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背景下医学院校医疗体育课教学分析
2019-06-08徐冬艳张颖戴兵李冰李珺
徐冬艳 张颖 戴兵 李冰 李珺
摘要:在医学院校开展医疗体育课教学过程,要重视“体医结合”,要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水平,通过有效的课程设置,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加强学生专业学习水平,不断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医学院校 医疗体育课 体医结合
提高医学院校医疗体育课教学水平是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进一步研究,应该重视 “体医结合”实践的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医学院校“医体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随后对其具体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旨在提高教学水平,为医学院校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医学院校“医体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高等医学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关医学院校是为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而进行人才培养的,因此,院校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医疗疾病的能力,还应当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他人预防一定的疾病,并针对相应的人群进行健康监督,医疗体育相结合的方式会随着医学水平的增强而不断发展,作为未来的主要医护力量,医学学生应当认识到医疗与体育之间的互通关系,正确理解未来发展过程中医疗体育的正确性,相关院校也应当帮助学生在在校期间提升自身认知,帮助学生更好的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进而更好地踏上社会。
(二)“医体结合”是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之路
医学和体育虽然所属学科分类不同,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之处,即其科学基础和实践对象是相通的。其中科学基础是指,二者的研究均属于人体科学,都将人体的生命运动作为自身的研究对象,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相似性,实践基础则是,相关“医体结合”类型的课程的开展,例如: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康复、医学营养、健康评估、运动处方等,证明目前的医学治疗已经将疾病治疗与预防采取了相同的重视程度,体育治疗也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关医学院校为了更好地提供相应的人才,应当正视二者之间的联系,在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时,应当融入一定的医学知识,让学能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医学知识,拓宽自身的专业架构,增强自身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掌握运动与医疗之间的关系,结合医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情况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入社会。
二、“体医结合”背景下医学院校医疗体育课教学实践
(一)创新体育教育观念
开展“体医结合”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相关医学院校自身教学想法和教学观念的转换,进而更好地进行相关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体育教学的方式帮助相关院校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进行相应的体育教学首先要求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之后再根据相应的发展需求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技能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在医学院校中贯彻体育教学理念,帮助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成为教学的重点,“医体结合” 体育教学改革应当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设定相关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学医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人,体育运动则可以有效的强身健体,二者的联系和作用即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通过将二者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病人获得健康。目前,应当采取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更好的接受“体医结合”,例如体育保健、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养生、体育健康教育等多维观念。
(二)提高部门协同效率
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首先应当遵循实际,从实际出发,实行“医体结合”教学改革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针对“医体结合”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相应的讲解和汇报,其次,针对教学大纲进行一定的修正,针对“医体结合”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设置相应的体育课程,选择适当的教师进行教学,除此之外,还应当给予这部分改革适当的经费,帮助改革更好的开展和研究,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促进不同部門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有效地保证“医体结合”这一课程改革能够获得成功。增强各个院校辅导员自身对“医体结合”的认知和意识,让其能够帮助学校更好的开展“医体结合”的改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完成这项任务,可以帮助“医体结合”改革更好更快的展开。
(三)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加强医体知识互融
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广大学生在“医体结合” 体育教学改革中充分体会到知识性、新颖性、趣味性、实效性。“走出去”即让本科生以小班为单位,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附属医院的相关科室,参观的过程中医生们会回答学生们的各种提问,使学生们了解体育对医学治疗、医学康复的帮助,
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切实学习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更好踏入社会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考虑到“体医结合”的背景特殊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获得有效的成果,由于学生往往已经有一定的操作经验与实践技巧,学校可考虑落实健身运动替代处方模式的传统的教学。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当地的医院部门取得联络,聘请有经验、有技能的教师展开对学生的一对一问答辅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教师提问,从而更好增强其理论知识实践的流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结语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关键,医学院校“医体结合”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促使学生能够提高综合能力,为了进一步教学实践,相关研究人员应该深入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工作认识,从而加强专业水平,不断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田野.体医结合下的健康体育教学模式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12):78-79.
[2]靳晓娇,褚立辉.体医结合在医学院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11.
[3]张文亮,杨金田,张英建,等.“体医融合”背景下体育健康综合体的建设[J].体育学刊,2018,(06):60-67.
(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869;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