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路径研究

2019-06-05闫海鹰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路径选择农村居民

闫海鹰

【摘   要】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山西省、中部省份和全国2010-2017的数据为样本分析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找出制约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因素,并从乡村振兴的视角提出山西省应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农村消费环境、转变消费观念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农民的消费档次,促进农村居民进一步消费升级。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居民消费升级;路径选择;乡村振兴

A research on the upgrading path of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 Shanxi Province

Yan Haiy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030800)

[Abstract] As one of the "troikas"of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Consumptio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academia. Based on the datas of Shanxi Province, the central provinces and the whole country from 2010 to 2017,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in Shanxi Province, finds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upgrading of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 Shanxi Province,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puts forward that Shanxi Province should start broadening farmers' Income-increasing channels, optimizing rural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changing consumption concepts and improv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improve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Keywords]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nsumption upgrading; path selec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在市場经济运行中,供需是两大必不可少的力量,二者缺一不可。当前,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需求端的引领作用,可以说,没有需求端的改革和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会失去方向[1] 。从需求角度看,“十三五”时期,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消费的作用日益显现。特别是随着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支出水平也随之提高,消费结构亦有所改善。农村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热点。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必要通过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不断释放内需的潜力来激发中国经济潜力。明确要求通过扩大乡村消费,发展服务消费,优化服务供给,实现居民消费升级。因此,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路径选择再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话题。本文在参考已有文献基础之上,依据农村社会消费的实际情况和山西省农村居民历年消费的数据分析,拟从乡村振兴的视角提出促进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路径,以此来激活农村市场活力,让城乡共享发展红利。

1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概况分析

1.1  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比较

1.1.1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较    通过整理《山西统计年鉴》有关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可知,2011-2017年间山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但随着消费的增加,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却在逐步扩大,由2011年的6767.3扩大到2017年的9980元;但是,历年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均小于城镇居民。从增速来看,2011-2012年,农民人均消费增速大幅提高,说明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对自身未来预期收入增加,随之消费也增加;2013-2017年,农民消费增速放缓,其原因在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总体而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但人均消费增速却高于城镇居民,说明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品质化。

1.1.2  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    通过对《山西统计年鉴》中2011-2017年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发现,在食品、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方面,城镇居民消费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在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逐年有所上升,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山西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渐由物质型消费转向服务型消费。从消费结构占比可以看出,食品消费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下降,而在住房、交通通讯、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说明收入水平的提高,促使农村消费者逐渐加强了对生活质量、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结构;从消费支出结构变化的趋势来看,在山西省政府的领导下,城乡居民消费支出逐年增长,生活状况整体得以改善,说明居民生活逐步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和服务消费。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生活水平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缩小差距。

1.2  山西省与中部省份农村居民消费比较

1.2.1  山西省与中部省份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比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2017年山西农民人均收入10787.5元,比2012年增加了5186.1元。2017年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0787.5元,同期中部六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2805.8元,是山西省农民收入的1.2倍;同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3432.4元,高于山西农村居民2644.9元。由于受收入水平的影响,居民消费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2011-2013年中部六省中人均消费最低的是河南省,但是2014-2017年间山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却位居中部六省末尾。这充分说明山西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消费动力严重不足,政府需要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1.2.2  山西省与中部省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比较    通过对2017年中部六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种类所占比重分析,可以发现,山西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0787.5元,是中部六省最低的,而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为78.1%,位居中部第4位。在山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食品占比最高为27.4%,仅次于河南,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1.2%;其次是居住占比2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山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消费观念有所转变,消费由物质消费逐渐转向精神消费,由注重量的消费转向质的提高,消费层次有所提升。

2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收入水平

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的关键因素,居民收入的增加是消费能力增强的重要保障[2]。文中以2012年至2016年山西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作为样本,将山西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设置为变量1,消费支出设置为变量2,利用相关性检验可以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图1)。通过检验可知,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2.2  物价水平

商品的价格直接决定了居民的购买能力,是制约农村消费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商品价格的波动不仅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更会影响居民购买商品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当物价上涨时,农村居民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导致消费水平下降;当物价下跌时,农村居民的需求量上升,从而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2.3  消费观念

科学的消费观念有助于合理的消费结构的形成,而落后的消费观念则会导致消费结构畸形发展,甚至会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由于长期落后、闭塞的生活环境,使山西农村居民在消费上仍保持着传统节俭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奢侈品比较抵触,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2.4  消费环境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消费结构也有一定的改善。但在某些领域,农村的消费市场只能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尚不能满足农民多元化,多层次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新技术引发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尚缺乏有力的监管体制与之相匹配;消费领域个人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尚未真正发挥作用。

3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路径选择

3.1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消费能力

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多举措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增强农民消费意愿。

3.1.1  因地制宜,培育乡村产业新动能    山西应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着力培育杂粮、果业、中药材、酿造等特色农业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提升农民的整体收益;借助“互联网+”,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数字农业、社区农业、智慧农业等信息化新型农业。

3.1.2  加强政府扶持,发展特色产业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各地应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并做好宣传推广,加强农村产业品牌建设。

3.1.3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乡村本土人才培育    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他们就地创业、返乡创业,为返乡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农村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

3.2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3.2.1  持续完善消费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以及偏远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提供支撑;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平台建设,激活农村地区线上和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短板。

3.2.2  强化农村消费市场监管力度    执法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商品的抽检力度,利用云平台、大数据等新技术大力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证农村居民消费品质量的提升;增强农村经营主体责任意识和农民的维权意识,建立健全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保证农民消费维权渠道畅通无阻。

3.2.3  增加产品多样性,满足多元化需求    随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农民消费也由对量的注重转向对质的追求。因此,要加快农村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一般物质消费的质量提升,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增加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母婴美妆等服务型和精神性消费。

3.3  转变消费观念,挖掘消费潜能

合理的消费观念是进行科学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素质,引导农民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才能进一步实现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

3.3.1  积极开展消费教育活动    通过开展消费教育下乡活动,给农民普及科学知识和消费知识,并用其指导农民的日常消费活动。引导农民正确认识消费和积累的关系,并选择健康的消费方式,保证身心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的消费,使有限收入获得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3.3.2  加强消费宣传力度    借助互联网、新闻媒介等多种渠道开展公益宣传,重大消费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发布消费发展信息、增强农民消费信心,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引导农村消费观念朝着科学、合理、绿色、安全方向转变,挖掘消费潜能,提升农民消费层次,推动农民消费升级。

3.4  健全社保制度,解决后顾之忧

社会保障制度为居民提供强大的支撑,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低收入保障等,根据山西省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养老、住房、医疗等保障体系。

3.4.1  养老保险方面,通过法律法规对农村养老进行规范,利用法规保证农村居民养老的稳定和持续。

3.4.2  医疗保险方面,通过对贫困人员参保个人缴费给予政府补贴,降低参保门槛,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和封顶线等政策,提高农村居民受益面和收益水平。

3.4.3  最低生活保障方面,要針对山西省农村的特殊情况,采用适合山西省农村的标准对贫困家庭进行补助,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以及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利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对外经贸,2015,(7): 117-118.

[2] 袁宇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7,(08): 37-42.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路径选择农村居民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