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核电厂领执照者关于运行事件报告的比较研究

2019-06-06蔡汉坤

核安全 2019年2期
关键词:核管会规格书安全局

张 廉,蔡汉坤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武汉 430022)

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运行核电机组44 台,向国家核安全局累计报送运行事件报告(LOER)960 起。中国现行有效的LOER 报送要求是1995 年颁布的《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1](HAF/001/02/01)。随着中国运行核电机组的逐年增多以及福岛核事故后中国监管部门监管要求的提高,LOER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及时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满足监管机构对核安全监管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核管会)执照事件在时限要求、表单格式、报送形式和自愿报告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改善我国LOER的建议,为监管部门改进我国LOER报送工作提供参考[2]。

1 国家核安全局LOEN和LOER与美国核管会ENS和LER的报送状态差异分析

国家核安全局的运行事件通告(LOEN)和LOER的准则是一致的,执照者先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通告,然后再提交与该通告相关联的报告。与美国核管会的要求准则相比,有很大差异的地方是美国核管会运行核反应堆及时通告(ENS)和执照事件报告(LER)的报告准则是分开的,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美国核管会ENS 和LER 的差异在于ENS 和LER 之间的时态不同。ENS 一般使用现在时态,因为在进行ENS报告时该事件或工况通常正在进行;LER一般使用过去时态,因为在编写LER 的时候该事件或工况通常已经过去。比如,对于技术规格书要求的电厂停堆这一准则,ENS的准则要求的是电厂停堆的开始,而LER 要求的是电厂停堆的结束[4]。

而国家核安全局的LOEN 和LOER 没有对时态的要求,报送LOEN 和LOER 的报告准则一般都指的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件。比如,在技术规格书中,电厂停堆这一准则中规定:如果偏离核电厂技术规格书规定的运行限制条件,或者某个安全重要系统或设备不能使用或运行参数达不到规定值,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恢复正常而导致停堆,应该向国家核安全局报告。此准则只在导致停堆后(即停堆的结束)需要报告,没有对电厂停堆的开始作详细的要求。

以正在进行中的事件报送LOEN,对于及早引起监管当局注意核电厂发生的异常状况、掌握相关信息及时研判、快速有效应对有重要意义。建议在国家核安全局的报告制度中区分LOEN 和LOER 的报告准则,以便监管部门及时了解电厂发生的各种异常状况。比如,电厂根据技术规格书要求开始停堆,需要根据事件的重要性按照不同的时限要求及时报送LOEN;电厂如果在技术规格书要求的时间内修复而未停堆,虽然提交了LOEN,但无需报送LOER,以减轻监管当局的监管负担。

2 国家核安全局LOEN和LOER与美国核管会ENS和LER的时限要求差异分析

国家核安全局和美国核管会在运行事件通告和报告的时限要求方面差异比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2.1 运行事件通告

国家核安全局将LOEN分为口头通告和书面通告。口头通告的时限要求为:营运单位必须在事件发生后24h内口头通告国家核安全局和所在地区监督站;书面通告的时限要求为:营运单位应在事件发生后3天内向国家核安全局和所在地区监督站递交书面通告。节假日期间顺延到节假日后第1个工作日递交。

美国核管会中ENS 的时限要求包含以下情况[5]:

(1)进入应急状态的ENS 通告向所在州或地方当局发出通知后,不晚于执照者宣布其中任一应急等级1h之后。

(2)违反核电厂技术规格书偏离的所有事件均要有ENS 通告,不晚于在批准的核电厂技术规格书中任何偏离发生后1h之后。

(3)以下ENS 通告时限不晚于该事件发生后的4h之后:

①技术规格书要求的电厂停堆;

②任何由于有效信号导致或本应导致堆芯事故冷却系统(ECCS)排放至反应堆冷却系统的事件,除非该动作来自于试验或反应堆运行期间的预定计划序列或为其中的一部分;

③在反应堆处于临界状态时任何导致反应堆保护系统(RPS)动作的事件或工况,除非该动作来自于试验或反应堆运行期间的预定计划序列或为其中的一部分;

