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利用高中历史“学思之窗”探究

2019-06-08马修松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有效利用高中历史

马修松

内容摘要: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学思之窗”一栏则将历史材料与问题有效结合,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高效利用这一栏,是历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有效利用 高中历史 学思之窗

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是历史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学思之窗”一栏则将历史材料与问题有效结合,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一条能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高效利用这一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思之窗”一栏的重要性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是教材,而这也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工具。那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现有内容来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学思之窗”一栏值得教师和学生去重视和挖掘。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学思之窗”一栏将历史材料与问题有效结合,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符合历史教学中“论从史出”的原则,可以说是有效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工具。

二.“学思之窗”的类型

“学思之窗”一栏的问题设计是教材编订者精心挑选的,对历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根据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笔者将“学思之窗”这一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较为简单的栏目,即学生通过阅读所给出的相关材料,或通过阅读课文,便可给出较为正确的解答。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的“学思之窗”就属于这一类。学生通过课本的学习并结合马克思对德意志帝国的评价,就很容易回答出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这一问题。第二类是有一定难度的栏目,即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阅读题目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并在教师指导下才能给出较为正确合理的解答。比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十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学思之窗”就属于这一类。学生必须对卢梭的启蒙思想和马克思的国家观有相对深刻的理解才能较好地回答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思想来源这一问题。第三类是比较复杂的栏目,即学生需要具备除历史基础知识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总结和概括等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分析和总结的难度。比如人教版必修(三)第十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的“学思之窗”就属于这一类,而这对于文科生来讲是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需要具备与本课学习的内容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才能较好地去评价牛顿和爱因斯坦对人类历史的贡献。

三.如何高效利用“学思之窗”

“学思之窗”这一栏是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高效利用这一栏,将是历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必须要学会利用和处理的部分。根据“学思之窗”一栏的难易程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三种方式加以有效利用。

首先,对于较为简单的“学思之窗”,教师可以将这类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来启发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将这类作为随堂练习来巩固本课已学的知识。以人教版必修(一)第六课《罗马法得的起源与发展》为例,如果将这一课的学思之窗作为导入新课的素材,不仅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带动学生思维的运转。也可以作为随堂练习来巩固本课已学的知识,让学生更加充分理解罗马法的起源、实质以及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从而达到论从史出,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其次,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学思之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类“学思之窗”,可以作为教学过程中提问环节的内容,以带动学生思考,实现师生互动。虽然这类“学思之窗”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经过认真思考后是能够解答出来的。此类栏目为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提供了史料支撑,又能让学生充分思考起来,活跃课堂气氛。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七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学生在经过本课内容学习之后,对此栏目的问题经过一定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便可以解答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的知识理解将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清晰。最后,对于比较复杂的“学思之窗”,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又增进学生了对于知识的理解。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十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为例,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的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前分配给学习小组不同的任务,引导不同的小组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初期和后期所产生的影响加以讨论,并从积极和局限等方面引用史实进行分析。

四.结语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考试对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我们的一线教师的要求更高。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并从史料中提取有关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学思之窗”栏目中的每则历史材料都是经过教材编写者精挑细选的,具有典型性和鲜明性,因此,如何利用“学思之窗”,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而在教学中如何更加有效、高效地利用教材中的材料,使之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工具、好助手,是值得教師不断的去探索、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陈添贤:《如何利用史料教学推进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师》2014第30期.

[2]韩燕:《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学思之窗”题》,《信息教研周刊》2011年第5期.

(作者单位:广东省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利用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有效利用视角分析医院档案管理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