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青铜器之六:镜鉴昭明 存骨遗华

2019-06-05牛道德

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铜镜铭文青铜

牛道德

铜镜据说起源于黄帝,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古代铜镜最初在青海、甘肃部分地区的齐家文化中首现,夏至商代初期可被称为中国古代铜镜的萌芽阶段。商周之后,古代礼乐宗法制社会没落,青铜礼器衰落,青铜日用品得以发展。铜镜就是古代梳妆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亦是精美绚丽的金属工艺制品。

在銅镜出现前,大家知道古代人用什么来作镜子吗?答案就是“水”。《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取一鉴,盛入水,就是一面最原始的镜子。很多人以为铜鉴等同于铜镜,其实不然。铜鉴是一种用铜制作而成的装水容器。而铜镜则是名副其实的、无需借助水成像的镜子。古代铜镜发展历史有以下几个阶段: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流行(春秋战国),鼎盛(两汉),中衰(三国至南北朝),繁荣(隋唐),衰退(五代十国及其后)。其中汉代和唐代是中国古代铸镜业发展的两个高峰。虽然随着清代水银玻璃镜的出现,铜镜退出了使用舞台,但是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值得人们去研究、探索。

两汉时期包括西汉、新莽、东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明了众多工艺复杂、制造精细的铜镜,其主要类型有: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连弧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画像镜、龙虎纹镜等不一而足。

当时陶瓷业的进步和漆器的发展,虽然代替了青铜器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但制铜工艺并没有衰退,而是转向了制造铜镜等方面。

这时期官方和私营铸镜业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汉镜铭文中出现的许多“尚方”铭及纪氏铭,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尚方”是汉代为皇室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属少府。并有很强的宣传广告作用,表明民间铸镜业已十分普及。汉代的铜镜也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地区出现,由此可见汉文明的辐射之广。

唐代,铜镜发展到了又一个全盛阶段,唐太宗的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表明铜镜已从容颜的反映衍生到人生的观照,这种由本质至外延的扩展,正是中国文化的特性。

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装饰方法有浮雕、彩绘、镶嵌、鎏金等,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

宋代以后,铜镜的工艺有所衰落,成为寻常百姓家的鉴容器具。到了清代,铜镜逐渐被水银玻璃镜的普及取而代之,铜镜的实用属性被取而代之变成了文人和藏家手中的古董珍玩。

猜你喜欢

铜镜铭文青铜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青铜之光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
苦难,使我们更坚强——读《青铜葵花》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