④任何与公众或现场人员健康和安全或环境保护相关的事件或情况,已计划对该事件或情况进行新闻发布或已经向其他政府机构发出通知。此类事件可包括现场人员伤亡或放射性污染物的意外释放。

(4)以下ENS 通告不晚于该事件发生后的8h以后:

①任何导致核电厂工况严重降级(包括其主要安全屏障),以及处于没有分析过(能极大降低电厂安全性)的事件或工况;

②导致任一系统有效动作的事件或工况,除非该动作来自于试验或反应堆运行期间的预定计划序列或为其中的一部分;

③任何可能会阻止构筑物或系统安全功能实现的事件或工况;

④任何需要将受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运至现场外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的事件;

⑤任何能够造成应急评估能力、厂外响应能力或厂外通信能力(如控制室指示的重要部分、应急通告系统或厂外通告系统)重大损失的事件。

通过比较国家核安全局LOEN和美国核管会ENS上报时限的要求可知,根据事件的重要性程度,ENS 的上报时限要求是有区别的。建议LOEN也根据事件的重要性区分上报时限,这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关注重要的异常状况,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6]。

2.2 执照事件报告

国家核安全局LOER提交的时限要求为:营运单位应以公函形式在事件发生后30 天内向国家核安全局和所在地区监督站递交事件报告。如果第30 天是节假日,则顺延到节假日后第1个工作日递交或投递。

而在美国,核管会要求在事件发现后60 天内提交LER,同样,如果60 天期限结束于星期六、星期日或假期,则应在60 天结束后的第1个工作日提交报告。这里的发现时间是指事件发现的当天,而非事件评价完成的时间。

通过比较国家核安全局LOER和美国核管会LER 上报时限的要求可知,LER 的上报时间长度是LOER 的2倍,这将留给事件处理人员更充足的时间来调查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及分析该事件需要采取的纠正行动[7]。

另外,美国核管会采用事件发现时间作为计时起点,而国家核安全局以事件发生时间为计时起点。然而往往很多事件在发现之前就已经发生,而且有的事件发生时间无法追溯,因此,以发生时间来计时,有可能给核电厂事件的上报带来时间压力,不利于对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建议将LOER 的时限要求延长至60 天,并将时限要求的起始日期定为事件发现时间。延长时限要求便于核电厂事件分析人员更充分地调查事件的根本原因和开发纠正行动。将时限要求的日期定为事件发现时间,既能方便监管部门对事件的统计,也能避免在报送事件时因时限要求给电厂事件分析人员带来上报的压力。

3 国家核安全局LOER与美国核管会LER报告表差异分析

3.1 表基本信息比较

表1 比较了国家核安全局LOER 表和美国核管会LER表[8]的基本信息字段。

通过比较基本信息可以看出,LOER表基本信息字段比较详细,但缺少一些关于部件缺陷的编码。LER 不仅在部件缺陷描述字段中详细描述了原因、系统、部件、制造厂商和报告给EPIX 等信息,而且对原因、系统和部件进行了编码。这里重点强调制造厂商这个字段,制造厂商字段实质上是很重要的。核电厂会发生很多设备故障或缺陷导致的事件,通过对事件中制造厂商的统计可找出问题较多的制造厂商,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联系制造厂商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表1 LOER表与LER表基本信息的比较Table 1 The compare of basic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LER form and the LOER form

3.2 表正文信息比较

表2 比较了国家核安全局LOER 表和美国核管会LER表[8]的正文信息字段。

表2 LOER表与LER表正文信息的比较Table 2 The compare of content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LER form and the LOER form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LOER表和LER表的正文信息包含的信息差不多,只是文字描述上有所区别。

3.3 表编码字段比较

表3 比较了国家核安全局LOER 表和美国核管会LER表[8]的编码字段。

表3 LOER表与LER表编码字段的比较Table 3 The compare of code field between the LER form and the LOER form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LOER和LER表都有报告准则字段,LOER 中有5 个编码字段在LER 中没有,分别是事件发生前机组状态、事件对运行的影响、放射性后果、人员照射、环境污染。其中,事件发生前机组状态字段有14 个编码(见表4)。事件对运行的影响字段有10 个编码(见表5)。放射性后果字段有2个编码(见表6)。人员照射字段有2个编码(见表7)。环境污染字段有2个编码(见表8)。

