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启示
2019-06-06关宇桐
摘 要:1842年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自那以后,直到近代,我国文化沿着这条不算完全正确却也没有明显错误的文化道路。在本身传统文化的稳定加持下,完成了自主的文化融合,建立了新时代独有的大中华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了文化引入与文化融合的我国,开始了文化逆向输出,中文的国际化,各地孔子学院的兴盛,都印证了这一点,而文化外译,作为文化直接“出口”输出的软实力,其从历史角度出发所产生各种问题以及为我们带来的启示值得我们铭记并深入思考。
关键词:外译类别;外译问题;问题启示
作者简介:关宇桐(1994.3-),女,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北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01
引言:
经过了文化错综复杂的近代,一味“拿来主义”的八十年代,我国文化终于在坚实的本国传统文化的加持下迎来了文化复兴,建立了风格独特的大中华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完成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我国,开始了文化逆向输出。而文化外译,作为直接进行文化输出的软实力,以历史角度出发,各时代,各种类出现的外译问题都给予我们不同的启示,而本文主要描述了相关问题,并积极阐述了相关启示,希望能够引发足够的深入思考。
1、《论语》,《孙子兵法》经典类古籍及其外译问题启示
《论语》,《孙子兵法》,《阳明子》以及四大名著等最早一批的文化外译,出现在我国近代,那时候我们还处在积极要求学习和接触外来文化,并且对于本土传统文化,视其为完全糟粕的年代。这一阶段的文化外译通常由真正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国人,或者对我国文化向往已久并且有了切实深入研究的外国人做出。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外译,更多的是真心爱好性质的“类同人”外译。既然是这种情况下的文化外译,那么实际上来讲,也不能算作文化输出。
虽然该类文化外译具有相对的“类同人”性质,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外译,但是由于其译者要么是真正了解本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本国译者,要么是做出过切实深入研究的国外学者,其本质上都是相关领域的“大家”所以其所作出的第一批的经典古籍类文化外译的质量可以说是相当的高。多数能够达到翻译水准当中的“信,达,雅”要求,部分译文还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比较有代表性的像是《All Men Are Brothers——Blood of the Leopard》,《水浒传》,这类翻译可谓是以翻译角度上来看,文学性不使原作蒙羞的典范。
虽然,这部分的文化外译其成色与外译文学性均较强,也能够很好地做到文化传播作用。但是如上文所说这毕竟是一场“高端大家”的狂欢,由于整体时代限制,虽然这部分译文有着良好口碑,但是并没有取得相应的影响,其文化对外输出的职能也基本没有达到。现在看来这似乎仅仅是可惜,但是考虑到之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关系民族存亡的斗争,如果我们最终在任何一次历史的岔路上迷失,最终丧失了一部分文化传承,那么以当时对于经典古籍的不重视,以及对于文化外译的末世,会不会导致我们失去了这一部分古籍所代表的文化,这是今天站在历史进程的高速车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切实考虑的问题。
2、《灵山》,《生死疲劳》新时代佳作及其外译问题启示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受到世界的日益认可与关注。众多的经典得到传承,甚至有一些当代的经典也跟随着时代的风吹过了间隔东西的海洋。《莫言文集》这一类别的新时代佳作,随着国人对于文化输出的日益重视,迎来了自己集中文化外译,集中文化输出的时光。
这一部分的文化外译呈现出相当扎实的基本功底与工业化时代下流水线级别的文化产品生产能力与变现能力。今天能得奖,明天就出口。2012年以后在巴黎的任何一家书店的书架上我们都能够找到以《蛙》作为主打的《莫言小说集》或者《莫言作品集》这种文化输出值得当代的每一个华人,每一个华人知识分子骄傲和自豪。
但是,在完整工业模式下的文化外译,在不断创造价值的同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成我国的文化输出。文化输出的本质,是价值观的输出,而仅仅考虑声明与经济考量的文化输出,是没有意义的,空洞的。简而言之,可能很多法国人的书桌上都摆着《灵山》与《蛙》但是,他们更加认可和接受的是《灵山》所表现的价值观与价值认识。而众所周知,《灵山》所表现的价值观与我们所一直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下直观是相悖的,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一直在我国现行环境下的正确社会价值观。虽说,理念无疆土,观点无错误,但是作为文化输出,仅考虑经济利益而不考虑其人文与历史所承载的厚重意义,那么外译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存在性就从根本上是被否定的。纵观历史,只有文化取得连续性,取得融合性的国家民族才能被称为古国,优秀民族,那么在新工业文化浪潮下的外译文化,在所谓的文化输出之中,就更应该注重核心价值观的输出,不应该只是单单的考虑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近代,我们有良好的价值观输出,但是缺乏广泛的外译认可与变现能力,当代,我们有良好的外译文化认可与出众的变现能力,那么显而易见,结合近代的价值观输出与当代的文化工业化水平,那么我们的文化外译,我们的文化输出必将得到世界的认可与历史的证明。
参考文献:
[1]吕世生.中国“走出去”翻译的困境与忠实概念的历史局限性[J]. 外语教学. 2017(05).
[2]欧阳东峰,穆雷.论译者的翻译伦理行为选择机制[J]. 外国语文. 2017(04).
[3]刘建珠,穆雷.中國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其划界[J]. 上海翻译.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