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想

2019-06-08陈兴国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陈兴国

【摘 要】 本文在提出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构想的基础上,从完善交通网络、发展通道服务、加快产业转型、提升旅游品质、开展生态治理、搭建公共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七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 渝黔边界;区域合作;初步构想;发展思路

从地理位置考量,渝黔边界地区主要包括重庆的黔江、江津、綦江(含万盛)、南川、武隆、彭水、酉阳、秀山等“五区三县”,贵州遵义的习水、桐梓、道真、务川、正安,铜仁的沿河、松桃等“两市七县”。重庆的“五区三县”总面积2.5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5.58万人口,分别占全市的30.8%、17.6%。贵州的“两市七县”总面积3.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42.83万人口,分别占贵州省的20%、26.3%。

随着渝贵、渝怀铁路,渝黔、渝湘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投用,渝黔边界地区在“中新互联互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作用日趋凸显。2018年4月,重庆市和贵州省签订了渝黔合作框架协议,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引起双边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机遇集成、大势所趋,迎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

一、基本构想

根据《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重庆市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等相关文件精神,按“中新互联互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干线、支线的通道功能,构建“一区两轴三带”空间布局,有力推进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

“一区”:根据《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对渝南黔北核心区域的战略地位,“重庆綦江、万盛和贵州遵义开展渝黔合作先行区建设”。[1]

“两轴”:在渝贵铁路、川黔铁路、规划中的渝贵高铁、渝黔高速、在建的渝黔高速复线的轴线(南北轴)上,打造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主通道;在铁路二环线搭接渝怀铁路、渝湘高铁、渝湘高速的轴线(东西轴)上,打造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次通道。

“三带”: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上分布着三条主要河流,像血脉串联成一个大家庭,整合各自的发展规划与方位,“乌江流域经济带”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綦河流域经济带”打造以贸易、物流、加工为主的枢纽经济区,“赤水河流域经济带”打造“黑白红”三色经济产业带。

二、方位选择

强化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走好通道转型路,因势利导打造合作升级版。

1、完善交通网络

(1)“一区”打造交通枢纽。在“一区”中积极推动渝贵铁路公交化运营,深度对接渝贵高铁、渝黔高速扩能、安习高速落地,扩大外联通道,加快形成“一横四纵、两横四纵”交通网,打造便捷的换乘交通枢纽。

(2)“两轴”织密交通网络。加快推动渝湘高铁、铁路二环线、涪陵—柳州、昭通—黔江、万正高速、綦万高速扩能、武隆—道真、彭水—务川、秀山—印江等项目建设,提升区域与外界的通畅能力。

(3)“三带”实现无缝衔接。加快乌江三级航运升级改造,推动江津—綦江—赤水、安稳—习水等高速公路建设,通力合作打通边际断头路,实现多边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无缝衔接。

2、发展通道服务

为更好服务“中新互联互通陆海贸易新通道”,充分发挥“一区两轴三带”交汇点的枢纽功能和传接带优势,加快规划建设通道服务区。

(1)规划布局陆地无水港。以“产业链+物流链”的模式,复制自貿区政策,在重庆綦江和遵义桐梓建设综保型陆地无水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中心、转口贸易中心、服务贸易中心。

(2)规划布局南部空港。加快推进重庆江南机场建设,在此基础上升级为重庆货运机场或重庆第二国际机场,形成南北呼应、辐射黔滇地区的重要空港。

(3)规划布局商贸中心。重庆綦江处于渝黔边界地区渝南片区南北、东西两条主轴,乌江流域、綦河流域、赤水河流域三条经济带的交汇点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可借力打造电子商务强区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名扬、红星、万达、橙天、传綦等100万方城市Mall,大力发展区域性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打造辐射渝黔边界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

3、加快产业转型

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多属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解决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事实和各种与民权、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矛盾”,[2]应当强化协作,打破同质竞争,共建互动产业体系。

