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镇扬”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适应性思考

2019-06-05张崎静王庭俊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设置院校

王 波,张崎静,王庭俊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根据社会分工、学科门类、科技发展、经济建设需要而分成的学业门类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专业。专业既是中等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通过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计划、招生宣传等工作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在校学习方向特别是为今后职业发展储备某一专门领域特长的依据。

一、宁镇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

(一)宁镇扬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概况

“宁镇扬”是指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三座城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苏版图上,以长江为界形成了苏锡常板块、宁镇扬板块和苏北板块三大板块。宁镇扬科教资源丰富,在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拥有先天优势,宁镇扬板块承南启北,可以带动江苏从“南高北低”的发展不平衡格局升格为南北均衡、齐头并进、特征各具的全面发展局面。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地处中国东部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南京有高等院校75所,省级以上科研机构近700家。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镇江市,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江苏省中部扬州市,东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北部与淮安市和安徽省滁州市接壤,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见附表1)

江苏省2016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95259元,比上年增长7.5%。近年来,宁镇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一产占比逐年下降,三产占比稳步提高,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5年的5.7∶45.7∶48.6调整为2016年的5.4∶44.5∶50.1,形成了“三、二、一”地区产业结构(如表1所示)。2013-2016年,宁镇扬GDP稳步提高,其中扬州市最高达10.3%,镇江市最低达8.8%。在近四年的产业结构布局中,镇江市和扬州市第二产业占比超过GDP总量的一半以上;宁镇扬三市中,除南京市符合江苏省“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外,其余两市均为“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二)宁镇扬地区产业结构特点

南京市制造业强市全国排名第一位,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五位,是国家重要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现代服务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汽车制造、石油化工、钢铁是南京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南京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七大领域的新兴产业。2015年,南京新兴产业收入超过石化、钢铁、建材三大传统产业的总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更是占到了工业总产值的45.3%。新兴产业正成为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增幅器”与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镇江市以化工、机械、造纸为主导产业,拥有船舶、眼镜、香醋等十大产业集群,是长三角地区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镇江重点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是南京都市圈重要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扬州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南京都市圈和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金融集聚区处在接合部的关键节点上,是江广融合一体化大地区经济腹地的中心地带。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是扬州市的支柱产业,智能电网、电子书、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是新兴产业。

宁镇扬三市的地方主导产业存在一定的“同构性”特征,但是在占比和发展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石油化工一直来都是宁镇扬三市的支柱发展产业,近年由于生源下降,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面临招生困难的局面,导致供小于求,完全不能满足地区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宁镇扬三市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分析

就业结构是直接反映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产业结构又影响决定着就业结构。2013-2016年宁镇扬就业产业结构表明,自2013年来,进入第一、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数明显减少,而进入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却不断攀升。与2013年相比,2016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10.2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8.8万人,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却显著增加了22.5万人。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不断从农村向城镇转移,并且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显著地向第三产业转移。专业设置是高职教育与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宁镇扬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发展规模和速度,必须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支柱产业所形成的就业结构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实现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紧密对接,体现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见表1)。

二、宁镇扬高职专业与地区产业发展适应性分析

(一)宁镇扬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概况

截至2016年底,宁镇扬高职院校数占江苏省院校总数的29%。其中南京17所、镇江3所、扬州4所。三市共开设专业大类18个、二级专业73个、专业数共计247个、专业布点数734个(如表附表2所示)。2015年颁发的专业目录,江苏省准许的招生大类共计19个、二级专业99个、专业共计748个,占比分别为94.7%、73.7%和33%(见附表 2)。

(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切性与存在问题分析

宁镇扬所辖的5所示范(骨干)院校,通过品牌专业引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内涵建设得到极大提升,在所在地区产业内已经形成了极大的专业优势。三市高职院校一产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需求适应性好,特别是镇江市唯一1所以农业类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为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支撑。三市高职院校在二产和三产专业设置上,与产业发展需求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二者的适应性还亟待提高。

