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狐意象探微
2019-06-06靳文娟
摘 要:《诗经》中的意象以狐这种动物的形式出现不多,共有九篇,其中有四篇诗歌是以狐的形式出现的,还有五篇诗歌中是以狐裘的形式出现的,篇目虽然不多,但是从狐的意象中可以了解周王朝的文化观念,了解春秋时代文化背景。
关键词:诗经;狐;意象
作者简介:靳文娟(1993.4-),女,汉,山西省晋城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1
在现代文化中,狐这种动物形象我们一般都认为它是狡猾,奸诈,虚伪的贬义符号,但是在诗经中却多是正面的象征意义,狐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象征身份地位,二是象征男性与统治者,三是象征男女恋情。
(一)象征身份地位
诗经中,狐以狐裘的形式出现时,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诗经·秦风·终南》中,有“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1]裘,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裘,皮衣也,”狐裘即用狐狸毛做的皮衣,毛序中说到:“终南,戒襄公也,”这是一首劝诫秦君的诗,周平王东迁后,将故都长安一部分土地赐给秦国,这首诗,就是周地遗民劝诫秦君,不要忘记这故周的土地和人民,既然是要劝诫君主,那这里的锦衣狐裘自然不是象征平民百姓,而是说穿着锦衣狐裘的君主。《诗经·邶风·旄丘》中有“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非同”,[2]而狐裘蒙戎,毛传指为大夫狐苍裘,那么从诗歌本身来看,这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盼望贵族救济而不得的诗,当时的人民因为受不了本国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或是因为战争的缘故,纷纷逃亡别国,希望向他国贵族乞求同情。结果一无所得,这首诗便是反应了这样一种情况,这首诗的第三章用赋法,通过“匪车不东,靡所与同,”说穿着狐裘蒙戎的卫国的叔伯贵族与自己感情不相通,值得注意的是,《左传·僖公五年》中有出自这首诗的一句话:“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这里狐裘尨茸的是一国三公,地位高贵,更能从侧面反应出狐裘尨茸指的是穿着狐裘蒙戎的地位高贵的诸侯,《诗经·小雅·都人士》中有“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3]其中的狐裘黄黄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穿着狐裘黄衫,出口成章,风度翩翩的都人士的形象,狐裘上罩黄衫是当时诸侯的衣服,而文章更是通过“我不见兮,我心不悦,”表达了都人士不见意中人君子女的苦闷悲伤情怀,这是一首怀念意中人的诗。在《诗经·桧风·羔裘》中,同样是,“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4]作者想念那位穿着羊皮袍,狐皮袍的大夫,但由于种种原因又无法达到目的,心中很是忧伤,羔裘,狐裘都是大夫的服装,平時穿羔裘,进朝时穿狐裘,怀人之时,多有即景起兴者,而此诗全用赋体,通过鲜洁光润的羔裘狐袍,逍遥遨游的自在态度,将作者心目中心心念念的所想之人描写了出来。《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5]此狐虽指自然界中的狐狸,但用途依然是“为公子裘”。通过对以上这五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所描绘的穿狐裘者都不是平民百姓,他们或是颜如渥丹的国君,或是出言成章的都人士,或是可登朝堂的大夫,都是地位高贵的人,需要注意的是,诗经中狐以狐裘的形式出现时,这里的狐裘绝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已,它多指代穿着狐裘的人,一般都是采用平铺直叙,起兴的意味不大。多是贵族身份和高贵地位的象征,不可称之为意象,文化意义不大。
(二)象征男性与统治者
《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是《小雅》的最后一篇,是一首征夫苦于行役的怨诗,其中有“有芃者狐,率彼幽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6]郑笺说是“狐草行草止,故以比栈车辇者”而所谓辇者就是征夫,用狐比喻征夫,是说他们像狐一样在野外生存着,没有归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痛斥统治者不把征夫当做人,而是当做战争的工具,这句诗描写的特别好,尾毛蓬松的狐狸出没在路旁深草丛中,征夫们坐着高高的役车,在漫长的大路上渐渐的远去,四句纯写景,然而景中却渗透了无法掩盖的悲伤气氛,而《诗经·齐风·南山》是一首讽刺齐襄公淫乱无耻的诗,其中有“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7]以南山,雄狐起兴,末句用设问句式,留给读者思考,南山是齐国的山名,以此象征齐襄公地位的尊严,雄狐绥绥是雄狐缓慢行走求偶的样子,以此来象征齐襄公追随文姜,这里的雄狐指代男性,说白了就是比作齐襄公,《诗经·邶风·北风》中“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 既亟只且。”[8]描写的是人民不堪卫国虐政,招呼朋友共同逃亡的诗,前两章起兴,通过对风紧雪盛的描述,来渲染悲惨气氛,后两句自问自答,通过人的紧张将迫不及待的气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末句的赤狐,黑乌象征暴虐的统治者,没有不红的狐狸,没有不黑的乌鸦,以喻统治者皆恶也。
(三)象征男女恋情
《诗经·卫风·有狐》是一首女子忧念他流离失所的丈夫无衣无裳而作的诗: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9]
其中三章都以诗人见狐起兴,通过在彼淇梁,在彼淇厉,在彼淇侧,层层递进,诗人见狐狸慢慢行走,联想爱人流离失所,贫困的没有衣服穿。
注释:
[1]《诗经·秦风·终南》.
[2]《诗经·邶风·旄丘》.
[3]《诗经·小雅·都人士》.
[4]《诗经·桧风·羔裘》.
[5]《诗经·豳风·七月》.
[6]《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7]《诗经·齐风·南山》.
[8]《诗经·邶风·北风》.
[9]《诗经·卫风·有狐》.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0.
[2]孙秀华.《诗经》狐意象发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