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幡中的五色观与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对比研究

2019-06-06霍相全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经幡

霍相全

摘  要:经幡作为藏族民俗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是显而易见的。本篇论文主要从色彩观念的角度去探讨藏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中的相同与不同,以及两种文化对对方的影响、渗透。着重在于经幡中的五色观念与中国传统五色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汉藏文化的联系。

关键词:五色观;经幡;汉藏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1

人类,是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在不同的文化里,色彩也被赋予这不同的意蕴,而色彩通常会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色彩是构建民俗的一个重要元素。自古以来,各地的族群在观察大自然中五彩斑斓的色彩经验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色彩观念体系。

而藏区的最负盛名的民俗艺术——五彩经幡,可以说是将藏族的色彩崇拜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稍有不同,经幡在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

1、五色观的形成

无论是哪一民族的色彩崇拜,其源头都是源自于自然崇拜。经幡中的色彩有红、蓝、白、绿、黄五色,而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在《尚书》中有写道:“采者,青、黄、赤、白、黑也。”在远古的自然崇拜中,藏族人民将崇拜转化为以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红色代表着太阳,象征着太阳的炽烈与温暖;蓝色代表着蓝天;白色代表着白云,有着和平吉祥之意;绿色代表河流山川,象征自然;黄色代表大地。而中国传统五色观大约是在西周时期便出现了“五色”的概念,何为五色?《释名》中:“青为主,万物生长之色;红为赤,太阳之色;黄为光,日光之色;白为启,如同化水之色;黑为晦,如同昏暗之色。”我们不难看出,二者不同观念的形成,最初都是由自然崇拜发展而来。原始先民在面对奇特的自然环境中,为了保佑自我的生存,从而逐渐形成了对天地鬼神的崇拜。

2、佛教传入对于五色观念的影响

藏汉两地早期的五色观念是相似的,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两地的五色观念又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而佛教的传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元前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兴盛于隋唐,而藏传佛教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因为唐朝时期,汉藏友好,文成公主进藏,松赞干布推行佛教,并且在此间大量的佛教译本传入藏区,对藏传佛教的兴盛起到重要作用。

藏传佛教对于藏地五色观的影响十分明显,从佛教的佛像、风马旗、印有藏文的五彩经幡等,这些都体现了佛教对于藏族人民色彩崇拜的影响。因为藏传佛教的深入,原始的色彩崇拜逐渐转变为了精神崇拜。藏族地区的本土原始信仰是苯教,包含着古象雄文化对藏地的影响,苯教的遗留与佛教的融合,形成今天所看到的藏传佛教。在藏传佛教中,五种颜色被看成是菩萨的化身,在唐卡艺术、五彩经幡、酥油花等佛教艺术中,也基本上是这五种颜色。除去原始崇拜这一因素,五色在宗教艺术中有着不同的含义。红色被看作是无量佛,方位居西;蓝色为金刚部,方位居东;白色是大日如来,方位居中;黄色是宝生佛,方位居南;绿色是成就佛,方位居北。由此形成了藏传佛教中的宇宙观、世界观。至此,佛教艺术的五色观念已经形成,并且在多方面进行了延伸,例如方位、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并且受到了中原的阴阳五行的影响,色彩也涵盖了创世元素——金木水火土。

虽然隋唐时期佛教兴盛,但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儒教。為什么汉族受佛教影响没有藏族的强烈?因为儒教的绝对统治地位,让五色观在春秋战国时期便被赋予了礼的含义。在儒教中,将传统五色定为正色,并且将其赋予了尊卑概念,身份地位的不同,在服装、建筑的用色上也不同。例如,孔子就斥责过齐桓公“恶紫夺朱”,即紫色夺走了赤色的正主地位,这是不合礼数的,违背了仁义。我们可以看出,在儒教的思想里,色彩早已和政治相互贯通,并形成了等级制度。可以说,五色观在发展过程中,儒教对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让中国传统五色观不仅仅是自然崇拜,更多的是礼教崇拜,礼与仁的共同作用使得传统的五色观具有了约束性。

3、结论

从经幡中的五色观与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对比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经幡中的五色观念受到了汉地的儒教影响。

首先,是藏族的五色观与五行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在早期的色彩观念中与方位和物质元素并没有联系。但在隋唐之后便出现了用色彩代表方位,并且佛教与儒教也有一定的融合。例如,五色在宗教艺术中的含义,红色被看作是无量佛,方位居西。在早期藏传佛教艺术中,色彩与方位是没有关联的,而在唐之后,便出现了这种概念。可以看出,藏传佛教是受到了一定的儒教影响的。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经幡,应该是受到原始苯教和佛教以及儒教的影响而形成的产物。

首先,经幡最早的起源便是苯教中运用五种颜色制作而成的风马旗,这段时期,经幡,它还仅仅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媒介,是藏族地区的生死观的表现。在佛教传入之后,五彩经幡上被大量的印上印有佛经经文、图案的内容,此时的五彩经幡则成为了宗教艺术的一种,在佛寺中我们也能看到大量的五彩经幡,在佛寺前通常都会悬挂着五彩经幡。而儒教对于经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幡颜色意义的改变。从原始的自然颜色崇拜转换成宗教崇拜这一基础上,再赋予了“五行”这一思想,五种颜色不再是单纯的佛的象征,也包含着方位、物质元素。

经幡中的五色与中国传统的五色在根源上都是趋向于自然崇拜,并且在之后的发展中,两种五色观念相互渗透,从而产生了今天经幡中的五色观念。藏族文化也与中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虽然藏族属于少数民族,但是,汉族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这也是汉文化对于藏传佛教有所影响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释名》作者:刘熙。

[2]《道德经》。

[3]《色彩史话》作者:(日)城一夫著亚健、徐漠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4]华智海. 浅议环境对藏民族色彩观的影响[J]. 青海民族研究,2005(03):85-8。.

[5]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1卷第5期《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探源》。

[6]经幡源流刍议《青海社会科学》, 1998 (5) :92-96。

猜你喜欢

经幡
九 月
飘扬的“经幡”与流动的“十示”
幻听之城
幻听之城
经幡
草木,是暮春的经幡
天葬台
重生(外一首)
经幡之上
斯米拉山口的藏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