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雪奇缘》译制语言分析

2019-06-06彭鑫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冰雪奇缘字幕

摘  要:译制片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因为它不仅具有艺术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思想性。影片的译制语言在译制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好的译制语言不仅能让译制片有着很好的娱乐消遣作用,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文化传播的作用。本文选取《冰雪奇缘》为文本,来分析片中译制语言在字幕和配音版本上的翻译对比。

关键词:译制语言;冰雪奇缘;字幕;配音

作者简介:彭鑫(1993.12-),女,土家族,湖南湘西人,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2

一、译制片发展的阶段

按照胡智峰教授的观点,中国电视50年的发展,在内容生产方面,可以用“品”字来划分为三个阶段:前20年是以“宣传品”为主导的阶段;后30年又可分为两个时期——以“作品”为主导的阶段和以“产品”为主导的阶段。[1]早期的译制活动(1949-1978)视为“宣传品”阶段,把译制的辉煌期(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视为“作品”阶段,把译制的多元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视为“产品”阶段。[2]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时整个社会的主旋律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个时候的译制片就变成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而这个时候我们国家也引进了大量的优秀的译制作品。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分账大片,慢慢的译制片的高潮开始褪去。建国初期的时候,我国国民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那么看影片上的字幕肯定不是一个好方法,所以当时配音版尤为吃香。当代的中国,各方面的综合能力都在不断地攀升,大众的文化水平、审美品位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就有更多的人青睐字幕版了。但配音版在动画系列片里还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小朋友更加适合看配音版而不是字幕版。

二、迪士尼文化的传播

近年来,迪士尼的动画制作策略及海外宣传策略一直在全球化,广泛展示各民族文化的外壳下其内核仍然是美式自由主义精神的扩展。一方面,由于动画本身的超真实性,迪士尼可以巧妙地将文化符号改造为普适性的影像,模糊其文化身份,形成超越地域文化的内容呈现,弱化模糊了文化元素的来源与边界。2013年《冰雪奇缘》在美国本土上映第一周票房就达到约24万美元的成绩,至2014年5月全球票房达到约12.7亿美元,非美国地区的收入占到8.7亿美元,可见迪士尼动画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和接受。

三、影片介绍

该片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白雪皇后》,讲述北欧小国阿伦黛尔因一个魔咒永远地被冰天雪地覆盖,为了寻回夏天,公主安娜和山民克里斯托夫以及他的驯鹿搭档组队出发,展开一段拯救王国的历险。艾莎和安娜的个性分别反映出了女孩内心世界的矛盾:一是桀骜孤绝,理性的代表;二是烂漫柔情,感性的代表。两个小公主各自的成长过程和最终的重归于好,象征着温暖和理性相辅相成。艾莎学会了驾驭自己无法控制的魔力,并造福世界;安娜也终于辨清了善恶,并学会了无私的关怀。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从最初的自我伤害、自我封闭,之后的逃避、冲突,逐渐建立理解,到最后的自我接受和救赎。这些都是人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的一些阶段,也是一种经典的文学表现手法。

四、译制片翻译原则

译制的结果是通过语言的转换来创造屏幕魅力,这就离不开翻译的艺术创作。[3]译制片的翻译有别于其他的翻译,不是一般的文本对等,而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影片中人物话语的特征、配音创作的需要以及受众的要求等。在配音译制片来说,在翻译人物对话的时候,就需要让翻译出来的人物对话更加口语化、生活化、性格化、情绪化等特征。换句话来说就是要“说人话”。在配音译制的制作中,还需要考虑到演员们的配音需求,那么就要考虑到人物的语气、节奏、口型、音节等各方面的因素。也就是所谓的声画对位(声音跟人物的口型对号入座)。译制片最主要的受众对象是观众,所以翻译时还需要迎合观众的胃口,由于受众广泛,且每个人的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所以在翻译时还需要贴近大众化、通俗化的翻译策略。就如上海电影译制厂陈叙一厂长说的那样,脚本翻译要“有味”,配音创作要“传神”。

五、配音版与字幕版翻译对比

1、表达生活化

表达生活化指的就是语言贴近日常口语、让观众觉得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对话。影视剧的对白稍纵即逝,如果生涩难懂,就会影响普通观众的理解。从艺术感染的角度来说,语言跟日常对话接近,就显得熟悉、真实,如果跟百姓生活疏远,就显得陌生、虚假。[4]

ST:what is that amazing smell?配音版: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字幕版:那奇妙的香味是什么?