1.专业覆盖面窄,专业分布失衡

按专业大类统计,宁镇扬高职院校中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和农林牧渔位居专业设置数前5位;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文化艺术、土木建筑位居专业布点数前5位。装备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宁镇扬地区的优势产业,但如焊接技术、焊接质量检验等于制造业相关专业却发展滞后,特别是宁镇扬地区的支柱急需专业——船舶制造和压力容器生产,目前仅有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开设1个专业点,与地区产业市场需求相差甚远。

2.高职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结构对接偏离

2016年宁镇扬高职院校一产专业设置比例为5.7%,专业点占比2.5%;二产专业设置比为29.2%;三产专业设置比为65.1%。相对于宁镇扬一、二、三次产业比重3.52∶44.4∶52.08而言,一产专业与产业吻合度较高,而二产和三产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偏离较大。具体而言,宁镇扬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而二产专业设置和专业点数占比偏少,难以支撑装备制造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三产专业占比过高,容易造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供需失衡,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问题。

表1 2013-2015年宁镇扬就业产业结构

3.地区内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的不平衡性

由于经济、地理位置等原因,宁镇扬各地区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并由此导致地区内以及地区间职业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均衡。南京市由于经济体量和财政收入处于领先位置,地区内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处于第一方阵。根据宁镇扬三市高职院校三大产业专业设置情况分析可知,南京市一产、二产、三产专业设置比例为0.49∶27.18∶72.33,镇江为 16.67∶33.33∶50.0,扬州为 2.2∶38.46∶59.34。相比较而言,宁镇扬三市中,只有南京市的三产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结构“三、二、一”相吻合,而其余两市三产专业设置均不满足地区产业结构“二、三、一”相吻合。

三、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协调共生的对策

(一)重点发展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专业

依据宁镇扬三地同城化规划方案,南京市应坚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完善差别化、针对性的企业培育政策体系,着力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镇江市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扬州市“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是参与构建宁镇扬都市圈,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围绕扬州以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节能环保五大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三大产业,形成布局合理、集聚集群发展的新兴产业体系。

积极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努力建设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智能终端设备、互联网、物联网等,着力打造南京新一代信息服务基地,扬州光电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镇江信息技术应用特色产业基地。依托装备制造优势,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航空配套与卫星应用、高端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共建长江三角洲航空配套产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卫星应用产业基地。以高端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玻璃纤维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电子信息和光电子材料、碳纤维材料为重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南京加快发展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扬州、镇江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研发和技术外包产业,发展壮大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建设南京、扬州、镇江光伏垂直一体化产业基地,以镇江为重点的大型风电整机制造基地,以扬州为重点的小型离网风电整机制造基地。推动三市节能环保产业错位发展,南京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与新工艺,打造国家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及节能应用产业基地;支持扬州、镇江发展新型环保材料与环保试剂产品。

(二)优化调整三次产业专业比例,促进专业与产业需求有效耦合

为使宁镇扬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适应地区产业结构“三、二、一”排序,应积极构建与其发展相吻合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除南京市之外,镇江和扬州两市的高职院校应着力增加二产专业设置比例,并根据地区产业发展需求,适当减少三产专业设置比例。宁镇扬各高职院校应主动对接地区支柱产业,开设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急需的新兴专业,着重改变传统装备制造类专业主要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三产专业主要开设会计类等热门专业,彻底解决学生追捧、学校重复开设热门专业的弊端。

(三)坚持专业错位发展,强化品牌专业建设

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彰显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但是一所高职院校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是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宁镇扬各高职院校应依托自身的办学条件、师资、实习实训、课程、合作企业等资源,紧紧围绕地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及时对接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建设和投入力度。同时,要发挥学院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辐射作用,带动相近专业的发展,构建对地区经济产链起支撑作用的专业群,形成学校发展的比较优势。

附表1 2013-2017年宁镇扬GDP总值及三大产业的比重状况

附表2 2016年宁镇扬三市24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设置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