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黔东南职院精准扶贫实践看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开办策略

2019-06-05苏晓红杨秀益刘静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策略

苏晓红 杨秀益 刘静

摘要:基于职业教育精准脱贫视域,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从江班”为个案,从微观视角深入开展调查,总结开班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贵州省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的办班策略,为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助力精准脱贫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策略;从江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5-0024-04

贵州省是全国是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对此,贵州省提出了以教育推动精准扶贫、决战全面小康。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阵地,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是优质职业院校面向贵州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举办的全免费订单培养班,招收应往届贫困初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学习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毕业后顺利就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精准脱贫任务。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的开办是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一种探索。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发生率为贵州省之最,脱贫攻坚难度很大。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黔东南职院)就坐落在黔东南州府所在地凯里市。为更好地承担起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使命,该校从2016年起开设了精准脱贫班,至今已有两年,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帮助黔东南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子女实现精准脱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笔者以黔东南职院精准脱贫班为切入点,开展实际调研,总结精准脱贫班取得的初步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的策略,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贵州省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开办策略,为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一、黔东南职院“从江班”开办现状和成效

黔东南职院与黔东南州民政局合力开办中职精准脱贫班,从2016年开始,每年招收30名黔东南州从江籍月亮山地区的学生到学校中职专业学习。首个精准脱贫班学生就读2016级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班,招生30名,实际报到29人,均来自从江县少数民族极贫困地区;学生家庭均为极贫困户,有的甚至是孤儿;学生中入学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16 岁,女生24 人;均为少数民族,其中苗族23 人,侗族4 人,其他民族2人[1]。第二个精准脱贫班学生就读2017级中职会计专业班,招收 60 名初中应届毕业生,实际进校59名,其中从江县36名,榕江县和施秉县23名。“从江班”共88人在读,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72人,占比81%;从江籍学生65人,占比73.86%。

黔东南职院开办“从江班”的初步成效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已有5名学生说服家长易地扶贫搬迁。二是办班得到当地政府、民政局乃至贵州省相关部门的认可。2018年,在黔东南职院增设三个专业的精准脱贫班各1个,招收贵州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30名,共同助力精准脱贫。三是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调查显示,86名学生中,有54名学生认为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知识和技术”,并且都选择了“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选项,占比62.79%,学生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为毕业后精准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学生自力更生观念悄然产生。调查得知,已有15名学生不再满足于州民政局发放的生活费补助,主动到学院食堂、超市、创业园等场所勤工俭学,在自立自强的同时,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以后就业奠定基础。五是形成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2016级“从江班”实行订单式培养,2017级“从江班”则是学徒制培养。相似的地方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教学;实施多元评价,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

二、黔东南职院开办“从江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为客观、全面地了解“从江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课题组于2018年4月和5月分别向两个班学生发放并回收88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86份,问卷有效率为97.73%;并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开展了访谈,最后梳理出开办过程中集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政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办班之路举步维艰

黔东南州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化进程慢,工业不发达,政府可支配收入少,投入到教育方面的资金就更少。职业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投入有限,融资渠道窄,经费短缺。职业教育属于技能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随着市场变化不断更新,使得人才培养成本不断提升,无法给予“从江班”学生更多照顾。调查显示:如果黔东南州民政局中断对“从江班”学生生活费的资助,将有19名学生选择退学,占比22.09%。

(二)学生积极进取意识不强,被动学习明显

调查显示,“从江班”86人中,明确表示自己选择来读书的有38人,占比44.19%。剩余48人表示受家人、州民政局、当地政府等的劝说才来读书;进校一年后,学习目标模糊和没有目标的学生仍有29人,占比33.72%;认为班上学习氛围一般及较差的达58人,占比67.44%;对待作业,选择“会做的就完成,不会的不完成”有10人,占比11.63%。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内生动力,所以,积极进取意识不强,被动学习明显。

(三)学生就业依赖思想明显,自我脱贫意识薄弱

调查表明,47人希望“学校推荐就业”,占比54.65%。主张“自己找工作”的仅有11人,占比12.79%,半数以上的学生就业依赖思想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等、靠、要”思想严重,自我脱贫意识不强,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与岗位职业能力不相匹配,缺乏就业信心。

(四)学生安于接受资助,感恩意识不强

学校与州民政局专职人员在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都給予“从江班”学生多种帮助,学校优先配齐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保障教学设施设备和生活设施的完善,在帮助学生获得“奖贷助补免”等多种资助的同时,还经常关心、帮助学生。州民政局不但多方筹集善款,帮助所有学生解决生活费、住宿费,甚至衣服、棉被之类的生活用品,还到校看望学生,与学生谈心,让学生安心学习。但是,调查显示,仅有38人认为自己得到了“生活上的帮助”,占比44.19%;14人认为资助对自己的帮助“一般”,4人认为“帮助很小”和“没有帮助”。主要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贫困生认为得到资助理所当然,安于接受资助,感恩意识不强。

