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祥林嫂死亡之谜
2019-06-06孙文娟
摘 要:鲁迅在《祝福》中塑造了一个命途多舛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祥林嫂,她代表了深受封建制度迫害的最底层的农村妇女这一类人。通过对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前后变化的分析,来探寻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原因。
关键词:祥林嫂;人物形象;变化;悲剧原因
作者简介:孙文娟(1995.11-),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研一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1
在《祝福》中祥林嫂是鲁迅极力刻画的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先前的她是一个勤劳、能干、忠厚、朴实的农村劳动妇女。可是后来先是因为第一次丧夫,被迫改嫁,紧接着又经历了第二次丧夫、丧子,在经历了这些悲惨的遭遇后,镇上的人们不但不同情她,还嘲讽和侮辱她,这使得祥林嫂对这个世界最后一丝美好的希望也破灭了。最后,她选择在鲁镇热闹的炮竹声中悄然死去。
一、祥林嫂形象的前后变化
《祝福》中一共有两次对祥林嫂来到鲁镇的形象描写。第一次来鲁镇时,她“头上
扎着白头绳,乌群,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级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从这些外貌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安分朴实的农村妇女。她的手脚壮大,做工丝毫没有懈怠,比男人还要勤快,到了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都是她一个人在忙活,可见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
第二次来鲁镇时,她依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群,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从前那样精神了。这个时候祥林嫂刚死了丈夫和儿子,心情悲痛,眼里自然带着泪痕。而爱子阿毛的死对祥林嫂的打击非常大,每见到一个人,就直着眼睛和人家讲阿毛被狼叼走的悲痛往事,因为听得烦了,人们也不再怜悯她,当她再次向人们提起这段伤心往事时,人们便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在这样一种麻木冷漠的社会环境下,人们不但不同情她的悲惨遭遇,还嘲讽、侮辱她,自然而然眼神变得呆滞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化如此之大呢?
二、悲剧命运的原因分析
祥林嫂的身上上演着数重悲剧,她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将从根本原因、社会因素这两方面进行剖析。
1、根本原因——封建制度
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封建制度对她的侵蚀、剥削。当时封建帝制刚刚瓦解,但由于它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不可能立刻使人们从封建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所以,在当时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劳动妇女是受封建制度剥削的、支配的。可悲的是,他们并没有丝毫的抗争意识,反而心甘情愿地接受封建社会的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
祥林嫂在面对命运重大变故时,也有过抗争:当第一任丈夫死后,她的婆婆想将她“卖”给贸老六来换取聘礼钱时,她抗争了,但是最后还是改变不了嫁给贸老六这个事实;当从柳妈口中得知再嫁的女子死后,到了阴间将会被锯成两半,她抗争了,她用辛苦了一年的工钱去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但不幸的是最后不僅没有挣得任何做人的权利,就连死后保全自身的希望也破灭了。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祥林嫂的抗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抗争,而是对封建社会礼教“三从四德” 精神的认同,是对夫权的顺从;对封建礼教体系下神权的敬仰和畏惧。
2、社会因素
祥林嫂生活在封建社会中,接受着封建制度对她的剥削和奴役,封建制度对她的迫害是造成她悲剧一生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她的死还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人在祥林嫂走向死亡的道路上都或多或少地在她的胸口上插了一刀。
(1)祥林嫂的婆婆
在祥林嫂的丈夫死后,她的婆婆本应和她好好过日子的,可是祥林嫂的婆婆却把她从鲁四爷家绑回来,急着“卖”给贸老六来换取她小儿子娶媳妇的聘礼钱。在当时的农村,当被逼再次改嫁时,祥林嫂已失去了做女人的一般权利。
(2)祥林嫂的大伯
伤寒夺走了祥林嫂第二个丈夫的性命,再次失去丈夫的她只能和自己的儿子相依为命,就在快要忘记这段悲痛过往时,她的儿子又被狼叼走了,此时的祥林嫂悲痛欲绝,而在这个时候,祥林嫂的大伯却趁火打劫,她被大伯收了屋子赶了出去。这无疑是在她的伤口上又狠狠地插了一刀。
(3)鲁四爷和鲁四婶
鲁四爷和鲁四婶是封建统治者的代表,在他们看来,祥林嫂不能“从一而终”,是个“不贞”之人;嫁过的两个丈夫都被她“克”死了,是个“不详”之人。所以,虽然让祥林嫂留下来了,但大家伙对她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对于祝福要用的东西,鲁四婶更是连碰也不让她碰,总是对她说“祥林嫂,你放着罢”。这件事也加剧了悲剧的发生。
(5)柳妈
柳妈告诉她生前嫁过两个丈夫的女人死后到了阴曹地府要被锯开分给两个男人,要到土地庙里捐一条门槛才能赎罪。为了死后不被锯成两半,她辛苦了一年,攥够了钱去捐了一条门槛,原以为捐过门槛后就会获得重生,可没想到终究还是被人嫌弃,此时的祥林嫂已对生活彻底失去了希望,最后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结语
发生在祥林嫂身上的悲剧,一是因为封建社会制度对她的侵蚀,二是一些社会因素在她的死亡道路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对于她的悲惨遭遇是同情的,但是这种悲惨的遭遇也是由于她自身软弱的性格造成的,生活在那样一个封建礼教“吃人”的社会中,祥林嫂并没有抗争,试想一下,若是祥林嫂敢于同封建礼教作斗争,那么悲剧是否可以避免呢?
参考文献:
[1]杨景春,高占伟. 新解:祥林嫂悲剧意义[J].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148-150.
[2]张琳琳,党洁. 论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J]. 新西部(理论版),2016(24):105-106.
[3]朱庆华. 祥林嫂悲剧成因新解[J]. 枣庄学院学报,2007(03):13-15.
[4]史曙. 同类的吞噬与伤害——祥林嫂悲剧成因新探[J]. 枣庄学院学报,2006(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