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2019-06-05侯成立李欣王振宇黄彩燕张强罗章张德权

肉类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牦牛脂肪酸氨基酸

侯成立 李欣 王振宇 黄彩燕 张强 罗章 张德权

摘 要:为明确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采集西藏那曲牦牛的上脑、里脊、外脊、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9 个部位分割肉,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灰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

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9.30%~24.20%,其中腹肉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外脊中最高;脂肪含量为1.03%~22.47%,腹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米龙、外脊、臀肉和肩肉中脂肪含量较低,不足1.5%。在测定的18 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腹肉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9 个不同部位牦牛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9.03%~40.00%,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值接近;里脊和外脊能够满足所有膳食氨基酸需要,上脑、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及胸肉中,缬氨酸是限制性氨基酸。脂肪酸总量由大到小为腹肉>上脑>里脊>臀肉>外脊>胸肉>肩肉>腱子肉>米龙,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是牦牛肉中主要的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等n-3脂肪酸含量较少,n-6/n-3比值高于膳食推荐值。以常规营养组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分别进行聚类分析,总体可分为腹肉、上脑与其他部位肉三大类。综上所述,不同部位牦牛肉中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及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

关键词:牦牛;氨基酸;脂肪酸;营养;部位

中图分类号:TS251.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9)02-0052-06

Abstrac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rofiles of amino acids and fatty acids in different cuts of Tibetan yak meat, nine meat cuts including chuck, tenderloin, sirloin, topside, rump, shank, belly, shoulder, brisket were collected from yak carcass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rotein content, fat content, ash content, amino ac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otein contents of all cuts of yak meat ranged from 19.30% to 24.20%; the highest and lowest values were found in sirloin and belly, respectively. Fat contents ranged from 1.03% to 22.47%,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elly was than in other parts (P < 0.05); topside, striploin, rump and shoulder contained low contents of fat (less than 1.5%). Among the 18 amino acids determined, glutamic acid was the most abundant, followed by lysine, aspartic acid, leucine and arginine. The content of amino acids in bell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other parts (P < 0.05). The proportion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to total amino acids in 9 different parts of yak beef ranged from 39.03% to 40.00%, which was close to the FAO/WHO recommended value. Loin and sirloin met the dietary need for amino acids. Valine was the limiting amino acid in chuck, topside, rump, shank, belly, shoulder and brisket. Total fatty acid contents of different meat cuts were in the following decreasing order: belly > chuck > tenderloin > rump > sirloin > brisket > shoulder > shank > topside. Oleic acid, palmitic acid and stearic acid were the major fatty acids in yak meat with lesser amounts of docosahexenoic acid, 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other n-3 fatty acids. Cluster analysis classified these 9 meat cuts into three categories: belly, chuck and other parts based on nutrient, amino acid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verall, we concluded that the contents of protein, fat, amino acid, fatty acid and other nutri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yak beef were different.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eveloping yak meat with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for healthy consumption.

牦牛是牛属动物中的稀有物种,它能适应高寒气候,多分布于海拔3 000 米以上的高原地区[1]。中国是牦牛的发源地,目前牦牛数量约为1 600 万头,占全世界总量的95%左右,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2]。牦牛肉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脂肪含量低,营养价值高[3]。但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牦牛肉大都以胴体、四分体销售,对不同部位分割肉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对肉品的营养价值、风味、口感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精细化分级分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年龄、分割部位及宰后成熟时间肉的食用品质存在差异[4-6]。Hunt等[7]研究美國安格斯牛和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分割肉的品质,发现背最长肌嫩度最佳,深受消费者喜爱。Anderson等[8]研究发现,英国杂交肉牛臀中肌和背最长肌的品质相似,而半膜肌则与背最长肌品质相差较大。王莉等[9]研究电刺激对宰后不同部位牦牛肉成熟过程中嫩度品质的影响,发现背阔肌的嫩化比冈上肌和半腱肌要快。保善科等[1]研究表明,部位对牦牛肉pH值、亮度值(L*)、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和剪切力等食用品质有显著影响。牛肉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类氨基酸,同时氨基酸也是肉中重要的呈味物质和香味前体物质。牦牛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高于黄牛肉[10]。另外,脂肪酸也是肉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同时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是影响风味的重要因素[11]。综上所述,不同部位牦牛肉加工适宜性不同,但关于不同部位牦牛肉中氨基酸、脂肪酸的含量差异报道较少。

