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
2019-06-08郭建军
郭建军
摘要:在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公路养护的管理重视程度日趋增加,对道路的养护要求越来越严格。对道路进行养护作业的时候一般都是在道路不封闭以及不完全封闭的交通运行情况下运作的,由于公路上的交通行驶速度和周围复杂的工作环境使公路的养护作业存在一个不可避免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在工作人员进行公路养护作业的时候出现安全问题。本文对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作用进行阐述以及我国公路养护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简述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影响因素最后对保障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有效措施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公路养护 作业安全 改进措施
对于公路的养护作业国家一直都作为交通安全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交通方式多样化,汽车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同时汽车的行驶里程数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道路就造成一定的破坏,对于道路及时实施养护作业的问题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在道路养护在安全问题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养护安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提高公路实施养护安全迫在眉睫。
一、公路养护安全的作用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经济建设的需求不断提高。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导致对公路养护次数增加。在实际的养护作业中虽然作业面积相对较小,但是这项作业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增加了养护工作的危险性,越来越重视养护作业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实施养护作业所运用的技术设备的安全。正是由于养护作业的危险性证明了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做好道路养护工作才能保障车辆的安全运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促进经济发展甚至促进道路行驶通畅,只有做到公路养护的安全工作才能使养护工作顺利开展。
二、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影响因素
(一)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制度体系
要想实现公路养护安全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公路的养护标准,完善的养护标注是实施安全保护的保障,提高养护作业的运行效率,使施工现场工作员工的安全得到保障。对于公路养护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几份相应的规范条例,例如《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关于加强公路养护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通知》等相关规范条例。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作业中,虽然相应的条例规定内容很多,覆盖的范围广,但是对公路养护安全方面设计的规范条例还是不够全面,具体的实施措施的论述很是不足,针对性不够强,这就导致养护安全工作很难正常实施。
(二)养护经费不足和养护工作人员缺失
在实施“费改税”政策以后,大部分的收费站都被拆除,这就导致减少了公路养护的投入資金渠道。另外,在实施养护作业时,由于安全经费不到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养护所需设备的更换都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就会对公路实施养护作业的进程安全造成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所要进行养护作业的公路较多,养护的工作人员经常存在短缺的现象,最终导致工作人员都是先以临时的公路养护为主。并且现有的大部分公路养护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大部分文化程度有限这些都是造成公路养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养护经费的不足以及养护人员的缺失是造成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最大问题。
(三)缺少先进的养护作业设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路养护的重视,尽管投入一定的资金促进公路养护的发展。但是在养护设备方面还是不足,机械的配套率不高、设备还不够现金,现如今在大部分的养护单位中使用机械化养护作业的程度较低,甚至在个别单位中还出现使用手工实施公路的养护作业,这样不仅降低了公路养护的工作效率,还会导致养护作业的安全问题不能有效的得到保障,甚至还会发生安全事故。在对道路实施养护的过程中由于所要养护的路面面积小但是养护的点比较多、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足以及安全设备不完善、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不及时、作业环境比较差等现象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问题有未按规定在指定地点摆放警示牌,养护作业的施工人员不穿反光背心等问题。
(四)工作环境相对较差
由于养护作业施工的范围比较广,施工量大,在养护经费有限的前提下,实施道路养护作业时。不能实现多部门共同协助处理问题,养护现场的施工组织很容易因此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养护作业的环境还很差,很多公路养护作业的员工不能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及时的穿戴相对应的工作衣服,不在规定的地点摆放安全警示标志,甚至还出现违规停车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增加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措施
为了使公路养护作业安全有效的实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对公路实施养护作业的时候,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养护作业的安全性。措施具体如下:
(一)制订一套完善的养护标准
只有保障养护作业有规范的施工安全标准,并且依据实际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安全标准,并依据实际需要制定相对应的规范标准,从而更好的实现规范和约束的管理作用,为提高公路养护作业的安全提供保障。作为监管的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使每项管理制度都能得到有效落实,每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也要明确落实。制定奖励机制并按实落实,要求做到养护作业到位,对安全管理水平高的部门增加奖励机制,惩罚工作不到位的部门或个人,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养护作业的安全水平。
(二)加大安全的宣传力度及安全教育
对于公路养护的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求在入职以前进行系统又全面的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员工对养护作业流程及相关制度准则的熟悉程度,并对员工进行不定时的抽查。积极落实这项制度,完善更新养护安全教育方面的制度规则,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养护安全的技术知识讲座,或者还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活动或实践演练使养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在技术性操作方面工作人员不仅要按照规定接受不同项目的培训,还要及时的学习技术设备的新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操作能力,同时还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是养护人员不仅做到遵守国家规定的安全制度意外,还了解到不同公路所针对的养护技术,在根本上促进了道路的安全。
(三)完善养护作业安全的运营和保障机制
一方面,制定并切实落实公路养护施工奖罚制度,。对于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和有较高安全意识的人员予以表扬与奖励;而对于涉及违规操作、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员要进行培训教育,并给以相关的处罚。通过这样的奖罚分明制度,能进一步调动人员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实行养护施工安全责任制。做到将生产和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与人员。
(四)加强公路保养方面的监管措施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早就明确规定:承包企业或者单位在依法履行对公路的养护、维修等义务的同时,还要认真行使好收费经营权。当地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来督促企业或者负责单位执行要求,防止企业维护时间长造成的懈怠性。另外在公路建设建成后相关部门要给出具体的养护指导规范和养护的参考标准。主管部门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就要要求日常的维护都达标。同时对于严重违约的单位要进行法律的约束。
(五)加大公路养护的工程投入
为确保公路养护施工效率、安全的重要方法即需引进智能化设备,当然也是向现代化施工转变的途径。因此公路的养护单位需要增大资源投资,引进先进智能化设备,并且根据设备使用要求来对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让机械设备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投资的经济回报率。
(六)优化养护作业的外部与交通环境
对于公路养护施工的外部环境方面,可通过有效的现场管理来进行改善优化,消除不利于施工安全的因素,使施工始终在可控状态内,对于交通环境的优化改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养护施工的全体参与人员都应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具,第二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凡通过养护段的车辆都应减速慢行,安排专人组织交通,以免造成交通堵塞。采取以上的措施,可有效的减少交通环境方面带来的安全隐患。
四、结语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公路养护安全中存在的问题依旧很多,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公路养护安全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根据实际的问题依据实际情况,找到导致安全作业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只有这样才能依据实际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公路养護的安全作业能够有效的实施,这对于整个养护工程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只有做到不断的深入研究,才能针对具体问题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公路养护安全的发展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养护安全发展与世界接轨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徐关锦,差治娟.探折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2]任宝.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安全管理探析[J].价值工程,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