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训机构频跑路 如何识别及预防

2019-06-05寇佳丽

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办学机构消费者

寇佳丽

2015年以后,中国教育领域的法律规范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包括《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简称《民促法》)的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相应修订和公开征求意见,为教育实践工作带来较大改观。其中,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广泛开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生长痛”。

培训机构突然关门

不少消费者,尤其是已为人家长的消费者,对培训机构关门或跑路的话题并不陌生。

2019年1月16日,教育部公布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情况并通报了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0日,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的机构有272842所,目前已经成功整改的有269911所,完成整改率高达98.93%。

问题就此解决了吗?不尽然。

2019年4月23日,北京亦庄华联力宝购物中心内一家名为“帕皮科技”的培训机构对外发布公告,称“由于帕皮亦庄校区面积过大不能满足商场效益,校方决定与商场解除租赁合同并重新选址装修,为期2个月左右”,会员家长可选择冻结课时或按照流程和规定进行退费;该机构同时关闭了亦庄店门。

4月24日,一些家长自发组织到该机构的经营场所讨要说法,却没有得到帕皮科技工作人员的接待;感觉状况不对的家长们很快组建了几百人的微信维权群。

“我们交的一年学费,14800(元)。”

“我本来是交了12800(元),今年年初把课升级了,又加了2000(元)。”

“这件事必须追究到底,钱不是重点,重点是孩子特别喜欢这个课,我儿子三岁半跟了一年半了,现在忽然这样说都不说,太伤人心了。”

“咱们群就有500万(元)了吧。”

不满的同时,家长们还表示诧异,“4月22日帕皮科技还在营业,没想到第二天就停了”。一些家长联系到帕皮科技的老师,老师却表示自己也联系不上负责人。

4月26日,帕皮科技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帕皮没走!——北京校区暂停之真相”的文章作为回应,表示公司并非跑路而是陷入了资金危机,希望可以找到接手的机构,并公布了复课、退费的联系方式。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拨通了联系电话。

“网上消息的确很多。但是,有任何新的进展,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会随时跟进。我这边只负责会员家长的退费登记事宜,现在退款的事情也确实在推进。”帕皮科技的一位老师如此回应。

按照帕皮科技的官方说法,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才会关闭一些门店,那在这些店铺办理会员卡的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护呢?

2018年8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简称“80号文”)。80号文指出,校外培训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务与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尽管如此,一些培训机构,不管它开办的课程是学科类的还是素质教育类的,都很容易采用焦虑营销,鼓励消费者们一次性缴纳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费用。而消费者呢,很多时候的确会选择预付这笔款项。可是,当这些机构遭遇资金链断裂的时候,消费者因为并不享有抵押或担保,只属于普通债权人。而这时候的教育培训机构,往往不仅欠消费者的钱,也欠房租、水电费甚至银行的钱。普通债权人原则上一律打包受偿,也就是培训机构的全部资金要按比例偿还给全部债权人。通常,消费者能拿回15%-20%的钱就不错了。”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这样对《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分析。

看宣传不如看资质

教育培训机构关门或跑路早已不是新鲜事。

2019年1月份,武汉市洪山区市民罗女士发现,她去年夏季花了11000元,在关山大道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给孩子买了一年的幼教课程,课程还剩下一大半,机构却突然关了门。

4月9日,合肥市滨湖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二楼的一家名为“积木宝贝”的连锁早教机构内,聚集了十多名讨要学费的家长。据悉,上述早教机构一天前毫无征兆地关了门,让约200名家长预付的学费打了水漂;甚至有的家长刚刚交了14000元的课时费,孩子还一节课都没上。

在各类培训机构、健身房、美容美发店都“推崇”办卡业务的今天,“预付式消费”早已十分常见。然而,眼见着原本属于自己的钱无缘无故地消失,消费者终究心绪难平。

“大家都会同情消费者,只是同情也换不来实际的东西,同情也不会让消费者更加成熟。然而,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都需要成熟的消费者。通常,遇到类似事件的消费者,事前会忽略一件事——查询培训机构的资质和证照。不要轻信任何培训机构,这是做出选择的基础。”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根据现有制度,我们可以从3个维度认识中国的教育体系。

按照教育阶段划分,有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此外还有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教育。

按照学历划分,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主要包含学前教育、培训、进修,面对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还有针对成年人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

按照教学方式,有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

对于上述实施不同阶段教育的学校和机构,我国法律都进行了比较细致和严谨的规范。而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有两点不得不提: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其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教育培训机构均需办理;办学许可证则并非如此。

《經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梳理与教育领域密切相关的法律规范发现,招收幼儿园、中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和少年且实施文化教育类培训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县及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审批并颁发办学许可证。而对于“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尚未正式生效,简称《送审稿》)中找到相关定义。

《送审稿》第十五条指出,“与学校文化教育课程相关或者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补习辅导等”为文化教育活动,而素质教育则指“语言能力、艺术、体育、科技、研学等有助于素质提升、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以帕皮科技为例,其全称为“北京帕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所属行业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在官方宣传中,帕皮科技提供STEAM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技术、工学、数学、艺术和科学。依照法律规定,若其提供的课程涉及文化教育,应在正式公开授课前取得办学许可证;若不涉及,则无需取得办学许可证。

“有多少家长事先会查询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范围、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呢?大家往往是东窗事发后,才会想起来这一点。如果家长们能够货比三家、了解宣传背后的真实情况、了解授课质量后才去交钱,而交钱的时候也不要轻信机构的营销手段,后续的很多麻烦不是不可避免。”熊丙奇如此强调。

统一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诚然,监管端的责任不可推卸。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定要严格审查教育培训机构的资质,把好入口关。

“在为办学机构注册登记时,应认真审核办学机构的场地、设施,特别是培训人员的学历、教师(培训师)资格、教育培训经历等;对凡不符合培训机构资质要求的申请者,不予登记办理,在源头上防止鱼目混珠者进入培训市场。同时,要建立审批机构的监管责任制度,特别是完善受培训者及其监护人的申诉、检举和追责制度,使培训机构处于双重监管和监督之下,不留空白,不给漏洞,真正做到责任明确,有责可查,违责必究,引导教育培训遵循教育规律,遵守法律法规的轨道,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国内各地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实行办学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注册审批方式,但该制度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即那些无证无照的培训机构从一开始就身处监管之外。

此外,记者梳理资料发现,有些城市已经在推行“风险准备金”制度,即要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在开办时专户存储一定资金,非经审批不得动用,以规范教育机构的行为;一旦机构关门或出现状况,这部分资金可以用来保护利益关系人的相关权益。

“但我們能够发现,即便上述风险准备金制度也无法杜绝无证无照机构开办课程。为什么?因为你要去监管机构登记注册,才会有人要求你缴纳风险准备金;如果不去,就不用交钱。因此,无证无照办学的现象以后也不会消失。而一旦这些机构出现问题,教育部门和工商部门又倾向于踢皮球,因为他们本来也没有在任何部门备案。”熊丙奇如此分析。

他认为,更为合理的监管办法是,降低注册门槛,实施备案制。例如,要求教育培训机构统一实行工商注册,一揽子监管;对于其开设的教育或培训项目,要求在当地教育部门备案;备案的时候,分项目、按学费比例缴纳风险准备金,以此维护包含消费者在内的多方权益。

猜你喜欢

办学机构消费者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知识付费消费者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悄悄偷走消费者的创意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