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存在”

2019-06-06马艺鸣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存在主题灵魂

马艺鸣

摘  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中国曾两次翻译,引起了两度“昆德拉”热,1987年,韩少功翻译的《生命难以承受之轻》(作家出版社出版)2003年许钧翻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版(上海译文出版往出版),被人们广泛认可,使用至今。主题和书名之间的鸿沟在这一次改动中渐渐填平,翻译学的不断发展也显而易见。但即便是做出了改动,中文的翻译也远不及其原本的意蕴。因为漏掉了其中重要的主题,全书中心的灵魂所在“Being”“存在”。

关键词:存在;灵魂;主题;轻与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1

一、题目的灵魂“存在”

2003年,许钧译版《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原名为米兰·昆德拉的《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而其中的“Being”为了读者的理解,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把动词性的“存在”翻译成了名词性的生命,这一曲泽,削减了灵魂含义的揭示,曾经有许多人劝昆德拉放弃《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这一书名,用状况”(condition),“生活”(life)“生存”(existence)“等等来代替存在(Being)。由此看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应当是《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这最有争议的一个词的翻译,关系着整篇作品以及作者思想的主题与灵魂。

世界是轮回的吗?如果生命像一场舞台剧,每个人可以不停地预演自己的角色,再把遗憾在下一场演出中补全,再一遍遍的重复,在生命的长流中推进。我们每个人像受难的耶稣固定在了叫做永恒的十字架上。而恰恰相反,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能轮回。我们只能认真地思索谨慎的选择。因此,“存在”的意义才显得格外重要。生命因为有切切实实的存在而脚踏实地,有条不紊的运行,没有了存在,便可以活在飘飘然的虚无缥缈中,而重就是可悲,轻就是美丽吗?这也是题目中“存在”一词引人深思之处。

重会压倒我们,把我们紧紧压在了地上,可正是这样才使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回头来路步步清晰。生命的重负让行程的每一步更有踏踏实实的真实感,这是生命的轨迹。贴近地面活着。而失去了负担,我们会比天上的云更飘渺比鸿毛更轻。“存在”应是最甜蜜的负担,生命因重负而存在。

二、角色的“存在之轻与存在之重”

1.“存在”之“托马斯”

托马斯的一生都在“存在之重”与“存在之轻”间游走着。“重就真的悲惨,轻就真的美丽吗?”这正是托马斯用一生所追询的。他选择逃避政治迫害所受的精神苦闷的“存在之轻”,但最终还是去向了“重”,他宁愿一事无成也不愿向当局屈服。托马斯离异多年,拥有重多情人,他每天在不同陌生女人之间穿梭,经过不同的床却没有安稳的睡眠,有很多居所却没有家。特蕾莎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她像一个篮子中的婴儿,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顺着命运的河流,漂到了他身边。这个极轻地出现在六个偶然后,成为了紧紧拴住托马斯的生命重负,把他留在了她身边。

托马斯是位看似不太严肃实则很严肃很有勇气的知识分子。但是离开了政治自由和爱情自由的生活场景,而去过肉体的苟活,实际上又走向了“轻”,偶然发生的车祸让这一点奢求也终结了,这似乎是一种先精神死亡后肉体死亡的暗示。托马斯一生都游离在不定的价值观和“轻与重”的存在。

2.“存在”之特蕾莎

特蕾莎的一生是曲曲折折的,她原本是一个背负生命的重,虔诚走在生命道路上的普通女孩,直到有一天在店里,遇到了偶然的小鸟带到她身边的托马斯。她爱托马斯,她渴望了解他,她在肉体和思想上极力像托马斯靠近,她离开了原来的轨道,试图去尝试生命之轻带来的快感,去寻找托马斯给她所有困惑的答案。可是在于工程师发生关系后,她彻底明白了自己做不到。她的生命需要重负,她需要生命的真实,于是她选择了离开,直到等来为她改变的托马斯。

她恰恰不知。正是这生命的重负让她留住了托马斯。特蕾莎的一生幸福而痛苦,她始终生活于重,却无时无刻不感到真实。

3.“存在”之萨比娜

萨比娜是一名画家,一位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知识方子,托马斯的情人,出身名门贵族家庭的清规戒律和极权主义高危思想钳制造成了萨比娜的反叛精神,她反叛家庭,反叛专制,反叛情感,反叛政治,反叛成了萨比娜的存在特征,她酷爱自由,但反叛之轻让她的存在充满空虚。因为反叛而反叛。特蕾莎的爱对拉马斯产生了束缚,这种重吸引并留住了托马斯,而萨比娜的结局只能过一种独身的生活,承受着生命难以承受之轻,死后骨灰既不回国也不掩埋异乡,而是随风飘散。在极“轻”中了结一生。

4“存在”之弗兰茨

弗兰茨崇拜萨比娜,愿意抛弃家庭成为她的情人,背叛妻子,抛弃责任的重,因为萨比娜所具有的深刻思想和叛逆精神鼓起了他作一个真正男人的勇气,认为自己选择了生命“重”的真实,最后為他的追求,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弗兰茨的存在,不是建立在对价值本身的追求上,而是为别人而活,最后在偶然无谓的斗争中死去,充满了讽刺意味。

三、存在的命题

存在困扰了许多人,迪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将自我理性作为存在的前提,古希脂哲人巴门尼德所提“思维和存在是统一的”。

存在不是“生命”,“生存”Being从不应是这样的翻译,基于这样的创作观,米兰昆德拉中的人物更像解释“存在”而存在。全书的主人公,用不同的人生经历,诠释的主题都指向了“存在之轻与有存在之重”问题的辩论,而昆德拉,写的每一本作品,抛开“轻与重”“灵与肉”、“爱与性”的外壳,其核心也是对于“存在主义”的阐述与解释,所有的生命与文字最终都指向了“存在”的永恒主题。

猜你喜欢

存在主题灵魂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怀疑与存在:米兰?昆德拉《庆祝无意义》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浅析笛卡尔之“上帝”观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灵魂树 等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