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职业素养的《高级Web程序》精品课程设计
2019-06-07张琴
张琴
摘 要: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知识对学生就业后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起着关键作用。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5个方面进行探索,对接就业岗位引入职业素质课程,构建软件工厂模式,采用头脑风暴、讨论答疑、作业任务等多种教学方式,借鉴企业绩效考核评价,把学生岗前培训放入教学环节,设计出融入职业素养、对接企业环境的精品课程,大大缩短了学生就业和企业上岗之间的时间,提升了学生就业率。
关键词:高级Web程序;职业素养;精品课程设计
DOI:10. 11907/rjdk. 182495
中图分类号:G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9)001-0213-04
Abstract: Professional literacy and corporate culture play a key role in students' adaptability in employmen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ive aspects of course objectives,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troduces professional quality courses with focus on posts. A software factory model is built with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brainstorming, discussion, answering tasks, and assignment tasks,drawing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evaluation, which combines pre-job training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Thus a quality curriculum that integrates professionalism and docking the corporate environment is designed, which greatly shortens the time between student and corporates and improves the employment rate.
0 引言
在现代企业中,除了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学习能力、爱岗敬业和职业认同感等职业素养也越来越被重视。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 [1]。本文结合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中融入职业素养,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职业操守。
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劳耐尔[2]的职业教育开发历程一致,正处在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阶段,从研究内容上分为4类:①以课程目标为中心设计职业素养目标模式,如黄银云等[3]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出学生职业素养目标,促进职业素养养成。刘彦等[4]准确把握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不同目标和要求,聚焦岗位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②围绕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能力模式,如李振陆等[5]实施项目载体课程教学,构建农学结合课程体系,沙鑫美[6]对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取向、选取原则和重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课程内容即从业要求的价值取向;③在学习活动方式中引入职业情景模式,如龚雯等[7]突出情感要素在认知中的构造作用,强调学习情境对学习者状况和职业工作任务实际需求的动态调整性,付士静等[8]基于建构主义设计教学情境,郝敏钗等[9]研究如何运用移动学习终端,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④依据职业教育评价标准评估课程模式,如李宏铭等[10]研究TAFE课程评估体系,将其核心理念应用到课程中。
以上4种研究模式在课程开发研究中停留在案例开发层面,没有形成科学的课程开发逻辑体系[11],没有注重大学生职业素养实践性研究[12]。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和课程评价方面开发出《高级Web程序》课程,在教学内容中增设职业素质模块,紧密结合职业素养中的简历写作、着装基本礼仪、面试技巧等,加强实践性培训。
1 课程目标设计
1.1 就业岗位分析
根据市场需求,确立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13]。《高级Web程序》课程主要针对中小企业的Web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Web系统实施工程师等,为此设置课程目标为:通过个人项目、小组项目、企业项目等多层次项目载体,使学生能够独立或通过团队合作进行中小型Web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完成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能够独立进行核心代码的开发和调试。系统完成后,可以使用常用测试工具进行单元测试,编写单元测试用例,并能够将程序部署到用户环境中,达到计算机程序高级设计员(.NET)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同时通过职业素质模块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包含沟通表达、团队合作、抗压抗挫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自主学习、项目管理、创新意识等,如图1所示。
1.2 教学环节对接
为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企业岗位工作,要求职业学校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重视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知识的培养,真正做到教学过程等同于企业的工作过程[14]。为了突显企业化特征,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尽可能熟悉领会企业的工作过程、工作规范和工作要求,帮助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与企业环境对接,详见图2所示。
一方面把教学环境与工作場景对接,在教学环境中引入企业化的工作场景,把传统的教室转换为工作空间:①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企业化的实战项目,根据工作过程分解为工作任务,以项目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②教学过程与项目管理对接,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的项目管理,教师以项目经理的角色控制教学进度,学生结合整个项目的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任务分工,充当不同的项目角色,如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等。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学会相应的岗位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包括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表达能力、新知识学习能力等,把教学管理与工作规范对接。在教学管理中引入企业工作规范,要求学生坚持上下班打卡制度\定期例会制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学评价与绩效考核及技能鉴定对接,教学评价引入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并结合职业资格考证要求进行。
2 课程内容设计
2.1 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内容直接针对企业的.NET应用开发岗位。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已经具备一定的Web程序开发基础,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遵循“初学者到专家”5个发展阶段的逻辑规律[15]。课程内容设计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由浅入深的个人项目、小组项目、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将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贯穿课程学习,把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中,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其创造能力,通常表示学生在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并且实现技能、知识向产品的转化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对自身潜力进行开发[16]。在企业级项目阶段,学生是一个开发团队,教师以项目经理的角色控制教学进度。学生要理解用户的业务逻辑,挖掘用户潜在的业务需求,结合整个项目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任务分配,承担不同的项目角色,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体验项目管理过程。还要适应IT领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方法,自觉补充新的专业知识,逐步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强调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对企业特别看重的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学习能力、爱岗敬业、职业认同感等在传统课堂无法体现的内容,将职业素质模块贯穿于课程始终。
2.2 內容选取
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提高模块和拓展模块,分别对应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中的基础、关键和综合部分。其中基础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术能力;提高模块则培养学生具备复杂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和初步的职业拓展能力;拓展模块则培养学生对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具备良好的社会能力和一定的职业拓展能力,如图3所示。
