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临沂市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讨

2019-06-06袁忠香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临沂市居家养老

文/袁忠香 临沂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5

为加快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进一步拓展养老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8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临沂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在全市建立以养老服务热线12349和“一键通”紧急呼叫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居家养老模式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

1、临沂市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概况

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就是通过构建系统平台,利用网络、通信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对家庭、社区、社会等养老服务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整合,并借助先进的助老服务设备为每一位居家老人提供切实需要的服务[1],目前临沂市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探索如下。

1.1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打造智能健康养老平台

12349 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是临沂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社区服务资源,委托运营商大爱养老服务中心建立的。平台以12349 养老服务热线为纽带,整合了1300 多家家政、物业等社会服务组织,可以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家政服务、护理照料、精神关怀等多种服务。目前这个平台已在临沂市城区6 个社区和兰陵县部分社区开展试点,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为800 余名70 岁以上的失能、半失能、独居或享受低保、优抚政策的特殊困难老人每周提供两次免费服务。而不符合“特殊困难”条件的老人,则可以以每小时15 元的价格通过平台来购买家政服务[2]。

1.2 大力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

成立于2016年3月的临沂凯旋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1.2.1 统盘布局,选点建立老年服务站

因地制宜,在城乡社区选点建立了50 个老年服务站,按实际工作需要配置必要的办公服务设施,部分面积较大的服务站内设置有查体一体机和针灸、按摩、中药泡脚等部分康复理疗器材,有些还设有棋盘、麻将桌等老年娱乐器材,为满足居家老年人的需求创造了条件。

1.2.2 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平台

自2017年临沂凯旋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与上海大学合作,投资200 余万元搭建了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云平台,购置了300 余台互联网双向视频器“医养监护终端”免费发给居家老人,这样居家老人所需要的服务就通过“医养监护终端”清晰快捷地传递到智慧养老云平台,平台直接指令所在社区老年服务站,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

1.2.3 为有需求的居家老人上门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是一些在生活上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空巢、独居高龄老人,经双向选择后对他们实行签约服务。服务内容涉及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如助洁、助浴、助购、助行、助餐、助医等;对于享受职工长护险的老人则实行定量有偿服务,即公司与社保部门签约,由社保部门按每人每月260 元支付服务费(每月为享受长护险的老人上门服务8 次,每次35 元)[3]。

2、临沂市互联网+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想

图1 智慧居家养老构建内容

智慧居家养老构建:如图1所示,这个智慧居家养老相当于一个互联网平台,通过发展客户,统计老人的信息档案,给予老人一些服务,比如GPS 卫星定位、SOS 紧急求救、生活服务需求、购物需求、身体健康实时监测等等;智慧居家养老的主要核心功能大概就是这些,这些功能是需要一定的智能硬件设备和App 搭配才能实现,比如智慧腕表、智慧床垫、智能安防设备等等。

3、临沂市互联网+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现路径

国内外已取得的成果不仅充分肯定了智慧养老服务对于缓解养老难题的重要作用,借助于高科技信息网络技术,能够从本质上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在此探讨临沂市智慧养老服务的实现路径。

3.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3.1.1 加强部门联动,完善针对性政策扶持

首先,地方政府应该依据自身特点,从社区发展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不同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对现行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支持性政策措施和规范性管理文件等进行细化,从而研究制定出可实施性更强的针对社区现状的养老服务事业优惠政策和规范性管理文件[4]。其次,市政府也应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具体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来鼓励社会企业及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具体应包括准入扶持优惠政策、运营支持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

3.1.2 扩大财政投入总量,设置财政专项资金

首先,为了更长远的推动智慧居家养老发展,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加大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总投资比例[5]。其次,设置政府财政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一方面,政府可在科技上列出专项资金对技术研发进行有力的支持,采用前补助模式从而更好地从科技层面提升智慧居家养老。另一方面,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涉及诸多项目,政府应加强对其的重视,将这些项目有选择性的规划入财政预算范畴。此外,鉴于对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的运用,还要设立并实行管理责任制,清晰部门职责,严格遵从专款专用准则,不断加强对其的统筹规划和监督管理[6]。

3.2 提高社区的主体地位

3.2.1 强化社区自治功能

一方面,必须清晰介于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三者之间是指导、协作、服务的关系。明确政府在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只起到宏观的主导作用,要想推动养老服务的长远发展,社区居委会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体的自治功能。另一方面,放权于社区。首先,政府要归还社区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使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民主选举权,切实代表社区居民的意愿。其次,赋予社区组织在本辖区具体养老事宜中享有更多的决策权。

3.2.2 拓宽对养老服务的宣传渠道

首先,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方式,利用社区数字化屏幕、广播、宣传栏等一切可利用的媒介宣传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对其不再陌生,并且能够大致了解该项服务主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其次,主要依靠社区组织的力量,强化宣传力度。社区可以利用自己距离上和情感上的优势,通过组织老年人活动,以讲座、活动等形式对老人进行面对面针对性的宣传。并且社区可以针对老年群体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术培训和教程辅助,增强其对现代科技的认知,帮助其学会运用更多的智慧产品。

3.3 完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3.3.1 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重视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为老服务管理人才和护理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对专业人才的系统性培养。要充分利用高校力量,在高校、职业学校设置社区服务或老年护理等相关专业,增加养老服务专业设置院校的数量。其次,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重视,提高养老服务一线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和福利保障;建立服务人员信息平台和信用评价体系,设立一定的判定准则,增设养老专业人才信息数据库;提升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对其劳动付出给与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双重肯定,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劳动付出的价值,增加职业依附感。

3.3.2 完善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建设为老服务的长效机制。首先,要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如在社区尝试“劳务储蓄”或“时间储蓄”方式,调动低龄老年人积极参与高龄老人的养老服务,使他们相互之间形成有效互动,鼓励人们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其次,要增加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明确其在养老服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志愿者服务的年限可相应的设置一定的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提高志愿者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着力发展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的沟通互动机制。对志愿者与专业服务人员进行结对联系,每个专业人员相对固定一定数量的志愿者,有针对性地联动开展养老服务[7]。

3.4 强化智慧养老信息技术

智慧养老需要信息技术作保障,需要智能终端设备做支撑。因此,应当鼓励高科技公司或者企业积极研发和生产智能产品,并维护更新服务平台,使其真正满足老年人之需,让老年人享受到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第一,鼓励科技从业者积极引导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激发人他们的研发潜能,凝聚众人的智慧力量,通过互联网技术让老年人同样享受便利高质量的服务。第二,针对老年人的居住状态和身体情况等,应当分群体分需求的提供智能产品和智能终端设备,由此以来可以更加突出互联网技术在尊重人性的优势,还可以为智慧养老做出更好的推广,解决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第三,激励网络信息管理从业人员开发出操作简单、使用便捷、信用程度高以及值得信赖的智慧养老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在开发系统时要格外注意应注重隐私数据的安全、智能产品运用等方面。同时,还要注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完备,保障整个智慧养老的网络情况,为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第四,发挥智能产品有效性。临沂市智慧养老的发展依托智能产品为基础,实现平台数据的采集与运用,实现老年人与外界的互动交流,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以及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结论:

基于临沂市的基本情况,研究了临沂市智慧养老的实现路径,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鼓励更多服务公司或者志愿者能够参与到智慧养老服务中。在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服务质量的监管,这就可以借助智慧养老服务的受益者即老年人反馈服务效果,做出真实评价。临沂市智慧养老服务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步打开临沂市智慧养老的市场,解决临沂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也为山东省老龄化问题提供借鉴经验。

猜你喜欢

临沂市居家养老
养老生活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临沂市兴盛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