本研究采集西藏那曲牦牛9 个不同部位的分割肉,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并通过标准化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各种营养成分在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以期为开发高品质的特色牦牛肉产品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6 头3~5 岁、体质量、年龄相近的西藏那曲公牦牛,在拉萨圣佳屠宰厂屠宰后于4 ℃冷库成熟3 d,采集上脑、里脊、外脊、米龙、臀肉、腱子肉、腹肉、肩肉和胸肉9 个部位的肉样品,剔去筋膜,装入自封袋中,冷冻保存。

1.2 仪器与设备

ML204/02天平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Ultra TurraxDisperser S25分散器 德国IKA公司;L-890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日本日立公司;GC-2010气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公司。

1.3 方法

1.31 样品处理

将9 个不同部位肉样品在4 ℃解冻24 h,用家用小型电动绞肉机绞成肉糜,待测。

1.3.2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分别参照GB 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12]中的第一法、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13]中的第二法、GB 500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14]中的第一法及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15]中的第一法测定牦牛肉中蛋白质、脂肪、灰分及水分的含量。

1.3.3 氨基酸和脂肪酸测定

参照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16]。以6 mol/L盐酸水解牦牛肉,测定牦牛肉中16 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4.2 mol/L NaOH水解牦牛肉,测定色氨酸的含量;采用过甲酸氧化法处理牦牛肉,测定胱氨酸的含量。采用AOAC 996.06《食品中脂肪(总脂肪、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的测定 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17]规定的方法,测定牦牛肉中脂肪酸的含量。

1.3.4 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分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United Nations Foo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O/WHO)制定的参比氨基酸模式分值的方法评价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18]。氨基酸分值(amino acid score,AAS)按照下式计算。

如果AAS高于100,表示其为非限制性氨基酸,如果AAS低于100,表明此氨基酸属于限制性氨基酸。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选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采用Matlab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部位牦牛肉常规营养组成分析

由表1可知:9 个不同部位的牦牛肉蛋白质含量为19.30%~24.20%,其中腹肉蛋白质含量最低,为19.30%,外脊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4.20%;9 个不同部位牦牛肉的水分含量为56.70%~73.30%,其中腹肉最低,为56.70%;9 个不同部位牦牛肉的脂肪含量为1.03%~22.47%,腹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部位(P<0.05),高达22.47%,米龙、外脊、臀肉和肩肉中脂肪含量较低,不足1.5%,上脑中脂肪含量为6.37%。本研究中上脑中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周恒量[19]报道的九龙牦牛肉上脑中脂肪含量(2.11%),这可能与品种、饲料环境等差异有关。

2.2 不同部位牦牛肉氨基酸组成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价

由表2可知,9 个不同部位的牦牛肉氨基酸总量存在差异,其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外脊>胸肉>米龙>腱子肉>里脊>臀肉>肩肉>上脑>腹肉。腹肉中TA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部位,这可能与其脂肪含量最高有关。在测定的18 种氨基酸中,谷氨酸(Glu)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赖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这与周恒量[19]对九龙牦牛和孙亚伟等[20]对褐牛的研究结果一致;色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相比其他种类的氨基酸较低。牦牛肉氨基酸总量为17.29~24.25 g/100 g,显著高于海南黄牛肉[21]。人体所需的EAA在不同部位牦牛肉中全部被检测出,9 个不同部位的牦牛肉中EAA/TAA为39.03%~40.00%,与FAO/WHO的推荐值40%接近[13],优于海北牦牛肉和大通牦牛肉的EAA/TAA(分别为44.3%、41.4%)[22]。9 个不同部位的牦牛肉EAA含量为6.75~9.63 g/100 g,其中外脊中EAA含量最高,为9.63 g/100 g;上脑和腹肉中EAA含量显著低于外脊(P<0.05),分别为8.10、6.75 g/100 g。组氨酸为小儿生长发育期间的必需氨基酸,外脊、米龙、臀肉中的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上脑、腱子肉和腹肉(P<0.05);精氨酸是维持婴幼儿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氨基酸,其在外脊中的含量最高(1.53 g/100 g),显著高于上脑和腹肉中的含量(P<0.05)。

猜你喜欢

牦牛脂肪酸氨基酸
跟着牦牛去巡山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月桂酰丙氨基酸钠的抑菌性能研究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目前牦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一株Nsp2蛋白自然缺失123个氨基酸的PRRSV分离和鉴定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氨基酸分析仪测定玉米浆中17种游离氨基酸的不确定度评定
反式脂肪酸对内皮细胞脂肪酸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