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19-06-08赵洁
赵洁
【摘 要】 本文从新媒体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对策,主张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创新教学观念及形式,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媒体视角;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要性;对策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特征
1、参与性
社会实践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由社会人所参与的,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具有重要的参与意义,它可以实现教育主体认知及改造自我的转变。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应当积极参与其中,并能够自觉的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高校思政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认知及意识行为,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2、社会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的主体是人,而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所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也会具有社会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社会性主要是指受教育者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在社会生活中开展的,受教育者需要积极的了解与体验生活,进而通过实践去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教育者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与他人形成社会关系,同时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逐渐的完善与改造社会。
3、教育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教学任务,让思政基本理论能够与实践有机结合,让高校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思政的理解程度,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教育性,那么它只能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并不能被认定为思政课实践教育活动。
4、组织性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它会根据教学目标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评价,是一种具有组织性的行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要求是比理论学习更高,需要学生将思政基本理论以实践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整个过程必须具有组织性,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掌控,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可以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理论学习是实践活动的先导,理论教学最终是需要实践来实现的。高校思政课的基本教学原则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因此高校思政课应当加强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理论社会现实生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
2、可以贯彻自主学习的教育原则
目前,高校教育正在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课堂转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形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高校思政课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思政教学的效果。一个学生,只有当他能够学会研究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在不断使得自己变好,那么他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还应当能够积极“内化”自我,从内心深处能够认识与接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校思政教师应当注意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3、可以贯彻教书育人的教育原则
高校思政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德行,让学生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整个过程必须要学生通过实践去完成,达到“知行合一”的状态。所以要充分发挥出高校思政课教书育人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德行,深化感受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政政治水平。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所面对的挑战
对于学生而言,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容易被接受,它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得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这种变化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会带来不小的挑战。
1、新媒体环境的特殊化
最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对于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关注很高,新媒体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新媒体中容易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内容及观念,如有些人会借助新媒体传播色情及暴力信息,或者具有一些反国家的言论等。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社会经验较少,面对庞大的信息判断能力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产生一定的阻碍。
2、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新媒体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过度沉迷的话会对学习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发生。新媒体具有虚拟性,但是网络毕竟不同于现实,新媒体是与现实具有一定的差距,这会加大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并不会通过新媒体而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这些都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
3、新媒体对学生思想上的影响
学生借助新媒体可以随意的发布信息,并且信息还会得到迅速的传播。这些特点会让学生交流的随意性增大,许多轻易许下的承诺无法兑现。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会对思想上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轻视对责任感的追求。
四、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改革对策
首先,需要充分發挥出新媒体的优势,新媒体视角下人们的交流会变得更加便捷,同时信息也呈多元化方向发展。因此若想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媒体视角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是非常多的。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现如今,高校思政教师已经很难成为信息的所有者,因此放下身段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是必然的。在新媒体视角下,应当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认真研究教材,整理归纳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内容,通过“少讲、精讲”的形式,将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例如:在每节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近期国际上的时事热点进行讨论与交流,让学生逐渐形成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意教学场地的转变,通过新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新媒体可以让每一位学生轻松的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实现“私人订制”,每一位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阐述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教师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2、创新教学观念及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所以通过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建立思政交流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最新的思政动态,进而通过新媒体进行学习;其次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将自己的思政课实践学习成果进行公布,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行思维上的碰撞;最后,新媒体可以让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受到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最新的实践教学信息,以便于下一步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3、形成完善的考核体系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应当积极进行改革,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可以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建立多元化主体评估机制,避免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制定与调整,完善评价内容。考核体系内容中应当仅仅跟随时代的步伐,契合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确保评价内容能够与教学实际相符合。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思政教师应当紧随时代的步伐,让思政实践教学能够更加稳定的发展,进而让学生通过思政实践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晗,方慧.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力提升探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 曾凡锋,何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3).
[3] 王倩.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
[4] 汪小莉.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的思考[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 2018(03).
[5] 王诗渊,吴仕金.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