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生活,让初中地理教学充满活力

2019-06-06董志学

神州·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策略

董志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是认识世界的科目,初中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对周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当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热点话题,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要求将地理教学生活化,使初中地理教学空间得到突破。基于初中地理教学实践,对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策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初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突破课堂知识的局限,把生活和抽象的地理教学紧密联系,让地理课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引导学生把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是我们地理教师应该关注的热点。

1.教学内容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本中所包含的教学内容逐渐开始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尤其是初中地理,其主要内容是给学生介绍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师不能仅仅依靠教材的内容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列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實例子,用更合适本地区的案例替换教材中所讲解的实例,进行生活化教学,即避免在课堂中建立纯粹的地理知识体系,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把生活体验、时事热点、地域特点教材化。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自转”中,首先引导感受,生活中我们感到的是天转还是地转?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通过这些生活常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自然的引入地球自转的学习。接着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之后,引导学生以一天(24 小时)的生活经历为周期,为什么会有昼夜的变化?是因为地球绕着地轴转动,面对太阳的一面为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为黑夜。接着引导学生回顾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为什么里约奥运会的比赛直播大多都是在北京时间凌晨举行?在地球仪上标注北京和里约,让学生认真观察利用地球仪模拟自转,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讨论之后,很容易就得出是因为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进而产生了时差。最后是关于一天之内太阳底下物体(如旗杆)影子长短的变化,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提出问题:从日出到正午再到日落,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长短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其实这些都是再简单不过的生活常识,只要一提点,学生马上就可以回答。

2.教学情境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就不能只是通过生活化导入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为了能够更好地渲染生活化情境和地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就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与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或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我在进行《地球与地球仪》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有效践行了上述理念。这一课时,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划分形成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我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了地球的图片,帮助学生对地球大小和形状有了视觉认知,并带了一个地球仪到教室,采取演示法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在实际感知中理解了知识点。

3.教学氛围生活化

教学氛围生活化提倡在课堂中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积极热情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热情的同时,也能激发教师讲课的热情。只有师生之间和谐互动,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够对地理知识充满兴趣,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态度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交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通过讨论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可以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共同进步,形成良性的循环。

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教师要创设趣味情境导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动起来”。如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笔者重新编排了教材内容顺序,从讲述魏格纳“地图上得到的启示”的故事讲起,问大家“愿不愿意验证魏格纳的发现”。学生兴趣盎然,他们拼合世界地图,讲述身边的地理现象,他们在课堂中活跃而努力。再如,笔者在教授《土地资源》时,出示了学校附近一块土地不同时期的两张照片,学生自然地顺着教师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4.布置作业生活化

教学作业生活化,是整个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其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迁移和应用,可以说,初中地理教学作业生活化,对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成效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要在作业布置中,善于结合生活编制相应的习题,进一步促进理解和应用。在习题编制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学生生活经验,既可体现真实客观的具体情形,又可传达有效的地理信息。

例如,我在进行《民族》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借助上述理念,有效开展了教学活动。学生经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已经对我国民族政策、民族构成、民族文化、民族分布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认知。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这一课时的学习,我为学生布置了课外习题:请结合那达慕大会,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和阐释蒙古族的文化特色。这一习题,既结合了学生所学习的民族文化知识,还联系了生活中的民族节庆,有效帮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

总而言之,地理作为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其教学应当实现生活化。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重构建生活场景,引导地理实践,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永雷.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 (13):89-89.

[2]黄长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6 (58):124-124.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生活化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