职业教育让学生尽早在职业行为状态下感觉和理解自己现在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17]。学生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感,为此在拓展模块中加入了职业素质课程。这一阶段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包括面试技巧基本礼仪,分配32学时,划分11个工作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职业操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如表1所示。
3 教学模式设计
以虚拟的软件工厂模式为载体进行设计。“虚拟工厂”教学模式就是把学校实验室和企业的办公室通过网络技术整合成一个跨越时空的“虚拟车间”,将教学过程融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学生以一名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生产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企业的生产规范和产品标准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工作学习,便于技能训练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18]。软件工厂与传统的聘请企业老师授课模式不同,它是一个类企业,需要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一座连接的桥梁,让企业管理者和学生能面对面交流,从而跨越时空界限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19]。在软件工厂中,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各项管理完全参照实际的IT企业要求进行,由学校和企业分别指派专人联合管理,企业提供软件工厂的操作运营和管理标准,学校提供工作场地和设备环境并进行质量跟踪与监控,具体体现在教学环境、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评价中,如图4所示。
3.1 教学环境
在软件工厂里,按照IT公司的典型工作环境进行布置,整个教学区域分为工作区和会议讨论区,背景墙上设有项目进度安排和员工风采。
3.2 教学组织
下设管理办公室、开发部、人事部、质监部等部门。管理办公室中设项目经理、就业指导和教学助理,分别由企业和学校指派专人负责软件工厂的运行和管理。开发部设有开发组长和项目员工,项目组长负责协调小组内的各项事务,协助项目经理按期完成指标,及时反馈项目进展情况并下达项目经理的各项要求;项目组员由学生组成,按照项目经理和组长的安排完成分配的任务。人事部由学生兼任,负责发布各项通知、奖励惩罚和绩效统计等方面的工作。质监部由每个项目小组抽调一名学生兼任,负责制定编码规范、代码质量检查等工作,各人员分配如图5所示。
3.3 教学管理
要求员工上下班签到或指纹打卡,每天填写工作日报,每周有例会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员工请假制度、奖惩制度、行为规范等管理制度,同时日常沟通按照IT公司的惯例进行邮件抄送。
在人事变动安排上,表现好的学生可提拔为项目小组组长,也会根据任务变化进行人员调动。学生进行阶段项目总结,体会工作的交接和协作,体验IT企业的管理流程和工作规范。
4 教学方法设计
逐渐由教师主导过渡为学生主导、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基础模块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前驱课程内容已经有所遗忘,而且知识结构零散,不会实际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归纳相关知识点,演示知识点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讲解知识原理。学生通过模仿、同伴讨论及互助学习加深知识理解,然后通过课堂练习举一反三,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在提高模块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Web开发能力,将学生分成3-5人的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角色,教师引入小组项目,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分析,归纳复杂的Web技术知识点、关键知识点由教师讲解,次要知识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互助的形式,通过任务驱动达到学习目的;在拓展模块中,组成10-15人的学生开发团队,教师担任项目经理角色,对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团队之间通过项目竞赛提高竞争意识,锻炼学生在压力环境下的工作效率和承受力。对部分学习基础好、学习热情高的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在职业素质模块中,通过企业专业人士讲座、个别辅导、项目汇报、学生自主活动策划、组织和实施等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等能力,提高职业认同感,增强学生自信心,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目的。期间主要用到投票问卷法、头脑风暴、讨论答疑、小测试、作业任务等,具体教学活动构成如图6所示。
5 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项目汇报、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完成项目考核。课程考核标准参照IT企业绩效,为每位学生设模拟工资,根据所承担的角色、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累计,绩效好的学生享有优先面试、优先就业的权利,绩效差的学生则要延迟就业,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
6 结语
本文以就业岗位需求设置《高级Web程序》课程目标,在教学环节对接企业情境,重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职业能力。引入软件工厂企业管理方法,运用头脑风暴等多元化教学活动,评价指标采用企业绩效模式,形成一个科学的课程开发逻辑体系;授课中加入职业素养内容,为学生职业素养实践提供一条可操作途径。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应对后工业化时代人才需求变革的需要,是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20],本文在构建融入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方面作了尝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莉. 基于职业素养形成的高职现代服务类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析[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5):14-17.
[2] 朱德全,杨 磊.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四十年:现状与走向[J]. 职教论坛,2018(3):43-51.
[3] 黄银云,胡新岗. 基于课程教学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以动物防疫技术课程为例[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4):235-237.
[4] 刘彦,何坪,张冬青,等.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3+2”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9):2389-2392.
[5] 李振陆,赵茂锦,夏红,等.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科高职专业课程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2):118-120.
[6] 沙鑫美. 内容重构:本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9):22-27.
[7] 龚雯,贾俊良,刘华刚. 基于具身认知的职业教育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新解[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80-83.
[8] 付士静,史枫. 基于Moodle平台的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开发过程与实施效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32-35.
[9] 郝敏钗,乔振民.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54-56.
[10] 李宏铭,夏军,张岐. TAFE课程评估体系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0):212-214.
[11] 郑鑫,张诗晗.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教育与职业,2012(30):15-18.
[12] 李志飞. 大学生职业素养研究十年文献综述[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8,37(2):62-67.
[13] 侯鹏. 以职业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就业课程体系要素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171-173.
[14] 廖曙洪. “企业化”教学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3):42-45.
[15] 刘树艳. 基于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的高职数控技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法的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6):100-101.
[16] 杨雪平,张婧怡,余娟. 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和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8(3):28-29.
[17] 王永红. 现代学徒制下“工匠”精神与技能培养[J]. 中国高校科技,2017(1):55-56.
[18] 李慧燕. 关于高职院校虚拟工厂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1(1):126-127.
[19] 吴强. “虚拟工厂”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44-146.
[20] 陈宏艳,徐国庆. 基于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探析[J]. 职教论坛,2018(3):57-61.
(责任编辑:杜能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