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9-06-08陈林强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陈林强

【摘 要】 文章针对“互联网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提出了运用“互联网+”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相应举措: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一、引言

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信息沟通就迎来了颠覆性的革命,对传统教育形式开始产生冲击。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走入人们的视野,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又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互联网上正负双面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用之得力即是辅助教学的良药,用之不利则成为腐蚀大学生心灵的毒草。因此,如何合理运用“互联网+”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推动,是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互联网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传统教育模式开始被动适应,并不断改善。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大学生缺少理论学习的热情,学习程度浅,理解能力低,却习惯花费大量精力在网络上。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路径的探索带来了机遇。

1、傳统授课形式的改变

传统讲授法的弊端就在于突出教师授课知识的权威,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说应试教育大背景下,高中之前的教师采用传统讲授法多迫于无奈,那么进入大学时代,若仍以此法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则难免显得黔驴技穷,势必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互联网+”能给教师“一言堂”授课形式带来颠覆,互联网作为信息化共享平台,繁芜丛杂的讯息充斥着整个网络,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利用“互联网+”学会因势利导。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便利、体量更加庞大,这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带来了新希望。首先,信息来源不再局限于教材,大学生可以更为便捷地检索到需要的学习内容。各种便捷的APP配合移动终端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查找资料,便捷高效,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了共享率,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其次,互联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式。无论是在门槛较低的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程序,还是理论要求较高的网课、音频讲座,甚至是类似于“奇葩说”这样的网络娱乐综艺节目,不乏专家学者于之不遗余力地推广正能量的教育内容,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最为喜欢的学习方式,寓教于乐。最后,网络学习更接地气,更能及时反映社会的热点。可以让大学生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中,加强辨别理性分析和网络暴力的能力,避免沦为缺乏主见、盲目跟风或宣泄暴戾之气的“键盘侠”。

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阻碍作用

与之相对的,互联网将各种信息不加筛选的一股脑倒在大学生面前,其中不乏淫秽暴力等内容,况且别有用心的人和境外不法势力始终不遗余力地对中国的年轻人进行思想渗透,不少大学生已经抵不住诱惑为其腐蚀和收买,从事着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可见,小到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到国家长治久安,互联网愈发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仅仅依赖有关部门加强内容监管的举措,而不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制力和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恐怕好奇心和理智的缺失会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付出的诸多努力轻而易举地输给一个简单的翻墙软件,或一条捕风捉影的谣言。

三、运用“互联网+”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举措

基于上述对思政教育影响的分析,我们对合理运用“互联网+”这种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积极有效地运用最科学、最合理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引入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一方面,应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直接运用,不同于传统的多媒体技术,应加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引入,即慕课(MOOC)的教学形式的运用。另一方面,应合理运用新媒体沟通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提升课后的教学效果。可以将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讲义、教学案例、相关背景资料直观地呈现在上述平台,让学生自行浏览下载,更可以采用具有签阅功能的app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

2、更新教学理念

“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爆炸式传输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大挑战,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个人的思想一定要时刻与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要与时俱进,主动对接中央关于高校教育的最新论述,时刻对标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运用各种理论武器武装自己,把握好政治方向,提升业务能力,还要跳出安乐窝,改变温水煮青蛙的态度,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学会并主动运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主动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来。

3、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高校要积极主动营造具有良好网络文化与氛围的校园环境,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用好互联网技术,提升学习效果。要加大宣传力度,对不文明上网、随意发表不当言论的危害宣传到位。要充分利用校园官方网站、公示公告栏、展板、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途径正面展示校园风采,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加强科学上网理念的培养,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为了给大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为了给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越来越多的职能和责任,也面临着更大的难度和挑战。我们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升其合理高效运用互联网的能力,要从思想上帮助其确立核心价值观,不仅仅满足于做现实中的合法公民、网络上的守法良民,更要自觉维护国家形象与国家利益,做具有高尚爱国情操的网民。相信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能够不断适应“互联网+”网络形态的各种演进及变化,以最有效的形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 邢飞.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