(1)“一区”打造传统产业升级版。充分发挥綦江、万盛、遵义市老工业基地的制造业优势和西部齿轮城放大效应,依托贵州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优势和集聚效应,着力提升冶金、建材、能源、食品等产业的加工制造能力,打造新型材料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新能源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贸易基地。

(2)“两轴”打造新能源基地。依托渝东南近万亿立方的页岩气和稀土、镁等三大资源,深化与中石油西南分公司的战略合作,着力页岩气产业化整体连片开发,建成年产500亿立方的页岩气的新型能源基地。

(3)“三带”走好资源加工转型路。按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节约发展的理念,加快煤及煤层气、锰、铁等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推动松藻、南桐等矿区与毕节煤层气产业的协作,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

4、提升旅游品质

(1)发展特色旅游。“一区”要充分发挥遵义会址等红色资源,整合大娄山、古剑山、黑山谷等旅游资源,联合推出遵义—土城—石壕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两轴”要突出“僚人文化”资源富集的特色,[3]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旅游长廊;“三带”要依托仙女山、桃花源、四面山、丹霞地貌、大沙河、阿依河等自然资源,利用特色风光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

(2)打造旅游品牌。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封锁,开展旅游无障碍、标准化建设,推动旅游规划、产业、信息、服务一体化,通过“一线通、一票制”探索完善多点联营,共同打造“美丽山水·多彩画廊”旅游品牌。

(3)强化旅游合作。积极争取都市快轨二纵线延伸到綦江,并连结铁路二环线、渝贵、渝怀、川黔、渝湘、渝昆、成渝等交通网络,在遵义建成集疏运一体化的旅游港,利用遵义红色旅游的品牌效应,带动整个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的旅游提档升级。

5、开展生态治理

(1)健全生态治理机制。建立大娄山脉生态联合治理机制,在监测预警、信用评价、信息披露、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积极推动藻渡河等大中水库的开发建设,早日服务渝贵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2)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建立渝贵两地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各类专项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力度,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各区县上缴的资源税、环保税等自留部分予以返还,专款专用,大力开展联合生态治理。

(3)推行生态修复工作。在渝黔合作先行区内,加大资源型城市转型及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试点支持力度,将退耕还林、长防林、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政策资金捆绑使用,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大对石漠化、荒漠化的修复治理,总结成功经验后适时在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各区县推广。

6、搭建公共平台

(1)打造“蓝领基地”。依托遵义医学院、重庆医科学校等资源,在渝南地区规划建设重庆中医大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根据市场导向培养产业工人和技能人才,通过学生互招、教学互培、实习互训、结果互认等体制,打造职业实训基地。

(2)打造救护中心。充分利用重庆医疗救护中心渝南分中心、南桐及松藻矿区医疗救护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推进渝黔医疗救护合作,完善双向转诊、异地医疗结算、重大突发事件联动机制,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7、建立合作機制

(1)完善三级合作机制。加快构建省市政府决策、发展改革部门专业对接、其他相关机构推动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就产业规划、项目布局、招商引资、政策支持、矛盾调处等方面完善合作机制。

(2)研究制定发展意见。利用“十三五”修编的机会,渝贵两地政府研究,联合出台渝黔边界地区经济走廊建设发展意见,并争取列入《西部大开发“十三五”》中期项目评估体系或进入“中新互联互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战略中。

(3)务实推进区域合作。通过各种媒体,立体化、多角度组织区域性的发展论坛、会展经济、旅游推介、企业招聘、体育赛事等活动,共同就招商引资、资源开发、商务流通等开展磋商,消除行政壁垒,营造更好的合作议事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 李克强主持召开会议审议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N]. 人民日报,2016-12-26(1).

[2] 黄小勇,陈运平.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献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2(7)118.

[3] 周凯,章义和.僚与南平僚—中古僚人的发展与演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9)100.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发展思路
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及其法治保障
对区域合作的思考(一)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运行机制探析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