传承文明
说到“语言传承文明”这个立意,估计考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唐诗宋词代代相传,诵读至今,全是语言的功劳。这样写必然撞车。不妨试写传承文明的另一种“语言”——家训家风。家训家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可以叙写家庭生活中的几起重大事件,在矛盾冲突中表现家训家风在祖辈父辈身上的影响力。比如邻里相处产生冲突时要谦让的家训就是文明的体现;家庭要买房,对环境的选择可能产生冲突;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是家训家风的集中体现,由此也可能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正是写好记叙文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