表4 LOER表中事件发生前机组状态字段编码Table 4 The code of operation status before breakdown in the LOER form

表5 LOER表中事件对运行的影响字段编码Table 5 The code of the impact of the event to operation in the LOER form

表6 LOER表中放射性后果字段编码Table 6 The code of radioactive consequence in the LOER form

表7 LOER表中人员照射字段编码Table 7 The code of personnel irradiation in the LOER form

表8 LOER表中环境污染字段编码Table 8 The cod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the LOER form

LER表中原因、系统、部件3个编码字段在LOER 表中是没有的。原因字段编码见表9,分为8个大类。

表9 LER表中原因字段编码Table 9 The code of cause in the LOER form

系统字段编码依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IEEE 核电厂和相关设备系统标识符的推荐实施规程(805—1984)》。部件字段编码依据《IEEE 核电厂和相关设备唯一标识符推荐实施规程——部件功能标识符(803A—1983)》。原因、系统和部件标准化编码有助于对事件部件缺陷的查询、统计以及趋势分析。

虽然国家核安全局在经验反馈信息化系统的运行事件报告模块中增加了WANO(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编码填报功能,但是《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01/02/01)中并未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系统和部件等信息的编码进行明确要求。由于《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01/02/01)未作强制性要求,因此,营运单位在填报时,可能会漏填,导致统计分析不准确。WANO 编码虽然是全球统一的一套编码,但其是属于协会性质的编码,就各个国家的监督管理侧重点而言不太实用。因为WANO 编码中,有的编码太粗,有的编码又太细,通过WANO 编码来统计分析,往往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建议在LOER 中增加部件缺陷描述相关字段,包括部件缺陷的原因、系统、部件和制造厂商等编码字段,以便于对部件缺陷相关的事件进行查询、统计以及趋势分析,以及对制造厂商进行跟踪并加强监管[9]。

4 美国核管会ENS和LER的自愿报告

在美国,虽然有些事件不满足10CFR50.72和10CFR50.73 中报告准则的要求,但执照者认为该事件或工况与安全有关,属于公众感兴趣或公众关注的问题,则可对该事件进行ENS 和LER 报告。事实上NRC 鼓励、允许并建议执照者自愿报告LER,因为采用LER 的形式有助于报告信息的完整性,也有助于向NRC 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并对事件进行数据输入等。对美国核监管部门来说,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取决于每个执照者是否对所有潜在安全问题的事件进行正确完整的报告[10]。

目前,国家核安全局没有对自愿报告进行相关的规定,事件是否作为LOEN 和LOER 报告,完全取决于是否满足《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01/02/01)中报告准则的要求。

建议国家核安全局在《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01/02/01)制度中增加自愿报告的相关规定,考虑到具体国情,鼓励核电厂上报虽不满足报告制度准则但属于热点问题、共性问题的事件,以LOER的表格形式,作为监管的内部事件报告上报,以促进核电行业的经验交流和共享,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5 结论

LOER是国家核安全局履行核安全监督职责所需的重要信息源,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中对LOER 的要求是核电厂上报LOER 的重要依据,随着核电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以满足国家核安全局监管的需求。这有助于监管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核电厂内发生的重要异常状况,也有助于后续共性问题统计和趋势分析,以深入开展行业经验反馈工作,避免类似事件重复发生,提高我国核电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核管会规格书安全局
核管会收到萨默尔核电厂二次延寿申请
基于扩展规格书数据的SiC功率MOSFET建模
核电厂厂区实验室家具仪器规格书的优化
美唯一铀转化厂获准继续运行40年
欧洲食品安全局认为毒死蜱不可能安全地使用
浅谈对RCC-M规范材料篇的认识
欧盟食品安全局:三氯蔗糖无致癌风险
违反核电厂技术规格书的事件报告准则研究
美国核管会公布2017财年预算申请
美国核管会批准发放一份早期厂址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