这句话是安娜和艾莎闻到巧克力味道时,然后安娜问爱莎的话。配音版的翻译就十分贴切我们平时在闻到食物香味时的说法,而字幕版翻译的“奇妙的”这个词,与原文有着很好的对应,但是并没有贴合生活中的表达习惯。而且字幕版的语序也没有配音版处理的好,一般来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先说是什么东西后然后才说为什么这么香。

ST:whatt the magic word?please配音版:咒语是什么 给我 字幕版:那暗号是什么 拜托了

这个对话是克里斯托夫在和自己的驯鹿说话,这句话的翻译主要是在“magic word”这个词上,字幕版翻译成的“暗号”,并没有把“magic”这个词的意思翻译出来,但配音版把它翻译成了“咒语”就不一样了,咒语本身就是一个魔法故事里面会出现的词语,这样也很好的对应了“magic”。而且从字数上来说配音版也比字幕版要短。

2、作品风格化

作品的风格化指的就是语言贴近作品的风格和精神主旨。影视剧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其言反应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格。译制片必须忠实于原作的风格,译制的语言必须反映人物精神、传达作品思想。[5]

ST:I dont take people places配音版:我可不是什么车夫 字幕版:我不做向导的

这句话是安娜请求克里斯托夫带她去北山找艾莎时说的,因为当时他们俩就坐在驯鹿拉的小车上,这个时候的克里斯托夫是在控制着驯鹿前进,那这样像配音版翻译成“车夫”就十分的形象和具体了。要是像字幕版翻译成“向导”就有种导游的感觉,没有特别切合此段对话。或者说配音版比字幕版更好。

3、人物性格化

人物性格化指的就是语言贴近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就是给人物“贴标签”,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身份”,使观众“闻其声,便知其人”。影视剧的人物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往往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译制片要再现人物性格,就要做到“言如其人”。[6]

ST:Your Majesty. The Duke of Weaseltown 配音版:陛下 这是猥琐屯公爵 字幕版:女王陛下 鼬鼠城公爵

这句话是就是公爵的自我介绍,由于影片本身就给他塑造成了一个猥琐的形象,这里正好有个双关的节奏对应。所以在这一点上配音版要优于字幕版。

六、总结

影视剧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影视剧翻译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仅表现在译者的思维过程里,而且也表现在具体的表达手段上。由于声画统一和语言差异的共同作用,译者必须通过思维转换才能真正弄懂原文想要表达的意义,然后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来实现与译语观众的有效对话。为了再现原话应有的传情达意、达成塑造人物形象的传播功能,译者须采取一定的“化”的手段,以赋予“译文”审美品质,使“译文”获得美感,从而为观众带来审美享受。[7]影视剧的翻译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仅能够娱乐大众群体,更加是文化输出的一种手段。这样我们才能把“说好中国话,讲好中国故事”做到更好。

注释:

[1]《从宣传品“、 “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现代传播 2008-4

[2]麻争旗.(2005).《影视译制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麻争旗.(2003).“影视剧脚本的翻译及审美特征”.《现代传播》.

[4]麻争旗.(1997).“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现代传播》.

[5]麻争旗.(1997).“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现代传播》.

[6]麻争旗.(1997).“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现代传播》.

[7]麻争旗.(1997).“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现代传播》.

參考文献:

[1]麻争旗.(2003).“影视剧脚本的翻译及审美特征”.《现代传播》.

[2]麻争旗.(1997).“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现代传播》.

[3]麻争旗.(2005).《影视译制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冰雪奇缘字幕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冰雪奇缘》的叙事线索和象征符号解析
《冰雪奇缘》:颠覆传统的救赎之路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中非言语信息的言语转换——以《BJ单身日记》字幕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