(五)学生学习能力差,挑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认真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安排骨干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但是,在访谈中,“从江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同样的课程,平行班学生能够在规定学时内完成学习任务,而“从江班”的学生即使延长时间,反复讲授,效果仍不理想。调查显示,认为教师教学总体水平“一般”的学生有23人,占比26.74%;仅有13名学生认为“得到了老师思想上的关心”,占比15.12%。主要原因在于,受家庭环境、生长经历、教育条件和母语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理解能力差,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自卑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深入浅出的教学能力、过硬的实践技能和人文关怀能力等多种能力。

(六)专业设置与扶贫产业发展契合度不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度不高

“从江班”学生来自从江县、榕江县和施秉县共三个县,相同的扶贫产业有蔬菜、精品水果、生态家禽等特色种植养殖业,亟需相应人才,但“从江班”目前只有会计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两个专业,与三个县扶贫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够,跟不上扶贫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查表明,仅有8人选择“回乡就业”,占比9.30%,却有26人选择“省外就业”,占比30.23%,学生毕业后振兴乡村的想法难以实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度不高。

三、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的开办策略

(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支持策略

健全和完善政府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快落实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加大扶贫资金向职业院校倾斜和奖励力度,提供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扶贫专项资金,不断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激发贵州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确保职业教育精准脱贫工作成效[2]。

完善资助政策体系,除了实现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外,还需建立极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如设置特别奖学金、生活费补助制度等,来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

(二)职业院校精准脱贫班的办学策略

1.开展扶志教育,提升脱贫志气和信心,防止返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念和信心的贫困,是致贫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加强扶志教育,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通道。

(1)讲好职业教育脱贫故事,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进行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改变命运实例的宣讲,使贵州贫困地区群众了解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变化,认识到接受职业教育拥有一技之长能够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进而消除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识,增强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和动力。

(2)开展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教育,帮助学生消除精神障碍,改变等、靠、要等消极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需求。将感恩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公益活动、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系列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起摆脱逆境和困难的斗志和勇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勤奋学习、自强自立,拥有一技之长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顺利就业,实现个人成长成才和家庭摆脱贫困。

2.开展扶智教育,提升持久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优质职业院校要在建档立卡户适龄贫困生入校之际就开展贫困类别、贫困原因、贫困程度、学习经历、个人兴趣爱好、脱贫能力、人生规划等方面的详细调查和深入访谈,在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现实需求之后,再分类制定职业教育帮扶规划,进行“滴灌式”教育帮扶,传授必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就业创业新思路,提升学生的持久脱贫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将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入教学计划,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加人文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1)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情决定了对同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不同。要求教师从学情出发,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整合一切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用学生能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学校教师融入行业、企业技师融入教育的“双融入”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教师下企业(基地)实践锻炼的力度,在顶岗实践中参与项目开发,提供培训服务等,培养一批双师素质能力和实践教学胜任力强的专任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完善择优引进或招考兼职教师的制度,从行业、企业中引进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人才,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核心队伍的能力。

(3)提高人文关怀能力。精准脱贫班学生人格心理尚未成熟,不经意的言行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自卑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进而影响学习、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关怀能力,给学生以精准的人文关怀。教师要以生为本,全面关怀学生、全过程关怀学生,注重学生的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5.专业对接产业培养人才,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此,要推進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主动与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社局等职能部门进行多方沟通对接,了解国家和地方在精准扶贫、产业扶持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各行业人才缺口等情况,确定职业教育扶贫的方向与内容。二是根据学生家庭所在区域产业分工布局中的位置与区域自身产业分工演进的特征,分析人才培养需求的内容与重点,结合其产业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灵活设置适应贵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在精准扶贫方面具有优势的专业,使得精准扶贫班学生接受先进实用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学习,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

6.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培养本土技能人才

为解决贫困地区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匮乏的问题,优质职业院校精准脱贫班应该围绕定向培养本土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3]。大力推行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引企入校、引大师工作室入校、引研入校,让企业技术骨干、行业大师、科研人员等参与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过程、实习实践等各个人才培养环节中,共同开展教育、实训、研发等活动,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推动由“校企合作”轉变为“产教深度融合”,由“订单培养”转变为“定向培养”,实现“学院招生”与“企业招工”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对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本土技术技能人才的精准培养[4]。

7.创新创业并重,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精准脱贫班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融通到专业建设中,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合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创业素质教育、创业案例教育、创业能力训练和创业指导等教学策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通过校企共建的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创业项目孵化,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增强其创业信心,提升创新素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提高职业匹配度和签约率,实现更高质量的精准就业。

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精准脱贫班在开班过程中要注重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实现精准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罗春寒.中职教育扶贫:少数民族极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一种探索——以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从江班”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8(1):113-116.

[2]王锋,侯长林,张亮.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战略与路径选择——以贵州省为例[J].职教论坛,2017(1):66-69.

[3]许锋华.精准扶贫:民族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16(11):64-69.

[4]朱爱国,李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16(1):16-20.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